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67

細井美裕 │ 音景滿開,何等爛漫的新媒體藝術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來自日本的 細井美裕 ,1993年生,是一位以創造多樣性音景著名的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細井的藝術啟蒙開始於合唱團的演出,因緣際會下接觸了新媒體藝術領域,進而喜歡上用聲音創作,使用自然與人造聲音的相互交替,細井美裕想要表現的不只聲音本身,而是讓作品成為一種「經驗」,試圖改變人們看待事物的觀點,她認為這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

細井美裕,1993年生,是一位以創造多樣性音景著名的日本新媒體藝術家

本次透過線上對談,我們邀請 細井美裕 (MIYU HOSOI)親自和我們聊聊關於她的沉浸式聲音創作,以及藉由作品想要傳達的理念與初衷。(以下稱細井)

Q:還記得妳的藝術啟蒙起點嗎?為什麼選擇新媒體藝術?在追求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或難忘的經歷?跟我們分享一下。

細井:一開始,我在一個演奏類型廣泛的表演團體裡,風格包含古典和現代音樂,像是雷蒙德·默里·謝弗、武滿徹等,爾後團隊在參加國際比賽時得到了金牌,但我在比賽過程中,卻意外地感覺其他國家的表演更加吸引人,即使當時我認為我們團隊的表演,已有較高的技巧水準,但當我回家仔細反思後,認為自己應該更加擴大創作視野,並藉此製作出更加吸引人的表演。

於是,返回日本後,我決心要成為一位音樂策展人,不再單純只是擔任表演者的角色。因此,我開始潛心研究各種表達聲音的方式,其中便包含著新媒體藝術領域。當時,有位藝術家在東京的國立新美術館裡舉辦工作坊,我參加後就立刻去找這位藝術家聊聊當時想做的事情,也談到了創作想像,甚至馬上在筆電上呈現簡單的程式編寫作品。後來,這位藝術家就介紹了一些新媒體藝術家給我,從此,我投身於新媒體藝術內,並與許多藝術家開啟一系列的深度合作。

在以前接觸古典音樂領域時,我一直受限在一種無形、模糊又格格不入的框架中,在進入新媒體藝術領域後,裡頭的藝術家們都能欣然接受不同的獨立個體,也對演繹形式的未來充滿期望,這樣的創新與共融的氛圍讓我感到非常有歸屬感。

Q:妳是如何發現自己喜歡新媒體藝術的?最初是如何將這種媒介應用到作品中的?妳如何收集這些材料?它們容易取得嗎?

細井:我一直非常堅信著一件事,就是我們能將人們平常接觸到的材料和媒體,轉換成一種連結用的創作媒介,當有人提出策展概念或想像時,它可以成為改變人們看待作品本體時的切入觀點。我選擇以沉浸式的聲音創作形式,來作為第一部作品的創作媒介,這是一種允許各種形式表達的作品樣貌。不過為了解決此種形式在創作元素上難以提取的問題,我最終使用了自己的聲音,畢竟這是我最容易獲得以及便於修改的材料。同時,藉由新媒體的開放編輯性,讓我能以一種與以往聲音作品完全不同的創作方法,來創造一種屬於自己的作品表述方式。

然而,即使現在有著各式各樣的硬體設備可以輔助我們推進創作,形式上理應是非常開放的,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在新媒體藝術界,仍有許多現實環境的局限在困擾著許多想進入的藝術家。所以,我做新媒體藝術不僅僅是發展自己的志業,同時也是場挑戰,希望能以自身努力的成果,來打破新人必須迎合主流市場,才能夠接觸到音樂創作這件事。

其實在我的作品中,取材都很基本且隨手可得,不過有趣的是,我使用的是每個人都能常常聽到,但卻無法快速識別出來的聲音,​​例如:空氣,它就像一扇玻璃窗。我相信就算是一些稀鬆平常的簡單物件,也能在創作中引起廣大迴響。

Q:新媒體藝術的特點是什麼?在妳的工作過程中,可能需要注意媒體的哪些細節?請舉例說明。

細井:沒有人可以否認,其實藝術常常會有一些看似排他性的時刻,但我認為新媒體藝術正處於聚集同好的趨勢過程中,也許是因為它是一個新興領域,同時,它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而我最關心的是,當作品變成了一種「體驗」,可以如何引發大眾思考,以及影響人們看待事物的態度。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其觀看作品的體驗,都超越了本身看到的事實,深層次地內化成為自己的感受,並進一步影響了人們看待生活中事物的方式。正因為所謂的「媒體」無處不在,而一次體驗就能永遠改變觀眾對生活的看法,這是多麼爛漫的一件事!

Q:我們理解聲音對妳的作品來說非常重要。聲音可以自然產生,也可以人工產生。妳是如何將聲音融入創作、媒體和體驗,甚至嵌入希望傳達的訊息?

