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Viewing all 166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Eiko Ojala用仿紙雕插畫,訴盡氣候變遷下的美國南方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愛沙尼亞插畫家Eiko Ojala ,驀然與其作品相遇,霎時會誤以為畫面所見是一幀幀細膩紙雕作品,但事實上這些全是透過電腦繪圖技術創造而成。細究Ojala每個紙雕插畫,富有立體深度與紙張質感的3D效果乃是將繽紛色塊作多層次組合,並搭配錯視法(trick-of-the-eye)的明暗光影變化達成擬真效果。

除了極簡主義的美學取徑獨樹一幟,視覺構圖更明確地鑲嵌了訊息,毋須附加文字贅言,就足以讓人直觀擷取畫面所指涉的氣候變遷題旨與意涵。該插畫系列為Ojala與《衛報》(The Guardian)攜手合作,和專欄《變遷的氣候》(Climate Changed)同名,圖文均觀照美國南方人民近年遭逢的嚴峻環境議題。

愛沙尼亞,插畫家Eiko Ojala,衛報,The Guardian,變遷的氣候,Climate Changed,Megan Mayhew Bergman專欄,仿紙雕插畫,錯視法,trick-of-the-eye
「很難在保守的地區對氣候變遷高談闊論,我們負擔不起。」
愛沙尼亞,插畫家Eiko Ojala,衛報,The Guardian,變遷的氣候,Climate Changed,Megan Mayhew Bergman專欄,仿紙雕插畫,錯視法,trick-of-the-eye
「你所知的美國南方和氣候變遷都是錯的。」

插畫系列為了Megan Mayhew Bergman所撰的專欄所製作,她成長自美國南方,文章載述了她遊歷當地的見聞,Ojala接受My Modern Met訪問時談到,「Bergman與在地人們談論,全球暖化如何改變他們的生活型態,以及他們對此事的觀點。」此專欄廣泛地涵蓋了當今重點議題,包括貧窮社區面臨的危險廢棄物汙染現象,或是佛羅里達州海平面上升等問題。

愛沙尼亞,插畫家Eiko Ojala,衛報,The Guardian,變遷的氣候,Climate Changed,Megan Mayhew Bergman專欄,仿紙雕插畫,錯視法,trick-of-the-eye
「佛羅里達正在淹水,而公寓仍在建造。 人們看不到牆上的文字嗎?」
愛沙尼亞,插畫家Eiko Ojala,衛報,The Guardian,變遷的氣候,Climate Changed,Megan Mayhew Bergman專欄,仿紙雕插畫,錯視法,trick-of-the-eye
「他們選中了我們,是因為這裡窮鄉僻壤且貧困:當環境種族主義與氣候變遷交擊時。」

研翫Ojala大膽的插畫主題,裡頭皆運用了對比色調,將畫面擬仿為層次鮮明的紙,同時也藉著兩種顏色,鮮明地攫捕出美國南方與其他區域之間涇渭分明的差異。此外也透過儼如紙雕作品的立體景深錯覺,引領觀者省思每項全球暖化議題。Ojala會在每個插圖作品中附上引人深省的描述,像是「很難在保守的地區對氣候變遷高談闊論,我們負擔不起」、「你所知的美國南方和氣候變遷都是錯的」以及「他們選中了我們,是因為這裡窮鄉僻壤且貧困:當環境種族主義與氣候變遷交擊時」等語,此刻再搭配畫面仔細研翫,諷刺中更能體會環境惡化對弱勢群體的高風險與衝擊性。

如果對Ojala插畫所搭配的專題報導有興趣,可至作家Bergman專欄《變遷的氣候》(Climate Changed)閱讀。

愛沙尼亞,插畫家Eiko Ojala,衛報,The Guardian,變遷的氣候,Climate Changed,Megan Mayhew Bergman專欄,仿紙雕插畫,錯視法,trick-of-the-eye
「為何美國南方的人民依舊面對著氣候變遷?
愛沙尼亞,插畫家Eiko Ojala,衛報,The Guardian,變遷的氣候,Climate Changed,Megan Mayhew Bergman專欄,仿紙雕插畫,錯視法,trick-of-the-eye
「耶穌會做什麼? 與福音派人士談論氣候變遷。」
愛沙尼亞,插畫家Eiko Ojala,衛報,The Guardian,變遷的氣候,Climate Changed,Megan Mayhew Bergman專欄,仿紙雕插畫,錯視法,trick-of-the-eye
「不是所有環境保護主義者都吃豆腐:與氣候變遷奮戰的獵人。」

圖文來源/My Modern Met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Eiko Ojala用仿紙雕插畫,訴盡氣候變遷下的美國南方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隨南法插畫家Benjamin Flouw,徜徉詩意陽光自然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藝術家總是以感性之眼面對這個世界,於是能感受四季萬物變化,甚至敏銳發覺哪些動植物正從這世界上悄然消失,有感而後發,他們使用攝影、繪畫等各種形式,留下這些存在的痕跡,並提醒人們的關注,法國插畫家班傑明・弗盧(Benjamin Flouw)即以畫筆為器,要人再看見自然的美好。

居家隔離,插畫,法國插畫家,南法,動畫,自然,環保,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班傑明在陽光明媚的南法長大,觸目所及、張耳所聞,盡是松樹、葡萄園與蟬鳴。在取得CG動畫專長後,他曾於倫敦卡通頻道任背景設計師,後又到巴黎,並在馬克・奧斯朋(Mark Osborne)的動畫長片《小王子》裡做色彩藝術,協助完成他那帶有詩意的奇想畫面。

居家隔離,插畫,法國插畫家,南法,動畫,自然,環保,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然而,班傑明一直存有小王子的童真之心,童年熟悉的南法景觀、觀看過的野生動植物紀錄片,甚至在成年後閱讀的植物學專書,似乎都在在呼喚著喜愛自然、並對所有環境問題都感到憂心的他。

居家隔離,插畫,法國插畫家,南法,動畫,自然,環保,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最後他決定成為一名自由插畫家,他為觀鳥文章作畫、為環保團體作畫,也為自己關注的主題做繪本插畫,於是其作品也多往自然界取材。他常使用動植物、風景等元素,但不走過度寫實或抽象路線,而是巧妙融合了多彩色塊、幾何圖形且富含自然肌理,並以溫暖而帶有戲劇性的色調與光線,呈現他自然面貌。

居家隔離,插畫,法國插畫家,南法,動畫,自然,環保,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居家隔離,插畫,法國插畫家,南法,動畫,自然,環保,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 小王子》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實」,而你能在班傑明的作品裡,「看見」他用心感受到的美好自然?

