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館150周年館慶停擺:回顧大都會博物館前十大人氣展
城市美學新態度 因COVID-19病毒於全球大流行,導致美國最大的博物館 — 「大都會博物館」周年紀念活動延宕。4月13日為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開館150周年,原本歡欣鼓舞的時刻,不僅有年度計畫的慶典,還有每年五月的時尚大展Met Gala,皆隨著疫情惡化不得不放棄舉辦。 《神聖之軀:時尚與天主教印象》(2018.05.10-10.08)...
View Article憂鬱與美感並存,Michelle Kingdom以針繡探索心理世界
城市美學新態度 賦閒在家,身邊的女子們默默又拿起了針線,開始打素描、挑色,要以最足夠的耐心在布上創造自己的花草世界。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even now ….. even sleeping – 9" square on linen #embroidery #embroideryart #bordado #broderie A post shared by...
View Article從憂傷到純戲謔:Vadim Solovyov刻畫巨獸版《格列佛遊記》
城市美學新態度 若目睹浣熊在聖彼得堡的河中清洗手爪,或章魚用其觸鬚吸附在都市公車上翻攪,這些情境對多數城市居民來說,無論何者都足以使人驚詫連連;但即便如此, 藝術家Vadim Solovyov 依舊將這些超現實場景再推向極致。他摹想著俄羅斯城市中,一群尺度儼如哥吉拉的烏鴉、企鵝以及變色龍洶湧來襲,都會巨獸茫然其中,讓人感受到一種憂傷與戲謔感。...
View Article雕塑一如鸚鵡螺截面之美:遇見Colleen Carlson心底的千絲萬縷
城市美學新態度 藝術家Colleen Carlson 透過3D列印技術,在陶瓷為材料下,絲絲縷縷地勾摹出她的內在世界。擁有時尚背景的Carlson,讓她在陶瓷創作上得以展現卓越美學和精確的態度。正因作品囊括了傳統陶瓷工藝及當代技術的雙重優勢,讓她能擺脫框架拘泥,在保有材料澹美溫潤特質之餘,還能狂傲地演繹著線條綿密、構造繁複且輪廓殊異的幾何形狀雕塑,創造出彷如鸚鵡螺殼截面般的不思議造型。...
View ArticleCarrie Burch的諧擬之作:防疫期間惡搞經典肖像畫
城市美學新態度 奧克蘭藝術家Carrie Burch在COVID-19大流行時期有一系列有趣的作品,其諧擬之作《男孩與水果籃》就如16世紀的繪畫。其實該幅畫即Carrie Burch以自己的樣貌,翻製米開朗基羅16世紀的《男孩與水果籃》肖像,該系列作品被po在instagram的「imquartantined」系列中。 Carrie Burch重現René Magritte的名作《戀人》...
View Article宛如神社紙垂的白色寧靜雕塑,綻出永恆星光
城市美學新態度 想到白色,你會聯想到什麼呢? 「襁褓/嬰兒服/鹽/雪/冰/月/米/海浪/玉蘭花/白鳥/笑得很白/白紙/白狗/白髮/壽衣……」曼布克文學獎得主韓江,在白紙上寫下65篇對白色的冥想,匯聚成小說《白》,冷冽到疼的字句中蘊含炙熱,並帶著孤獨、寧靜及勇氣。 而在舊金山藝術家Zai...
View Article迴旋的思緒:藝術家Wolfgang Flad以雕塑創造永恆
城市美學新態度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但藝術並非一板一眼的呈現,德國當代藝術家Wolfgang Flad的創作生活,可說是順應某種規律而愉悅的節奏前行。他固定每天早上10點起床,習慣同時進行多件作品,因為他的雕塑基本上是用固定的媒材,無論是打紙漿、上漆、打模⋯⋯都使他得心應手,一次照顧數件作品,如同樹木生長般,一批一批地長出不同風貌。...
View ArticleAesthetica Art Prize :詰問世界的五個藝術影片
城市美學新態度 影視內容已徹底滲入了當代文化,據統計,人們逾三成的網路活動花在瀏覽動態影像。由《美學雜誌》(Aesthetica)所舉辦的「美學雜誌藝術獎」( Aesthetica Art Prize )策辦目的,則用以鼓勵藝術家們持續用創作對這個世界提出詰問。2020年評審們挑選出五個作品,以象徵對各種社會文化現象的探問。 《單獨,一起》 由Laura...
View Article德國女藝術家Katharina Fritsch的公雞、男人與星星
城市美學新態度 德國藝術家Katharina Fritsch今年二月首度在洛杉磯Matthew Marks畫廊舉辦個人展覽,在那裡呈現她的三件最新雕塑作品。在畫廊中央,豎立一尊超過12英尺的《公雞與基座》(Hahn und Podest,2013/2019),那是亮藍色的公雞雕塑站在鮮綠色的圓型底座上。伴隨在旁的是同樣塗成亮藍色的雕塑品《兩個男人》(Zwei Männer,2019)。...
