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美學新態度
入夜,林森北路與中山北路一帶的條通街區,霓虹燈迷濛閃爍,酒杯相互交錯、鏘鏘作響,在繁華熱鬧之餘,卻又有著綺麗神秘的氛圍,人生的悲歡離合與愛戀孤寂都在此上演。
對同樣位在條通的台北國際藝術村來說,「鏘」的精神也像當地各種酒杯、多元文化的碰撞。今年,他們以「鏘條通」為題,邀請11位國內外藝術家共襄盛舉,回應這個經歷政治、歷史、經濟、社會與文化等影響,面貌豐富多變的街區。
在日治時期,條通街區原本是日本人的高級住宅區,中山北路也曾是參拜「圓山神社」的主要通道。日本戰敗撤離台灣後,當地逐漸轉型為具有日本風味的商圈,人潮川流不息,各式餐飲、娛樂與酒店林立。
「這個計畫裡一同合作的場館、店家、公共區域和藝術家們,並沒有共同指向的藝術主題。」台北國際藝術村經理李依樺表示,「鏘條通」是個以藝術介入社區,帶動台北市條通區域之串聯與活化的街區復興計畫,透過藝文活動於生活場域的發生,實踐藝術的社會責任。
何景窗《霓虹燈下寫詩》
燈紅酒綠的世界中,藏有多少傷心往事?當書法詩人何景窗漫步在條通街區,被店家的霓虹招牌、日本歌舞伎町般的巷弄氛圍深深吸引,想像裡頭會發展出什麼樣的故事。對此,她改寫日本詩人室生星犀的創作《今天愛 明天分》,詮釋繁華城市沙漠中,每個人的愛戀與孤寂。
何景窗透過詩句表達一個人在霓虹燈下等待,內心深藏愛意,卻無法傾訴的情景。她提起毛筆寫道:「好幾次愛上妳 愛上不可計數的心動 這是深藏內心的秘密 在條通等妳 天天愛上 天天分離」
為了讓自己的詩與書法融入條通街區,她以霓虹燈管轉換為書法字體,呈現兩句詩「天天愛上 天天分離」。《霓虹燈下寫詩》在TAV Cafe藝術村餐坊的玻璃窗前展示,白天靜靜佇立,黑夜閃爍著粉紅色光芒,彷彿傾訴在歡愉美夢中,隱藏的淡淡哀愁。
吳芊頤《條通窗景詩》
六條通目前仍保存許多老屋與獨特的鐵窗花,色調大多簡單、優雅復古。藝術家吳芊頤以此為靈感,運用燈箱、紙膠帶與手繪圖案等元素,在柯達大飯店與梅門六調通創作一系列裝置作品《條通窗景詩》,建構人們記憶或印象中的美好窗景。
紙膠帶的色彩飽和度高,層層堆疊後會形成豐富多樣的視覺效果,與原本老屋的窗花相比,《條通窗景詩》的氛圍更加鮮明活潑。展示飯店門口的作品,是「從外觀內」的窗景視角,在白天自然光線、夜晚自行發光的映照下,時間彷彿在窗框之中流動。
另外三件在梅門六調通展出的作品,搭配演繹茶道的風雅空間,懸掛在落地窗內。當人們從窗花裝置向外看出去,會發現它與對面菱格老窗花相互呼應,並隨環境光線變化,有著不同的視覺風景,流露日式與台式融合後的鄉愁。
陳飛豪《照島時計店與台灣神社參道》
條通街區不只保留日式建築的特色,也見證台灣城市景觀歷經政權更迭的轉換。位在三條通的老屋「照島時計店」,戰前是日本人開設的鐘錶店,戰後由鄧姓台籍員工繼續經營,現在則改為居酒屋,卻維持原有的建築風貌。
而在照島時計店前的中山北路一段,過去則是連結台灣神社(現為圓山飯店)的「敕使街道」。藝術家陳飛豪透過創作對照鐘錶店與神社的關係,一個位在敕使街道前段,外觀幾乎未曾改變,另一個則處於終段,建築卻早已遭到拆除。
同時,他也在照島時計店播放錄像《台灣神社參道》,裡頭的影像包含清朝、日本與民國時期的台北街道,音樂則搭配日本時代的《台北市民歌》,試圖重現台北自戰前與戰後變動的城市景觀,並思考兩個城市空間與私人記憶交織出的歷史辯證。
「鏘條通」-2017街區藝術祭
★ 時間:2017.9.9(Sat.)-10.29(Sun.)
★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與條通街區
延伸閱讀:「中山地下街」說好一起玩設計 精彩回顧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愛戀孤寂與歷史 2017街區藝術祭「鏘條通」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