居家隔離,插畫,法國插畫家,南法,動畫,自然,環保,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居家隔離,插畫,法國插畫家,南法,動畫,自然,環保,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居家隔離,插畫,法國插畫家,南法,動畫,自然,環保,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圖文來源/Benjamin Flouw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隨南法插畫家Benjamin Flouw,徜徉詩意陽光自然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潛進異視界:Gucci與首爾大林美術館推出《No Space, Just A Place》展覽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由名牌Gucci主導策展,《No Space, Just A Place》的靈感出自義大利時尚設計師,也是Gucci的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他重新定義法國學者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異托邦」(heterotopia)概念,探討所謂的另一個空間(other space)。在首爾大林美術館(Daelim Museum),以十個獨立的藝術空間組合,分別呈現韓國與國際藝術家的作品。

這個大規模的展覽,將一些極端的異空間視覺化,並且進一步探索各種替代性,此展覽可被看作一種挑戰權力者,並質問國家的工具。

首爾的許多藝文空間,例如Audio Visual Pavilion、Boan1942、d/p與Hapjungjigu…都各自提出其展出項目,主題緊扣著關於烏托邦替代空間的觀點,並予以新的論述。

由Boan1942藝廊推出藝術家Sungsil Ryu帶來的作品〈人造天堂〉,概念連結自然與人類之間的虛構迷信;Post Territory Ujeongguk藝廊的作品〈Lunar Real Estate〉,由藝術家Kang Woohyeok以想像力描繪月球場景,透過擁有月球上的土地,來解決首爾與其周邊地區的居住問題。

另外還有許多精選韓國當地、國際藝術家的沉浸式裝置,藉由對未來與奇幻神話的想像,臨摹他們腦海中的異世界。藝術家Meriem Bennani、Olivia Erlanger、Cécile B. Evans等人提出更多對世界的質疑,他們的作品與創作論述,持續為首爾的文化地景與當代藝術界提供支持。

這系列展覽自即日起至7月12日,在首爾的朋友可來一趟《No Space, Just A Place》視覺之旅。

作者/Gabrielle Leung
圖文來源/HYPEBEAST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潛進異視界:Gucci與首爾大林美術館推出《No Space, Just A Place》展覽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今年夏天,我們再一起玩!濱田英明鏡頭裡的初夏童年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每到夏天,筆者心裡就會開始哼起梁靜茹經典的《寧夏》:「寧靜的夏天/天空中繁星點點/心裡頭有些思念/思念著你的臉⋯⋯」

疫情從冬天走到初夏,在台灣,許多人的日子趨向兩點一線,下課下班就直奔住處待著不動,能在家就在家,數了一數,好些親友許久不見了吧?或許,看一看濱田英明的IG,能喚醒些什麼。

濱田英明的攝影作品乾淨清新又美好溫柔,以空氣感著稱,不僅擁有廣大粉絲,更深受許多明星的喜愛,綾瀨遙、小松菜奈、S.H.E、五月天都找他拍照,他拍攝的日常人物與動物,也顯得平易親近而療癒。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2018 #haruandmina #pentax67

A post shared by Hideaki Hamada (@hamadahideaki) on

在疫情稍緩的現在,他拍攝兩個兒子的照片特別吸引人注意——兩個孩子極度親密,他們在光朗和煦的晴空下,在家裡、在廣場、在海邊,一起爬樹攀牆、嬉鬧餵食、看風景甚至惡作劇,作伙體驗這個世界的日常美好,那是什麼事都要一起完成,純淨而無憂的歲月。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2016 #haruandmina #pentax67

A post shared by Hideaki Hamada (@hamadahideaki) on

看著這些作品,是否勾起你久違的童年回憶,或許該聯絡一下在各自城市裡打拚的兄弟姊妹,甚至是過去的死黨,互相約定,今年夏天,我們都要像以前一樣再出來玩。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2016 #haruandmina #pentax67

A post shared by Hideaki Hamada (@hamadahideaki) 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2016 #pentax67 #haruandmina

A post shared by Hideaki Hamada (@hamadahideaki) 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2016 #haruandmina #pentax67

A post shared by Hideaki Hamada (@hamadahideaki) 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2016 #haruandmina #pentax67

A post shared by Hideaki Hamada (@hamadahideaki) 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haruandmina 2017 #mavicpro

A post shared by Hideaki Hamada (@hamadahideaki) on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今年夏天,我們再一起玩!濱田英明鏡頭裡的初夏童年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英國動畫師 James Curran ,用旅居時光繪製妙趣的東京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英國動畫師,James Curran,gif動畫,#TokyoGifathon,東京繪畫

說到日本東京,你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呢?是人來人往的澀谷街頭、步調倉促的地鐵幹線、道地美味的迴轉壽司,還是觀光客最愛朝聖的東京鐵塔。

記憶裡,東京給我的印象就是驚奇不斷,穿梭在大道上蜿蜒至小徑,每轉個彎眼前的景致人文就會有所不同,在這千變萬化的風俗民情中,也有不少國外藝術家被深深吸引於是到此走訪,來自英國倫敦的動畫師 James Curran 亦是如此。

他在 2017 年旅居東京一個月的時間,將眼前的日常趣事、所見所聞,自行繪製的 GIF 動畫加以詮釋,配上繽紛色彩並把自己投身於可愛的角色中,塑造一位看似憨厚老實的少女系大叔,一舉一動都讓人止不住笑意、目不轉睛,就此展開勇闖東京的探索之旅。

點進 James Curran 分享的貼文中,你會發現他的 #TokyoGifathon 的系列連載中,道盡一切他在東京發生的大小樂事。這些充滿西方洋派的動畫風格,卻能完美呈現東方文化的種種意象,令人嘆為觀止!