View Article甜蜜粉紅風暴 攝影師Maria Svarbova眼裡的少女心冰淇淋殿堂
城市美學新態度 粉紅風暴席捲全台,這讓我想起去年社群平台爆紅的「冰淇淋博物館」,它被譽為「紐約最夢幻景點」,特點是「可吃、可愛、可以和大家分享」,展場內有許多不同主題的房間,每個房間內都有色彩粉嫩的互動式造景。 轉個彎,便會發現意想不到的驚喜巧思,一次次賦予感官強烈衝擊,有種置身於糖果工廠的幻象,任一隅都是打卡聖地;讓我們透過攝影師 Maria Svarbova...
View Article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在天文館發生的外交新碰撞
城市美學新態度 第十二屆台北雙年展因應國際疫情影響調整展期,暫訂於2020年11月21日至2021年3月14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舉行。首波參展名單,包含來自18國共39位/組創作者及團隊。本屆台北雙年展以「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題,由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與馬汀.圭納(Martin...
View ArticleAlbertus Seba與珍奇櫃 :新版印刷重現18世紀生物圖鑑
城市美學新態度 談及生於1665年的荷蘭藥劑師Albertus Seba,大家也許有幾分陌生,不過再依循兩道線索:動物學家暨收藏家,以及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是否霎時茅塞頓開?沒錯,Albertus Seba正是18世紀中期前,荷蘭最大的珍奇櫃(cabinets of curiosities)藏家之一,1717年時,馳譽在外的他更出售了一只珍奇櫃給彼得大帝。 所謂cabinet of...
View Article等待盛飯的糖果色泳池少女:斯洛伐克攝影師Maria Svarbova的瀲灩食堂
城市美學新態度 斯洛伐克攝影師Maria Svarbova最為人所熟知的,即是她的泳池系列──在水色湛藍、光潔冷斂畫面中,總有著面無表情、穿著鮮豔多彩泳衣的模特兒,使得完美追求黃金比例與水平對稱的畫面裡,透出一種詭譎平靜的超現實感,而這回,攝影師將模特兒帶到了食堂。 新曝光的《Dining...
View Article看韓裔藝術家梁慧圭「在不確定性圓錐中」雕刻時空
城市美學新態度 1971年出生的韓裔藝術家Haegue Yang(梁慧圭),曾獲巴塞爾、巴洛斯等藝術奬,她也是2018年沃夫岡罕獎得主。2019年11月至今年4月在邁阿密The Bass美術館的個展「在不確定性圓錐中」(In the Cone of Uncertainty),展示了梁慧圭過去十年的精選之作。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HAEGUE YANG IN THE...
View Article詩意視覺冥想: Can Büyükberber 沉浸式裝置下的宇宙觀
城市美學新態度 出生於1987年的土耳其視覺藝術家暨導演 Can Büyükberber ,十分擅長在物理和虛擬的數位空間創造沉浸式(immersive)視聽體驗,他的作品泰半是多重媒介組合,包括虛擬真實和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光雕投影、測地線穹頂(geodesic...
View Article張藝謀《影》:以陰陽色調手法隱喻權力爭霸
城市美學新態度 色彩、太極和不停落下的雨,是《影》(Shadow, 2018)留在觀者意識裡最深刻的畫面。耗費16年的醞釀,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作品《影》上映後,一口氣拿下金馬獎多項大獎的肯定,是繼《滿城盡帶黃金甲》後又一部史詩級的武俠鉅作。 張藝謀導演不同於過去使用鮮豔的配色,《影》以「水墨畫」作為美學基調,透過象徵陰陽的黑、白、灰,外加膚色與血色,加以詮釋故事表面看似平靜下的一觸即發!...
View Article2020年索尼世界攝影獎 :十件首獎作品的光影敘事
城市美學新態度 2020年索尼世界攝影獎 (2020 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即將進入尾聲,自今年2月起,主辦方已陸續公布國家獎(National Awards)及蔡司攝影獎(ZEISS Photography Award)得主,嗣後,本月15日再揭曉各類別獲獎者以及 入圍作品名單...
View Article影像中的美麗與哀愁:紐約MoMA博物館線上推薦
城市美學新態度 在毫無預警之下,全世界的博物館、畫廊在剎那間都需要先在網站、社群中展出數位典藏品替代實體展覽,以此作為COVID-19疫情下的應變之道。但在面對公共場所暫時關閉的窘境下,要怎麼在線上重新拉近大眾與藝術創作的距離?是這段期間所有博物館、美術館的考驗。...
View Article疏略筆刷疊純彩: Salman Khoshroou 《白上白》肖像畫
城市美學新態度 伊朗藝術家 Salman Khoshroo 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正是面無表情的人像雕塑,其最新系列《白上白/白底白漆》(White on White)來看,藝術家以調色刀/油畫刀(palette knife)為器,將純白油彩逐漸塑型,使之成為一幀又一幀沉靜的人類肖像。容顏之上沒有悲欣、沒有瞋恚、沒有衿愍,這種創作形式儼如將情緒封藏,困在他們模糊的外觀後。...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