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英國留學生 Island Chen 本名陳彥吟,2012 年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2013 年起進入英國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研究所至今,這是她名為〝The BLUE ISLAND – 藍島〞的畢業作品。因為從小在離島馬祖生活,因此「Island」小島成為她的小名,而〝藍島〞也是她送給馬祖的禮物!
2012 年時在馬祖海邊突然出現了一陣陣藍色的波光伴隨著海浪照亮了馬祖列島的海岸線,俗名稱為藍眼淚。但是這個美麗的景象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不為大眾所知的警訊,這種景象的起因是因為伴隨著上游中國沿岸工業發展下的污染源進入海洋,對藻類形成優養化而導致的。而這種現象也會影響當地生態系。
她以海中藻類為啟發,將這種會自體發光的微小生物當做裝置藝術的一部分,透過天然的光合作用與能量轉換,產出了真正美麗而且無害的〝The BLUE ISLAND〞裝置藝術作品。
“The BLUE ISLAND,是一個透明化的數位自然工廠。一半是機器,一半是有機體。藉由農業廢水(污染)來養育自營的藍眼淚。透過透明化的生態系,來重新審思美麗的代價。”,小島說。
文章最後有這個專題的詳細說明,不要錯過了!
在 2012 年的仲夏之夜,一陣陣藍色的波光伴隨著海浪照亮了馬祖列島的海岸線。一樣的場景,曾經在李安的少年 Pi 中上演。夢幻的夜光海洋吸引了成千上萬名遊客到此朝聖,但卻鮮少人知道這美麗故事背後藏有警訊。
這照亮偏遠小島的景象,俗名稱之為藍眼淚。藍眼淚,是一種會產生物光的微型藻類,也是地表上食物鏈最基礎的供應者。在世界上的藍眼淚的藻種高達兩千多種。一半為自營(食物鏈中生產者),一半為異營藻種(捕食者)。自營的藻種能行光合作用,但部分異營藻種會釋放毒素。藻類生長是自然現象,但往往伴隨著污染和氣候暖化而曝量,也間接的對生態形成二次傷害。
在台灣大學海洋科學系周宏農博士的指導下,根據調查,在馬祖當地曝量的藻種為異營藻種 Noctiluca Scintillans,起因是伴隨著上游中國沿岸工業發展下的污染源而生。不僅會形成優養化,也會吸附在海洋生物的鰭上,甚至釋放氨等負面價值,影響當地生態系。
然而,大部分的人,卻無視於背後的警訊,只在乎夜光下的美景。
“The BLUE ISLAND,是一個透明化的數位自然工廠。一半是機器,一半是有機體。藉由農業廢水(污染)來養育自營的藍眼淚。透過透明化的生態系,來重新審思美麗的代價。”
The BLUE ISLAND的設計能讓自營的夜光藻,在白天時吸取最佳的養分狀態(農業廢水)及陽光,再將能量轉為生物質及新鮮氧氣。夜晚時,透過室內的流線型結構,釋放出陣陣淡藍波光。
漸漸的,建築裝置不再了無生氣,而成了自給自足的有機體,最終,再把誕生的生物質供給地方觀光產業。
Island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