第一幕出現的怪獸之王哥吉拉,想必大家一定不感陌生。背後聳立著日本聖山:富士山;這兩者皆有代表力量的辭意,以卡通式的表現手法,悄悄傳遞外國人眼中日人的究極精神。

身為一個通勤族,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心有戚戚焉!上班族的最佳日常寫照,奔走於地鐵站內,以百米的速度、活躍的身段,才能擠進這小小的車廂通往下個目的地。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Tokyo Gifathon Day 20 Trains. #TokyoGifathon

A post shared by James Curran (@slimjimstudios) on

關於生存的首要任務,當然是飽餐一頓!跟著 James Curran 的腳步,你絕對能找到日本最強國民美食:迴轉壽司。一盤盤在軌道上移動的壽司君,多樣化的選擇不僅能夠滿足大眾喜好,更成功收服了老外挑剔的味蕾。

另一項國民美食:拉麵,也同樣出現在 James Curran 所製作的動畫裡。在日本最道地拉麵店,會有隔間的單獨座位區;在一個十足隱私的空間中,獨自大口享用濃郁湯頭時,配上隔壁桌傳來大口吸麵的聲音,絕對是旅人到訪日本最印象深刻的用餐體驗。

接著承如標題所說,捧著少女心的英國大叔,怎能錯過日本最療癒的經典角色:龍貓(となりのトトロ)呢?他個性善良,長相呆萌可愛,與 James 創造的大叔有著差不多的性格、形象,不僅如此《龍貓》動畫電影,也象徵著日本藝術文化的卓越表現,其電影工作室吉卜力團隊,更是屢屢創造出高品質、細膩且充滿想像力的動畫鉅作。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Tokyo Gifathon Day 24 Ghibli Museum. #TokyoGifathon

A post shared by James Curran (@slimjimstudios) on

在 James Curran 的帶領下,你是否也開始懷念起當時旅行東京的個中滋味,我們都該給自己許一個重返舊地的理由,這一次不再是走馬看花,而是放慢步調用心感受,享受一座城市的日升到日落,化作庶民百姓度過日常生活,這看似簡單不過的旅居計畫,才是最讓人事後回味無窮的!

圖文來源/FLiPER
本文經 FLiPER 授權刊登
原文出處/捧著少女心的英國大叔,分享東京旅居的酸甘甜!動畫師 James Curran 繪製濃烈趣味的道地日常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英國動畫師 James Curran ,用旅居時光繪製妙趣的東京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為賈柯梅蒂奔赴巴黎夢土,因大師殞逝轉往未知紐約——江賢二的創作路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當代藝術大師江賢二。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留著瀟灑馬尾辮子、身材修長纖瘦的江賢二習慣在清晨四、五點起床後,為自己煮一杯咖啡,在巴哈郭德堡變奏曲的悠揚樂聲中啜飲,直到金燦燦的旭日從金樽海平面的那一端緩緩升起後,他便沿著戶外樓梯蜿蜒而下,步入前院的工作室開始一天的創作。

金樽,是位在台東海邊的小漁村,因海灣形似酒杯而得名。2007年,江賢二和太太開車來此,站在小山坡上,遠方的大海被蔓蔓荒草和樹影遮擋,毫無景緻可言,「但我們覺得就是這裡了。」在異國他鄉流轉逾30載的江賢二,就這樣選擇了金樽作為人生最終的夢想與創作之地。

從15歲決定走藝術的路至今超過一甲子,江賢二在藝術中驅動人生、卸載憂思,藝術也承載了每段不同時光所帶給他的能量。2020年,年近八旬的江賢二應臺北市立美術館之邀舉辦個人回顧展,蒐羅了他自1960年代迄今的200多件作品,包括從未正式發表的紙本作品、小件油畫等,大師筆下精采的生命故事完整的鋪展在世人眼前。


金樽四季 從台東開始的第二人生

《江賢二:回顧展》沿著倒敘的時間軸回溯藝術家的生命與創作歷程,一樓展廳都是他定居台東之後的作品;103展間陳列的「金樽」系列,更是使用當地撿拾的複合媒材,為北美館量身打造的巨幅創作。一個有趣的插曲,江賢二在場勘時發現原本由四幅畫組成的《金樽/夏》,「不管怎麼調整,擺在十米挑高空間裡就是感覺氣勢不夠」,於是他回到金樽,又多畫了兩張。

過去作畫,江賢二習慣封閉窗戶,阻絕一切自然光和外界的干擾,不知不覺中,作品多是沉鬱的灰黑色系。江賢二喜歡海,一生「逐海而居」,落腳金樽之後,置身在東海岸的陽光和野性自然之中,海邊的光線和城市不同,時時刻刻都在變換色彩。彷彿天啟一般,他打開了畫室的窗,開始在流動的空氣裡創作,用更多的色彩、更多的調和油,將光線從畫面中釋放出來。他的畫也開始出現紅、黃、橘、綠各種在大自然俯拾皆是的顏色,江賢二自己都詫異,「這些顏色我從來沒用過,這輩子也從來沒想過能畫出這樣的作品。」台東改變了江賢二,曾經的執著、掙扎、焦慮都在這片疏闊的天地中漸漸釋懷。

金樽的秋天,是這個系列最早出現在畫布上的顏色,「結束白天工作之後,我會坐下來喝一杯咖啡,看著地平線上的太陽用最後的溫暖,將海面映照成橘紅、金黃的顏色。」黃昏的天光瞬息萬變,江賢二可以這樣坐在陽台上,從霞光燦爛看到灰藍色的夜幕降臨。


巴黎左岸 與少年夢土的相遇和告別

1942年江賢二出生於台中,幼年喪母、父親又長年在國外經商,生性敏感的他更加鬱鬱寡歡,疏離且孤獨,幸好還有古典音樂和藝術,可以為少年江賢二帶來些許慰藉,而作品隱約透出厭世氣息的音樂家馬勒(Gustav Mahler)、和以纖細形象塑造人類孤獨、焦躁、絕望姿態的現代雕塑家賈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是江賢二最喜愛、也是影響他最深的藝術家,加上個性、和成長環境等因素,江賢二的作品大多帶著憂鬱、沉重之感。

從省立台灣師範學院藝術系(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視賈柯梅蒂為偶像的江賢二為了親見大師,憑著滿腔熱情和幾句生疏的法語,新婚妻子范香蘭相繼飛往巴黎,準備大展身手。不料,抵達花都不久,藝術創作的艱難與現實挑戰很快擊潰了江賢二的雄心壯志,更糟的是,當他得知賈柯梅蒂竟然在前一年已經過世,心更是一下子被掏空了。

1968年,也是巴黎學潮襲捲全國的動盪時代,全國性的罷工、罷課讓謀生都成了問題,連番打擊之下,江賢二決定告別一心嚮往的巴黎,帶著妻子奔赴紐約。

對江賢二來說,巴黎是夢土,承載著自年少以來的想望;而紐約是未知,他完全沒有料到自己即將在當代藝術新浪潮的衝擊下,重塑對藝術的認知。

〈巴黎聖母院〉(油彩/畫紙)。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紐約長島 苦行僧般的淬鍊

紐約的流行文化是功利的,淡泊的個性,讓江賢二注定漂泊在主流藝術圈之外,而他對美的追求,更有一種不合時宜的叛逆。他以一種近乎閉關的心境展開藝術的修煉,江賢二深信「藝術可以淨化人心」,他也願意這個信念窮盡一生之力煉淨自我。