細井:在我的作品中,本體發出的聲音,常常會連動觸發其他事物,作品不局限在正在播放的聲音本體,而是通過聆聽它注意到的空間或聲響的迴聲,這有助於使得我的作品概念呈現更加清晰。我相信透過這樣做,作品將帶給觀眾一種獨特的體驗,因為它就像是為耳朵打開了一個新窗口,讓整體感受更細膩。在聲音材料的應用上,我經常同時使用自然聲音和人工聲音,在兩種聲音共同運作的化學反應下,去產生改變讓人們重新看待現實世界的那份感動。不過我們必須要特別小心自然聲音在作品裡的效果,因為它們很容易喚起某個關聯的主題印象,在我看來,聲音不應該被引用在某件事物上,而是純粹使用於創作目的,好比如果樂器的人造聲音,只是放在樂譜上無人聲的Break橋段,它們將變得不怎麼有趣,但如果仔細思考如何好好地使用它,則可以使得存在於現實世界中的作品更加具有象徵意義。

細井:最近我則是深刻感受到,透過音響再現聲音的局限性,這是基於我在沉浸式音頻領域的創作經驗,也是我正在努力想要突破的方向。我想要讓音響喇叭在我的作品中消失,而且我對於播放設備所傳送出來的聲音,存在的認知偏差仍有疑慮。但至少現在,我仍暫時接受使用音響,並藉此以圍繞著現實中環境聲音的無限可能來創作。例如,透過讓人們依次聆聽正在播放的聲音,映襯著現實世界中的聲音,觀眾可以意識到他們正在接觸著豐富且多層次的音景。我在奈良縣天川村的一條美麗河流旁展出的裝置作品,便是如此,這也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作品。

Q:除了在不同類型的作品中進行更多元化的嘗試,你在創作的發展過程中,還有什麼可以遵循的原則或脈絡嗎?

細井:在創作中,不要使用無法說服自己為何應該使用的聲音,如有疑慮,請優先思考回歸創作概念而非只是為了好聽而已。播放聲音只是一種方法,重要的是創作一件讓人們能夠意識到聲音、迴聲和演奏空間,同時擁有多樣性內涵的作品。

細井美裕
細井美裕《Lenna》@YCAM, 2019年, 攝影:谷康弘, Photo Courtesy: Yamaguchi Center for Arts and Media[YCAM]

Q:在新媒體藝術領域,你有欣賞的前輩或喜愛的作品嗎?

細井:我很欣賞三上晴子小姐。我不僅欽佩她的作品理念,更佩服將其轉化為現實的能力,也嚮往著她與共同開發的工程師之合作關係。遺憾的是,我沒能在她去世前見到她本人,不過我永遠敬重她,並繼續向她的作品學習、挑戰。

編按:三上晴子(Seiko Mikami, 1961-2015)是日本著名的新媒體藝術家,擅長使用互動裝置來演繹探討資訊流的社會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她不僅能自己編寫電腦程式驅動裝置,也將觀眾與展品之間的距離,透過彼此擾動的形式,模糊作品傳遞訊息的實虛界線。

Q:最後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想要嘗試的創意挑戰,或者未來想要合作的藝術家? (不限於新媒體藝術)

細井:未來我想加強與研究機構的合作,它們就像偉大的藝術家。例如現在 SONY 的音訊團隊,以及一家名為 Ono Sokki 的測量儀器公司,我也開始與它們各別展開不同的作品共創,這讓我感覺備受激勵。好比我提出一個創作願景,但我可能暫時礙於許多條件限制而無法實現它,因此,我想從創作概念化的階段,就開始與研究機構的專業人員進行合作研發,繼續努力透過藝術形式,來探索科技的技術新層面。


後記:與細井聊天很舒服,因為在討論的過程中,她總會不斷地提到感謝兩字,通訊軟體上的笑臉符號,也傳遞著她獨有的溫暖與細膩。在分享作品時,沈穩的解釋應對與專注的受訪態度,很難讓人聯想到她其實只是一個年輕的大女孩。在日本從事新媒體藝術,其實跟台灣一樣,除了不斷鑽研各領域的技術外,也在探索著各式各樣的媒材可能性,可能是在傳統媒材上創新,或是開發新的媒材,透過將日常的物件做虛實的轉換,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藝術之道。細井對於自己未來的創作有許多想像,也讓我們一起期待她推出令人感到無比爛漫的新媒體藝術吧!


延伸閱讀

專訪|以布料纖維創作出夢幻世界:日本藝術家Mariko Kusumoto

來自日本熊本的藝術家 楠本真理子(Mariko Kusumoto) 專注於兩種全然不同的藝術作品:金屬製品和布料纖維,這兩種藝術作品使用的媒材天差地別。金屬創作顯現其堅毅,纖維織品創作則柔軟而夢幻,以熱定型技術將聚酯纖維、尼龍和棉布等不同材質的布料,改變成為夢幻般的藝術品。

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商店會員
追蹤瘋設計臉書,美學素養立刻 Level Up!

這篇文章 細井美裕 │ 音景滿開,何等爛漫的新媒體藝術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6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