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67

城市美學焦點:場所既視-下一代市場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什麼是市場?市場又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場所感與公共生活型態?市場常常是城市的起源,也是匯流、聚集和交換的空間體現。我們對下一代的市場的想像為何?又如何通過藝術介入來展開?電子網路發達的二十一世紀,市場遇到的不只是實質空間的氣味、通風、排水等問題,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互動方式。電子購物的過程發生在虛擬世界,一切資訊透過光纖傳遞,人與人之間沒有互動的需要,公共生活快速萎縮。相較之下,傳統市場除了消費之外,還體現了人際的直接互動—顧客可以聆聽商品的產地來源,也還能貨比三家,討價還價,甚至與攤商交換烹飪的方法。這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故事與情感,也讓空間持續的活絡形成緊密獨特的社會關係,進而成為社區的重要凝聚力。

艋舺,剝皮寮,傳統市場, 陳宣誠,蘇孟宗,邱俊達,蘇睿弼,凌天,龍山寺
場所既視_策展介紹牆與互動攤台

|既視感的空間實踐

「既視感」(Déjà vu)或譯為「幻覺記憶」,指的是人在清醒的狀態下,第一次見到某個場景,卻感覺已經歷過的怪異感受。新富町文化市場的存在,不斷提醒我們過去所熟悉的場所感,如何能夠形成未來可能的養分。我們期望持續以空間作為觸媒(catalyst)來持續思考地方的多樣性,同時以參與共創的形式來發展相關的工作坊、創作與構築,期能將多元豐富的地方特質重新串接,並且引發新的文化行為,形成新的社區公共核心。以「下一代的市場」為名,這個計畫關注如何水準蔓延,關聯起當代議題與文化生活模式,作為實踐的起點。

半樓仔-藝術家作品《進行中食物志》陳冠蓉
半樓仔-藝術家作品《冰與水一起滴下》

讓我們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當代社會還需要傳統市場的存在嗎?倘若傳統市場的衰落並非僅僅肇因於現代化、全球化、網路化的社會與生活型態轉變下的命運,而更涉及到欠缺回應這個轉變與變革的思考、策略與動能,那麼對於新富市場的活化轉型的議題,毋寧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新型態的市場,來面對甚至超前地在新型態的社會結構/關係上工作?」傳統市場即便有它堅持不懈的經營者與維持的消費族群,但十年、二十年後逐漸退場的命運,某種程度上是可預想或「既視」的。它的文化意義、人情味與別具意義的交流模式,如何通過新的模式與方法來延續與創新呢?

既視橋-藝術家作品《新富健康操》謝傑樺、張可揚
既視橋-藝術家作品《新富健康操》謝傑樺、張可揚

新富町文化市場這幾年間所進行過的調查研究、整理、出版、展演已別具厚度,而倘若在進駐經營第二階段的計畫中,必須重新回到研究的起點來展開,那麼,如何通過跨領域團隊的創造性工作,來採集研究出種種有可能超出「既視」的記事,是本計畫前置採集調查研究的重點。


|下一代的市場或平行宇宙

90年代大型超市的進駐,之所以能夠迅速的取代傳統市場的消費族群,不僅僅是價格上的「量販」優勢,更重要的是能夠滿足普遍工作模式的轉變:加班而無法買菜、婦女開始負擔家計而工作等現象。大賣場甚至已然成為都市人嶄新的休閒娛樂場所,24小時的深夜拱廊街,是週末夜消磨時間的好去處。此外,就心理層面來說,偏好賣場式消費的年輕族群,或是因為價格透明、品項充足、額外的消費獎勵(如集點、會員制),或是對多餘的人際互動不感興趣,乃至從賣場環境獲得某種安全感的狀態,都再再闡明了大賣場作為當代獨特的「詭秘」(uncanny)特質。

電子商務興起之後,大賣場更進一步受到威脅,亞馬遜從網路書店起家,消滅整個圖書零售產業之後,進而威脅沃爾瑪與好市多等百貨業,再侵略性地進入鮮食超市業。共用經濟的市場興起之後,優步(Uber)也進入餐飲市場,以食品外送服務進一步瓦解了「市場」的匯流與集聚本質。

「下一代市場」的意思並非專指「某個」世代、年齡族群,而是社會生活模式所對應消費模式轉變的族群。「下一代」既是對二十一世紀單子化的生活型態與社會關係的檢視與反思,也欲通過這一層面的探討來進一步回應「未來的市場」該是如何?該如何提供乃至為「下一代」創造需求?從市場所反映的世代之間的斷裂關係該如何修補、橋樑如何搭建、如何從情感與記憶的觸動,到扮演起共同生活的作用力(agent)?

半樓仔-藝術家作品《部分31》蘇弘

|假如新富町未成指定古跡

當代新型態的經濟模式,越來越從資本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批判導向社群關係的創造,譬如以此為職志的「合作社」模式,其實一直在市場轉型的討論中缺席;而當代的空間活化的工作,也越來越關注流動性與組裝性的「築造」,所能持續牽引群眾的獨特驅動力。最後的這個提問「假如新富町未成指定古跡」,看似一個應放置於開頭的提問,我卻想以此作為論述/展演的結尾,一方面藉此提醒文化資產的政策法令的檢討,另一方面,也或許是恰好在法國觀察許多極富盛名的市集文化,比如有革命背景的巴士底市集(Marché Bastille)、巴黎最古老的紅孩兒市集(Marché des Enfants Rouges)等地,系對應其「時代精神」而留存,不同於臺灣的市場與夜市文化。倘若未被指定為古跡的新富町的命運並非「既視」的拆除、轉變成更有有利可圖的建設,那在那個平行宇宙中,它需要何種時代精神來為「這一代」注入新的抵抗與生存的能量呢?這個問題,就留給所有的觀眾一起來想像。

登高台-藝術家作品《時空菜奇犽》成若涵

圖文提供/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城市美學焦點:場所既視-下一代市場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6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