少年時期對未來與人生曾感到迷惘的江賢二,一度想當傳教士,後來走上藝術之路,「精神上的神聖空間」仍是他一生追尋的目標。1982年,40歲的江賢二重返巴黎,在孤獨與封閉的狀態下完成了「巴黎聖母院」系列作品,黑暗的用色抽離了這處熱門觀光景點的嘈雜現實,抽象地呈現出他心中「精神上虔誠的空氣」。

經過多年的堅持,「巴黎聖母院」才讓江賢二對自己的創作感到滿意,並說:「一直到畫出這個系列,我才覺得這輩子有資格當畫家。」

〈百年廟98-22〉(油彩/畫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月是故鄉明

江賢二從沒想到還會回到故鄉台灣。1995年,因父親意外受傷,他從美國趕回來探望照料,蝸居在錦州街的一棟簡陋空屋中,雨天漏雨、夏日蚊蟲擾人,冬天沒熱水,一開始江賢二打地鋪睡覺,但梅雨季一到,地面總裹著一層厚厚的濕氣,他才自己動手釘了一層木板當床。

在台北這座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裡,去國多年的江賢二再次感受到內心極大的撞擊,一如在歐洲參訪教堂,他當時也是終日流連在龍山寺、保安宮等廟宇一貫追尋著「精神上的神聖空間」。被埋藏的童年往事、遺忘的鄉愁,就這樣被裊裊香煙召喚而出,撞擊出巨大的創作能量。

長期處在中西藝術對話之間的江賢二,在這段隱士般的簡陋生活中,創作出了得以傲然立足台灣藝壇的「百年廟」系列。和「巴黎聖母院」的黑白灰暗相比,「百年廟」在黑暗中多了以古銅色質感畫就的一小搓火光,畫出了母國給予畫家的溫暖,比例雖小,卻是願力無窮。

「百年廟」系列之後,江賢二陸續完成了「蓮花的聯想」、「對永恆的冥想」等作品,充滿精神性與普世美感的「江賢二風格」,於焉確立。

〈金樽/淨化之夜〉(鐵絲、馬達、鐵件)。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做人當比藝術更優先

畢卡索曾說:「重要的不是一位藝術家在做什麼,而在於他是什麼樣的人。」年輕時對這段話似懂非懂的江賢二,經過了半世紀的生命追索,如今才真正體會大師這段話的深意,「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待人處事的態度,在作品裡是無所遁形的;做人比藝術重要。

從早年的內省觀照、到現在的開放隨緣;從嚴肅憂鬱、到開朗天真;從晦澀濃稠、到鮮麗明亮,江賢二的作品越畫越大,表現手法也越來越多元。《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藝術家江賢二的故事》一書的作者吳錦勳認為,現在的江賢二,「似乎脫去老僧人的袈沙,回歸稚真的嬰孩。」

江賢二曾說,如果沒有成為藝術家,最想從事的職業是建築師,這個心願,他在台東畫室得到了實踐;而他的最新目標,是希望融入藝術、建築、地景藝術,為台東打造一座藝術園區,提供藝術家、作曲家或文學家在此創作。這是江賢二作為藝術家回饋社會的用心,也是他漂泊半生,最後的落葉歸根。

台東金樽海邊為江賢二提供了一方創作淨土。 圖片提供/駱俊嘉

江賢二:回顧展】3.28-6.28 臺北市立美術館

文章來源/臺北文創 
本文經《臺北文創—名家觀點》授權刊登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為賈柯梅蒂奔赴巴黎夢土,因大師殞逝轉往未知紐約——江賢二的創作路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東京teamLab迷幻無國界:一生至少要一次親歷魔境魅影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自從Covid-19疫情影響許多博物館與景點,從今年二月關閉,使遊客只能在家失落等待。但各位還是可以在家勾選自己的景點清單,例如去森吉卜力美術館(Ghibli Museum),或去茨城縣常陸海濱公園(Hitachi Seaside Park)賞花田,還有穿越人潮洶湧的澀谷十字路口⋯⋯,當然也不能漏看「teamLab Borderless」。

teamlab,東京,台場,沉浸式體驗

以創造數位沉浸式體驗聞名,日本當紅的teamlab已發展成國際指標,其展覽在國際大城市,如新加坡、上海都有teamlab的展出點。然而,位於東京台場(Odaiba)的森大廈數位藝術美術館(Mori Building Digital Art Museum),裡面展出的「teamLab Borderless」無疑是展中之最,它可說是東京不可或缺的展演。

這個旗艦美術館(目前閉館中,未來會通知重啟時間)的展出規模宏大,令人嘆為觀止,至少要花上半天才夠你在1000平方公尺的空間中,觀賞其中50多件藝術裝置。

在「teamLab Borderless」中最受歡迎的裝置,總是吸引很長的排隊人潮,《呼應燈之森林》(Forest of Resonating Lamps)看起來像迪士尼《魔髮奇緣》的場景。那些燈裝設在一個看似無邊際的鏡室中,會與人互動反應,在你接近時變暗。

別錯過這個最大的拍照打卡點《在人們聚集的岩石上,注入水粒子的世界》(Universe of Water Particles on a Rock where People Gather),這個房間在入口附近,充滿盛開的鮮花與瀑布,身在其中,你會覺得陷入了一個無限宇宙。

探索《無重力共鳴森林》(Weightless Forest of Resonating Life),裡頭充滿明亮巨大的氣球,在你彈起那些氣球,它們會變換顏色。

《海洋之流動,超越的空間—金光,浮游的網巢》(The Way of the Sea, Transcending Space – Gold Light, the Nest),進入其中像在太空中漂浮。當你躺在網子上,魚群會在空中與網子下游動,創造出無限的金色世界。

需要一個超大屏幕看《被追逐的八咫鳥、追逐同時亦被追逐的八咫鳥、超越空間》(Crows are Chased and the Chasing Crows are Destined to be Chased as well, Transcending Space),這個巨大的3D燈光秀將房間轉化成銀河幻境。

圖文來源/Time Out Tokyo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東京teamLab迷幻無國界:一生至少要一次親歷魔境魅影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2020年英國國家肖像大賽 :栩栩如生摹繪面孔,畫的卻是人生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由英國國家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所舉辦的英國國家肖像大賽(BP Portrait Award),2020年得獎作品已能透過線上虛擬展覽觀賞到。本屆共有來自69個國家、合計1,981件作品參賽,呈現了當代最佳的肖像繪作,而這項一年一度的藝術盛事,旨在鼓勵藝術家專注與發展他們的肖像創作主題,並開放給每個年滿18歲的創作者,藉此表彰其每個年齡層藝術家近期的傑出與創新的繪作。

