城市美學新態度
1998年法國亞維儂藝術節開幕演出,來自台灣的優人神鼓以《聽海之心》站上了這個在表演藝術界舉足輕重的國際舞台,震撼的鼓聲在古城石壁間迴盪,久久不散。那一年,《聽海之心》被評為亞維儂藝術節最佳節目,「從阿爾卑斯山上下來的山神」,是法國《世界日報》對優人的讚譽。
震撼阿爾卑斯山腳的優人神鼓,是劉若瑀1988年從美國回台之後創設的,她把父親預備作為家族墓園的木柵老泉里山頭當作訓練基地,劇團歷經幾度蛻變,在融合擊鼓、靜坐與武術的一系列創作中,開創出台灣劇場演出的新風貌。
踩進土地深處才能激發創作底蘊
才華洋溢的劉若瑀成名極早,1980年初台灣第一個實驗劇場「蘭陵劇坊」成立,劉若瑀擔綱主演的《荷珠新配》為戲劇史寫下重要的篇章,編導金士傑和參與演出的劉若瑀、李國修、李天柱、鄧安寧、馬汀尼等人,日後都成了引領台灣表演藝術的重要推手。
之後劉若瑀開始活躍於螢光幕,曾以中視《小小臉譜》獲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獎,然而,1982年,不滿30歲的她,毫無猶豫地放下一切,遠渡重洋到紐約大學深造,並進一步通過遴選加入波蘭劇場大師葛羅托斯基(Jerzy Grotowski)門下,跟著大師展開為期一年的苦修,體驗行走、跑步、爬樹、熬夜行軍,徹底翻轉過往的訓練、開啟一段截然不同的表演之路。
原始而粗礪的訓練,讓城市長大的劉若瑀,開始慢慢發掘、體會到自己內在的力量。1988年她回到台灣,開始有意識地往土地深處踩去,創立了「優劇場」、開啟為期五年的「溯計畫」,走訪全台、親身了解台灣的民俗、傳統與文化,結合葛羅托斯基的身體訓練,發展出當代肢體訓練法,為往後的創作,墊下穩定厚實的根基。
1993年黃誌群(阿襌師父)帶著獅鼓加入,更進一步將打鼓、打拳、打坐融入劇團訓練,「優劇場」也正式更名為「優人神鼓」。多年來,他與劉若瑀一直是劇團的靈魂人物。對內撐起行政、排練與導演的工作;對外更扛起劇團的海內外交流。對團員而言,她是個嚴厲、有原則與有夢想的團長;對外,她恬淡自適地將台灣的文化底蘊化為舞台上的表演和鼓聲,馬不停蹄地在國內外舞台上密集巡演,長達20年不曾停下腳步。在她的經營與深化下,優人神鼓彷彿成為台灣文化外交的代名詞,深植國際觀眾的心裡;聽到鼓聲,就彷彿看到台灣。
老天出聲:「該回家了。」
2019年8月13日早上,一場大火燒掉老泉山上的劇場。劉若瑀趕到時,與優人神鼓一起成長30年的舞台、鼓具已化為灰燼。當下的她沒有掉淚,甚至沒有太多悲傷,只是一愣:「老天爺要告訴我們什麼?」她想。
發生火災之際,優人正奔波於世界各地巡演,常常一走就是兩三個月,老泉山像是旅館,在他們短暫歇息排練之後,復又目送他們趕赴下一站。一場大火,將山上所有人工施加的東西燒成灰燼,萬幸的是周圍的山林安然無恙,她記起30多年前第一次看到這塊地,「原來老天爺是在提醒我們:『該回家了!』」此時的她,笑得釋然。
事發後,劉若瑀當機立斷取消海外邀演,決心帶著團員把劇場蓋回來,重建優人與山林的關係。「這批團員雖然年資都不短,但進團後多忙於出國表演,一直沒有機會好好與老泉山相處。」共建計畫展開之後,她開始找老師來上課,一起學習用樸門永續設計進行生態重建。團員們放下鼓棒,扛起竹子蓋竹棚、搬石頭、枕木鋪路、搭起爐灶煮飯共食,勞動的過程篳路藍縷,卻一步步將團員拉近土地、拉回山上。劉若瑀也終於有時間和機會,好好認識他們舞台下的另一面。
找到內在的「祭天」
老泉山位於台北市邊陲木柵的山區,沿著山路往上,一路可遠眺整個台北市景。抵達優人的山上劇場,車子禁止入山,每一位訪客觀眾,都必須走上一段15分鐘的山路才能抵達劇場。不刻意整理的陡坡,鋪蔓著天然碎石與泥土,必須專注地好好踩住每一步。這段路稱之為「優人之路」,優人希望行進中大家都能禁語,好好與山對話。
按部就班的重建工作進行得雖順利,但劉若瑀也慌過,隨著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各國表演藝術產業首當其衝的停演、歇業,重啟遙遙無期,「表演藝術是我一輩子賴以為生的夢想,沒想到竟然成了災難中人類最不需要的事情。」
儘管如此,劉若瑀從未想過放棄,忙於重建的同時,她仍孜孜不倦地埋首創作。早期優劇場深入民間廟會,了解傳統祭典,這些探索成為後來優人很重要的養份,「表演者的老祖宗是『巫/覡』,幫助地方人士與神明溝通。」前段時間,劉若瑀拜訪九份供奉神農大帝的寺廟時,體悟到人類遭逢難關時,總會更積極祈求神明保佑,因此,她決定選在今年的8月13日,祝融造訪老泉山一週年的這天推出新作《祭天》,為劇團這些年對老泉山的疏忽,正式祈求老天的原諒。
過去習慣在作品中探索道與藝,強調禪修與當下狀態的劉若瑀,在創作《祭天》時卻刻意跟團員「交心」。她問大家:「有沒有曾經在某一個時刻,特別希望老天幫你一個忙?」沒想到意外挖出了每個團員的生命故事,「聽得我淚流滿面,彷彿第一天認識他們。」而她恬淡自適的笑容裏,卻難得露出一絲如母親的哀慮。
然而新作《祭天》卻不是挖掘或治癒生命瘡疤這麼簡單,祝融之災和看不到盡頭的疫情,讓劉若瑀反思,地球固然要靠人去改變,但人身上的問題沒有解決,就無法改變天地,「我們要先找到內在的祭天,才能改變世界。」此刻的劉若瑀,笑容裡多了份安定與確定。
過去的優人神鼓自帶仙氣,在雲霧中打鼓、探索虛無縹緲的解答。新作《祭天》較往年的作品很不一樣,冥冥中一場火,燒掉優人的居所,也燒掉劉若瑀承擔30年的包袱。然而汗水、石礫與與泥土是如此真實,勞動過的手,拿起鼓棒也將和以往有所不同。若以十年為單位,優人神鼓的下一個十年,定然翻開叫人期待的新篇章。
圖片提供/優人神鼓
文/Stella Tsai
文章來源/臺北文創
本文經《臺北文創—名家觀點》授權刊登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回老泉山,尋找內在的祭天──優人神鼓 劉若瑀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