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學新態度
對現代人來說,必定不會對「女性主義」(Feminism)一詞感到陌生,但你知道嗎?它在藝術史上的出現的時間,也不過是上個世紀 80 年代的事,算是相當前衛的思想浪潮,至今仍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也啟蒙了許多藝術家以女權為題創作。
「女性主義」(Feminism)最初指的是一種以女性經驗和感受為基礎,追求性別平權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核心精神包括:消除性別定型觀念、爭取婦女與男子平等的教育和就業機會等,最早主要發跡於歐美,可追溯至1850年,其影響力如今已遍及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也啟蒙了無數文藝作品的誕生。
而說起「女性主義」的字眼正式出現在當代藝術圈的濫觴,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發生在1985年、由美國女性藝術家共同在紐約發起的「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運動。
戴猩猩頭套的游擊隊女孩
1984年,「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展出了一檔以《近期畫作與雕塑的國際調查》為名的展覽,但165名參展藝術家中,卻只有13名是女性,為此,7位美國女性藝術家便在隔年組成了「游擊隊女孩」,針對該展男女比例懸殊的問題,發起抗議。
一群頭戴大猩猩頭套的「游擊隊女孩」在紐約曼哈頓首次出擊,高舉「世界的良心」的口號,在紐約蘇活區到處張貼抗議女性藝術家在展覽展出的比例。當她們被問「為何使用大猩猩頭套?」時,她們表示「 我們是誰不重要,這場運動主要想專注在議題之上,而不是我們的人格,或我們的工作。 」
此後,游擊隊女孩又擴大行動目標和範圍,將種族主義納入倡議中,並且除了原本的藝術界,電影與大眾文化裡長年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也成了她們關注的目標。而她們極具象徵性的「猩猩頭套」,則成為如今世人辨識她們最鮮明的符號。
成軍 30 多年,「游擊隊女孩」至今仍不定時集結,如同她們的名字和猩猩形象,她們擅以幽默為武器,著述出書、舉辦展覽,試圖透過藝術的力量,彌平世界對女性的偏見和歧視,關注議題也隨社會的發展持續改變和前進,舉凡兩性平權、種族與跨性別都是她們此刻仍努力倡議的主題。
在過往,從街頭發起的運動,力道總是容易消散,但「游擊隊女孩」沒有,隨著人類進入網路時代,科技發展不斷演進,世上許多以女權為題的藝術創作,仍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近來各種倡議女權的運動如「#MeToo」、「Time’s Up」所創造的回響,也遠超乎預期,從最初的歐美,如今已遍及性別意識較低落的亞洲各國,影響產業也從好萊塢影視圈,擴及藝術和政治等領域,甚至開展出屬於不同地域的性別論述和創作,各種形式的展覽也不斷遍地開花。
國際再現游擊隊女孩魂
這次在放空間展出的《The GIRL you wanna be — 國際版畫藝術特展》,精選出國際間以「女權」或「女性」為題的藝術創作,用展覽重燃當代的游擊隊女孩魂,也同時向當年紐約街頭的游擊女孩致敬。
「我們想要跟在這個產業中的女性工作者多點聯繫,並且創作一個安全的環境,因此創立了Punanimation 這個社群。」 來自瑞典的其中一位參展藝術家琳恩.弗里茨(Linn Fritz)這麼說。
琳恩.弗里茨認為,在過往工作經驗中,儘管自己沒有遭受過直接地性別歧視,但領教過兩性之間的薪資不平等,深刻感受到作為女性身處在男性主導的動畫產業中那份邊緣感與弱勢。
於是,2015 年她與兩位女性動畫設計師在倫敦共同創辦了「Punanimation」臉書社群,期待能提高女性設計師們對不平等情況的自覺,目前該社群已有超過 2600 位成員,平常會舉辦交流會、論壇,2018 年 9 月還在倫敦舉辦展覽 。
如今,琳恩.弗里茨已不只是一位動態圖像設計師、插畫家,也是知名的職場性別平等推動者,積極參與世界各地的女性倡議與展覽,放空間 2021年5月4日~2021年6月6日展出的《The GIRL you wanna be — 國際版畫藝術特展》也有收錄她的作品,想一窺游擊女孩們的異想世界嗎?歡迎前來看展,一起見證當年游擊隊女孩發起的宣言:「歧視未消除,游擊隊女孩不解散!」
參展藝術家
胡容 Dung Ho、琳恩・弗里茨 Linn Fritz、何芝諺 Kathrin Honesta、辛塔・艾瑞芭絲 Cinta Arribas、斯薇塔・多羅謝娃 Sveta Dorosheva
展覽資訊
The GIRL you wanna be — 國際版畫藝術特展
2021.05.04(二)- 2021.06.06(日)
放空間 FUNSPACE,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51號3樓
預約參觀:0971-531073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重燃游擊隊女孩魂:The GIRL you wanna be 國際版畫藝術特展正式登場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