本屆展覽已於線上啟動,以虛擬導覽的方式體驗英國國家肖像獎作品,踏入線上藝廊空間賞覷牆面的肖像畫,或閱讀創作說明,藉由親炙這些風格自成一家的藝術創作者得到新洞見,並從中探索每個作品的細節。這次得獎的四幀作品,分別為Jiab Prachakul《深夜談話》(Night Talk)、Sergey Svetlakov《丹尼斯肖像:演員,雜耍表演者和時尚模特兒》(Portrait of Denis: Actor, Juggler and Fashion Model)、Michael Youds《愛的勞動》(Labour of Love)以及Egbert Vincent Modderman《不安》(Restless)。

英國國家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英國國家肖像大賽,BP Portrait Award,線上虛擬展覽,肖像畫

Jiab Prachakul《深夜談話》

Jiab Prachakul 1979年生於泰國東北部的那空帕儂、一個地處湄公河上的小鎮。在曼谷製片公司擔任選角指導前,她於國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攻讀攝影。2006年她搬遷至倫敦居住,並再看過英國藝術巨擘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作品後,終於明白她想成為一位藝術家。

《深夜談話》摹繪了Prachakul兩位密友:韓國設計師Jeonga Choi以及日本音樂作曲家Sakamoto Makoto,兩人在秋季傍晚的一間柏林酒吧拍下此照。這幀肖像探討自我認同以及因時而異的自我觀點。她解釋,「出生那刻起我們的身份就確定了,但是隨著成長,我們可以選擇成為怎樣的人,我也相信,我們所隸屬的朋友圈定義了自己。Jeonga和Makoto在我眼中就像一家人,我們都是局外人,客居異鄉的亞洲藝術家,他們的深厚友誼支持了我,讓我有立足之地並擁抱自己的身份。」

英國國家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英國國家肖像大賽,BP Portrait Award,線上虛擬展覽,肖像畫

Sergey Svetlakov《丹尼斯肖像:演員,雜耍表演者和時尚模特兒》

Sergey Svetlakov於1961年出生於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的首都及最大城喀山,並畢業於境內歷史悠久的喀山藝術學院(Kazan Art School),嗣後再赴聖彼得堡戲劇學院(Theatre Academy)學習佈景設計,並留在當地從事歌劇、舞台的服裝和佈景設計。1990年代初期他將心力轉向肖像畫、裸體研究和靜物畫。

畫作裡的模特兒是Svetlakov從網路上徵募而來,現實中的主人翁是一位有抱負的演員,Svetlakov提到,「我的模特兒多是各種社會背景的普通人,由於丹尼斯是位演員,情緒多變,他的臉部表情也常因心情而變化著,他協助我畫肖像時也正在尋找其他工作機會,過程中我發現,傳遞他的野心勃勃與懷疑十分有趣,而他的臉孔,則是烏克蘭、俄羅斯、希臘與韃靼人的爆炸性融和。」

英國國家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英國國家肖像大賽,BP Portrait Award,線上虛擬展覽,肖像畫

Michael Youds《愛的勞工》

Michael Youds生於1982年的英國布萊克本,在2006年移居愛丁堡之前,從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獲得美術一等學位,其作品曾被選入蘇格蘭皇家學院以及英國皇家肖像畫家學會的展覽。

他榮膺英國國家肖像獎的主人翁是Tommy Robertson,一位愛丁堡獨立音樂商店的老闆。這間店已營業逾30多年,販售二手唱片,樂器和電動遊戲,對此Youds談到,「這是一幅細膩的畫,希望觀者覺得自己就像在店裡,或許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在找尋甚麼。視覺上,Tommy很迷人,而背景也相當有趣。每一次看畫,都可能從畫中看出別的端倪。」《愛的勞工》是指畫左下角的UB40專輯封面,當然也包含Tommy對音樂的熱忱以及Youds挹注在繪畫的工作時間。

英國國家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英國國家肖像大賽,BP Portrait Award,線上虛擬展覽,肖像畫

Egbert Vincent Modderman《不安》

Egbert Modderman生於荷蘭海倫芬,並就讀密涅瓦藝術學院(Minerva Art Academy),在教堂邀請他繪製聖馬丁油畫後四年前開始投入專業繪畫。其作品曾在荷蘭和美國進行個展,而肖像畫則是Modderman大型油畫系列的一部分,摹繪了聖經裡頭的人物和故事。

這幅肖像畫的模特兒為在地一位砌磚工,當Modderman發現他就在附近工作,於是招募這位工人當作肖像畫主題,在坐下來拍攝數百張照片且繪製幾份草圖後,他接下來一個月都投入畫中。Modderman作品著強調個體的「相關情緒」,而非呈現天主教意象。

英國國家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英國國家肖像大賽,BP Portrait Award,線上虛擬展覽,肖像畫

圖文來源/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2020年英國國家肖像大賽 :栩栩如生摹繪面孔,畫的卻是人生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汽車電影院在疫情中興起:歐美與澳洲影業的一線生機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New procedure after the Prime Minister's announcement Friday.We have one car space social distancing between…

Posted by Heddon Greta Drive In on Thursday, 19 March 2020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的Hunter Valley(獵人谷),汽車電影院(drive-in cinema)業主認預計在Covid-19的疫情趨緩期,戶外電影院將會與歐美同步有蓬勃發展的趨勢。

在新南威爾斯州目前僅剩三間汽車電影院,而Heddon Greta戲院是在Hunter Valley的唯一一家,距離紐卡斯爾(Newcastle,新南威爾斯第二大城)需40分鐘路程。

汽車電影院,Covid-19,美國,歐洲,澳洲
澳洲昆士蘭州的Yatala drive-in汽車電影院已重啟營業

汽車電影院業主很有信心,認為在室內電影院重啟之前,人們會願意至露天的戲院觀影,而室內電影院逐步取消限制的時間可能落在7月。

「也許在第二階段解禁之前,汽車電影院能得到營業許可,當然,目前還沒有新電影上映,人們也必須遵守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這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澳洲獨立電影院業主補充道。

目前可說歐美在這十年內,汽車電影院生意最好的時期,尤其是北美。可以看到當代前所未見的戲院發展,而澳洲也可能有類似的機會。現今正是產業渴望復甦的時刻,而演員、製作人、導演和其他電影從業人員都對Covid-19的限制感到緊張.

電影院的重啟,攸關澳洲聯邦政府對疫情的安全考量,應該還需要再觀察數週才有確切答案。現在的影視產業處於停滯狀態,沒有人製作電影、電視節目、紀錄片,而劇場表演也都已推遲登台時間。然而,第二階段的鬆綁仍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汽車電影院是相對而言令人們感到安全的公共於場合。

Well, the first week is almost over and attendance has been great. We appreciate your support. We will have one more…

Posted by Skyview Drive-In Movie Theater on Thursday, 14 May 2020

作者/Giselle Wakatama
圖文來源/ABC Newcastle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汽車電影院在疫情中興起:歐美與澳洲影業的一線生機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日本藝術家栗林隆 :滋養心靈的時代庭師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日本藝術家栗林隆(Takashi Kuribayashi)探索了劃分人類文明與自然世界的彊畿,他的作品注視著福島核災事故後的受限區域(restricted zones)或失控區域(no-go areas),面對這些無法恆常存在又不可見的邊界,栗林隆開始投入調查,並讓這道無形邊界變得可察,而運用藝術裝置,編織了一條新的時間流。

日本藝術家栗林隆,Takashi Kuribayashi,裝置藝術,自然主義
日本藝術家栗林隆,Takashi Kuribayashi,裝置藝術,自然主義

栗林隆在創作中警示了近年人類面臨的真實情況,這當中包括肆虐全球的COVID-19傳染病以及必須的社交距離等等詭譎時代現象,人類於此體驗到一種可見與不可見的邊界,藉此和他人保持安全距離,縱然這並非身而為人的天性。

日本藝術家栗林隆,Takashi Kuribayashi,裝置藝術,自然主義
日本藝術家栗林隆,Takashi Kuribayashi,裝置藝術,自然主義
日本藝術家栗林隆,Takashi Kuribayashi,裝置藝術,自然主義

其最新藝術創作帶領栗林隆自身去廓清日文中「庭師」的特質,所謂庭師,是指花匠或造園師,對他來說,作品讓他憶起庭師身影,喻比或勾摹一種心靈園丁(a gardener of the mind)意象。庭師滋潤澆灌了城市孩子的心靈,並協助孩童與青年人培植自身意識,他們就是自己可以抽芽與茁長的種籽。他的作品是種溫柔呼喚和提醒,是應該留些時間觀照自身,並放緩腳步重新凝覷我們是誰,以及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日本藝術家栗林隆,Takashi Kuribayashi,裝置藝術,自然主義
日本藝術家栗林隆,Takashi Kuribayashi,裝置藝術,自然主義
日本藝術家栗林隆,Takashi Kuribayashi,裝置藝術,自然主義

圖文來源/Trendland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日本藝術家栗林隆 :滋養心靈的時代庭師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超逼真的”編みぐるみ”:Lindadi Creations 鉤出一座繽紛水族缸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對於有過魚類缸飼養經驗的人來說,要照顧好色彩繽紛的水族缸,事實上必須挹注許多心力。Lindadi Creations 工作室的藝術家Lindadi深諳此理,因此當她最後一條魚安詳辭世後,她放棄了再次飼養活魚的念頭,取而代之運用她精湛的工藝技法,藉由編織鉤出各種優游自在的海洋生物,打造出一個永恆且童趣水底世界,不僅栩栩如生,反而加倍五彩斑斕。

Lindadi Creations,編みぐるみ,毛線娃娃,手編玩偶,amigurumi,編織水族館,超逼真編織
Lindadi Creations,編みぐるみ,毛線娃娃,手編玩偶,amigurumi,編織水族館,超逼真編織

運用毛線娃娃、手編玩偶(編みぐるみ,amigurumi)的勾針編織技巧,Lindadi創造了各種魚類、螺貝類以及珊瑚,接著在無水玻璃缸中擺進假礁岩、石頭等為襯景,再把編織好的水族玩偶逐一佈置排列,或懸吊、或棲於缸底,霎那一見,還真會誤以為眼前所見是個熱鬧又生機洋溢的活魚水族缸。

Lindadi Creations,編みぐるみ,毛線娃娃,手編玩偶,amigurumi,編織水族館,超逼真編織
Lindadi Creations,編みぐるみ,毛線娃娃,手編玩偶,amigurumi,編織水族館,超逼真編織

Lindadi對於鉤針編織有著濃厚興趣和熱情,但最初她並不確定如何將她所想的水底世界視覺化並付諸實踐,所以先透過Google和Youtube蒐羅各種海底動植物的製作案例,當中確實找到了部分所需的範本,但無法找到說明步驟的,她索性自己動手做。

完成這些水底生物的製作後,她還運用了透明尼龍線將這些編織的魚、烏龜和水母給懸吊起來,藉此摹繪牠門水間載浮載沉的愜意姿態,當她建構出一座幾可亂真的虛擬水族箱後,這份工作成果不僅自娛,還可娛人。

Lindadi Creations,編みぐるみ,毛線娃娃,手編玩偶,amigurumi,編織水族館,超逼真編織
Lindadi Creations,編みぐるみ,毛線娃娃,手編玩偶,amigurumi,編織水族館,超逼真編織

用編織創造擬真水族箱是目前Lindadi的樂趣所在,她接受My Modern Met採訪時提及,「我花了三個月時間完成全部的創作,總是觀察、想像與創造這一處水底世界。」她苦心孤詣的投入成果並無浪擲,全球各地人們在看到這件作品時無不感到歆歎,並頻頻詢問是否可出售。但對於現齡59歲的Lindadi,這個水族箱是個非賣品,眾人的厚愛她只能感到抱歉。不過任何想要擁有這樣一座水族缸的人都能在她個人臉書 Le Creazioni Di Lindadi中,找到所有教學製程來自己動手做。

Lindadi Creations,編みぐるみ,毛線娃娃,手編玩偶,amigurumi,編織水族館,超逼真編織
Lindadi Creations,編みぐるみ,毛線娃娃,手編玩偶,amigurumi,編織水族館,超逼真編織
Lindadi Creations,編みぐるみ,毛線娃娃,手編玩偶,amigurumi,編織水族館,超逼真編織

圖文來源/My Modern Met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超逼真的”編みぐるみ”:Lindadi Creations 鉤出一座繽紛水族缸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回顧塗鴉藝術家Keith Haring:以鮮明的作品形象倡導社會正義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Posted by Gio Kikz on Tuesday, 19 November 2019

5月4日是美國新普普藝術家,也是行動主義者凱斯哈林(Keith Haring)的冥誕,英年早逝的哈林,1990年因愛滋病併發症過世,享年31歲。在這個月讓我們一起紀念這位活躍於1980年代的創作者。

對凱斯哈林這個名字不熟悉的人,應該也看過他的一些名作,特別是他塗鴉系列中的〈閃耀嬰兒〉(Radiant baby)與〈咆哮犬〉(Barking Dog)等等。這些塗鴉看起來既微妙又怪誕,容易讓人聯想到小朋友用蠟筆隨手塗抹的圖像,充滿原初的活力與想像力。

若要解析哈林的作品,也很容易連結到他的同志身分,他的性取向影響許多未出櫃的同志青少年面對自身。印有其作品的T-shirts常在國際出櫃日(National Coming Out Day),或是同志遊行(Pride)相關活動被大家穿在身上亮相,作為一種對外宣告聲明。由此可見哈林的主流特質,藉由塗鴉這種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媒介,對外傳遞立場與觀點,無聲勝有聲。

單純欣賞作品之餘,哈林的作品核心精神也攸關社會正義,他生前大力提倡藝術走入大眾、貧困兒童以及酷兒社群(queer community)。哈林自願為公共服務機構創作壁畫與倡議海報,並透過其政治導向的作品,激發社會行動,例如其紐約壁畫(Crack is Whack)與〈忽視=恐懼〉(Ignorance = Fear)海報。

新普普藝術,Keith Haring,基金會,社會正義

哈林過世前,於1989年成立凱斯哈林基金會,主要目的在於促進兒童福利以及研究AIDS治療研究,在生命燃燒殆盡前,致力於保存其作品並持續向非營利組織捐款。凱斯哈林傳記在他過世後一年出版,書中收錄許多訪談,包括藝術家以及其親友的談話。其中也特別聚焦於哈林重視的社會正義,通過作品訊息與書籍編織意念,大聲向社會喊話,呼籲大眾傾聽身邊的弱勢之聲。

新普普藝術,Keith Haring,基金會,社會正義

作者/Sheila Loesch
圖文來源/Book Riot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回顧塗鴉藝術家Keith Haring:以鮮明的作品形象倡導社會正義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義大利博物館的慢食運動:科技輔助參訪距離、拉斐爾大展重新開放!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隨著COVID-19疫情在歐洲逐漸受到控制,各項封鎖隔離措施也慢慢緩解,在歐洲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博物館也再次向公眾開放。

都靈利沃利城堡當代藝術博物館(Castello di Rivoli),是義大利第一家允許民眾再次走進的博物館。館長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向artnet表示:「博物館是精心控制的空間,旨在保護藝術品不受人們的侵害。」而館長樂觀認為,這使它在保護人類免受傷害上是更容易的事。當然,為了重新開放,館方仍實施了新的衛生法規,以做到最大的保全。

一張含有 室外, 建築物, 路面, 街道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利沃利城堡當代藝術博物館。 via Castello di Rivoli

而義大利籌劃多年的拉斐爾逝世500 週年紀念大展,因疫情在三月僅開幕四天後延緩,終於要在6月2日再度開展。這個在羅馬奎里納雷宮(Scuderie del Quirinale)博物館的大展,展出120件文藝復興畫家兼建築師拉斐爾的作品真跡,由52個博物館及藏家中商借而來,展期預計到8月30日,可說是今年不能放過的大展。

一張含有 個人, 小孩, 坐, 小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Raphael, The Madonna and Child with the Infant Baptist (The Garvagh Madonna) (ca. 1509-10). ©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當然,在疫情尚未完全消失、遊客仍需在自家國度裡平靜度日的此刻,往日蜂擁至義大利的各地遊客不再,各地尚需以緩慢的新步調來度過這段時間,Christov-Bakargiev將其比作慢食運動,工作以緩慢的節奏行進著,並且認為「博物館能作為新常態的原型」。誠然,這是疫情流行的不得已之計,畢竟,參觀人數的限制減少,與經濟收入上的關聯絕對是非常緊密的。

每個展覽或博物館對於參觀人數等策略規定不一,例如在拉婓爾大展中,館方規定人們不能直接前往,必須提前在線上預訂展覽門票,並且以六名一組的形式,讓衛兵帶入,各小組的進入有五分鐘的間隔。而每組僅有80分鐘,在裡頭看完大師真跡。

一張含有 草, 室外, 建築物, 路面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博爾蓋塞美術館。via Wikipedia

在5月19日重新開放的博爾蓋塞美術館(Galleria Borghese),則是規定一次最多可允許120人參觀兩小時。博物館發表聲明:「實際上,這種必要性提供了一個更寧靜欣賞博物館的機會。」

而預計將於本週開放的聖母百花聖殿(Santa Maria del Fiore),為確保兼顧參訪者的安全與舒適度,將提供免費設備,以提醒遊客保持社交距離。這座佛羅倫薩13世紀的哥特式主教座堂,給予遊客極具科技感的小型裝置——它能如條長項鍊般懸掛在遊客脖子上,在人們離得太近的時候,會發出聲響、震動及閃光。而在訪客離開時大教堂,該設備會被收回並進行消毒以重複使用。

一張含有 山, 建築物, 室外, 桌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聖母百花聖殿。 via Wikipedia

圖文來源/artnetArtsLife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義大利博物館的慢食運動:科技輔助參訪距離、拉斐爾大展重新開放!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動態圖像設計師杜鈺凱,以多彩插畫繪出詩意中國古鎮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來自中國廣州的杜鈺凱(Yukai Du),是一名動畫及插畫家,現於倫敦擔任動態圖像設計師。

她的作品有如〈出口〉那樣,以現代智慧科技改變人類生活文化為主題,再加上其天馬行空的想像,以豐富的色調渲染出空間氛圍,讓在此中沒有表情的人們、擁有個性的手機,呈現出人類與科技產品界線模糊的現代世界,以及人類對於虛擬科技的依賴。

〈出口〉是她從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畢業後,想著故鄉廣州對科技的依賴而製作出的動畫短片,這部作品被選入《安錫國際動畫影展》、《HAFF荷蘭動畫電影節》及其他世界知名藝術節,也曾於2015台北數位藝術節的數位動畫展展示。

在〈出口〉之後,她也延續現代科技的主題,但以更開放的心態,與許多單位合作,繪出了現代人的創意工作與休閒生活。

動態圖像設計師,杜鈺凱,出口,動畫,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台北數位藝術節,數位動畫展,插畫,多彩,繽紛,色塊,幾何,科技,生活,科技依賴,科技成癮,中國風,中國古鎮,城市美學新態度
動態圖像設計師,杜鈺凱,出口,動畫,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台北數位藝術節,數位動畫展,插畫,多彩,繽紛,色塊,幾何,科技,生活,科技依賴,科技成癮,中國風,中國古鎮,城市美學新態度

杜鈺凱的作品並非一直都這麼色彩鮮麗的。她在中國時,作品以黑白為主色,直到〈出口〉才有了如今的繽紛色彩,可以說令人耳目一新的倫敦,打開了她的色彩之窗,但來自中國的她,仍然以故鄉文化元素為養分持續創作作品。

新近的插畫系列《The Study of Chinese Scenes》,以同樣亮眼的色塊、簡單幾何構造,呈顯出清雅的古鎮造型、層疊的青綠山巒與山水畫般的飄渺雲霧,讓畫面顯得既吸睛又詩意。

動態圖像設計師,杜鈺凱,出口,動畫,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台北數位藝術節,數位動畫展,插畫,多彩,繽紛,色塊,幾何,科技,生活,科技依賴,科技成癮,中國風,國畫,中國古鎮,城市美學新態度
動態圖像設計師,杜鈺凱,出口,動畫,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台北數位藝術節,數位動畫展,插畫,多彩,繽紛,色塊,幾何,科技,生活,科技依賴,科技成癮,中國風,國畫,中國古鎮,城市美學新態度

杜鈺凱回憶,她四歲去學過國畫,當時因無法感受其精髓而放棄,如今在國外的她,開始追根溯源,運用了國畫技巧與西方的插畫風格,來繪製中國風景。你能看得出她用了哪些技巧,讓畫面顯出濃濃中國味?

動態圖像設計師,杜鈺凱,出口,動畫,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台北數位藝術節,數位動畫展,插畫,多彩,繽紛,色塊,幾何,科技,生活,科技依賴,科技成癮,中國風,國畫,中國古鎮,城市美學新態度
動態圖像設計師,杜鈺凱,出口,動畫,安錫國際動畫影展,台北數位藝術節,數位動畫展,插畫,多彩,繽紛,色塊,幾何,科技,生活,科技依賴,科技成癮,中國風,國畫,中國古鎮,城市美學新態度

圖文來源/Yukai DuBehance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動態圖像設計師杜鈺凱,以多彩插畫繪出詩意中國古鎮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交會在畫與湖景的水平線: Fidan Zaman 融合虛實裏海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無論霽朗或幽霿,濃霧漫瀰或雨後初晴,一日晨昏嬗遞、或晴或雨,來自中東亞塞拜然(Azerbaijan)的藝術家 Fidan Zaman ,都會前去世上最大內陸湖裏海(Caspian Sea)之畔,凝望著泱漭無邊的水色,接著拿著寫生本,對著眼前澒溶湖域、天空以及兩者相接的水平線,如攝影般,捕捉那瞬間風景。透過這日復一日宛如練習的繪畫,竟發現季節與自然那氣象萬千的本質,其實正是幅流動之畫。

藝術家Fidan Zaman,裏海畫作, Caspian Sea, 外光派畫法,Plein Air,壓克力繪畫,壓克力顏料寫生

Zaman所畫湖景生動雋永,彷彿在紙頁間活過來,因此當她舉起寫生簿,將畫與眼前裏海的水平線彼此相疊,虛實裏海就這麼消融於無痕,渾化為一體。

藝術家Fidan Zaman,裏海畫作, Caspian Sea, 外光派畫法,Plein Air,壓克力繪畫,壓克力顏料寫生

創作裏海詭譎多變的景觀時,Zaman會攤平兩張跨頁紙張,再以壓克力顏料於上頭做大面積色塊式圖繪,而泡沫狀海浪則以白色顏料摹繪出紋理感。至於落日餘暉的斑斕萬千味道,則以柔和漸層色加以完整詮釋。在匆匆瞥見的瞬間,Zaman細膩如真的繪作看起來就像一幀風景快照,而非出自於手工畫。

藝術家Fidan Zaman,裏海畫作, Caspian Sea, 外光派畫法,Plein Air,壓克力繪畫,壓克力顏料寫生
藝術家Fidan Zaman,裏海畫作, Caspian Sea, 外光派畫法,Plein Air,壓克力繪畫,壓克力顏料寫生

裏海位於歐亞之間,總面積37萬1,000平方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內陸水域,正因其面積廣闊,所以周邊與許多國家疆畿相接,包括亞塞拜然、伊朗、哈薩克、俄羅斯和土庫曼。

而有趣的是,裏海因為各國資源爭奪之故,加上它媲美海洋的遼闊幅員,讓它應被稱之為鹹水湖或是海,迄今仍僵持不下,畢竟湖與海的資源分配不同,湖可平均分配,海則須依據沿岸國家的海岸線長度。但無論如何分類,Zaman外光派畫法(Plein Air)畫作所醞釀的氛圍,均是向裏海靜穆而醉人的即景致敬。

藝術家Fidan Zaman,裏海畫作, Caspian Sea, 外光派畫法,Plein Air,壓克力繪畫,壓克力顏料寫生
藝術家Fidan Zaman,裏海畫作, Caspian Sea, 外光派畫法,Plein Air,壓克力繪畫,壓克力顏料寫生

圖文來源/My Modern Met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交會在畫與湖景的水平線: Fidan Zaman 融合虛實裏海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這不是一個勇敢追夢的勵志故事:嚴藝文執導《俗女養成記》的誠心告白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37、38、39⋯⋯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一轉眼就要40了,我的人生好像一事無成,動彈不得。」

播出後一路廣受討論的2019爆款台劇《俗女養成記》,女主角陳嘉玲的這段內心獨白,直接命中所謂「大齡剩女」的痛點——離家打拼多年,期望活成他人眼中的淑女,但面臨40大關,事業、愛情、人生依然徬徨。

《俗女養成記》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全劇近半以上是台語對白,是金鐘影后嚴藝文首執導演筒的一鳴驚人之作,由金馬影后謝盈萱主演,描述六年級台灣女性的成長史,笑中帶淚的寫實情節,讓這部播出前並未大肆宣傳的電視劇,在公認為台劇大爆發的2019年殺出重圍,口碑收視雙贏!

支撐《俗女養成記》亮眼成績的,是嚴藝文活躍於劇場和戲劇圈十多年之後,孤注一擲的決心,身兼製作人的她,從選材、編劇、到導演一手包辦,明知會賠錢,還是拿著母親的房子向銀行抵押,並投入多年積蓄才還清貸款。

問鼎金鐘卻陷瓶頸 創作劇本力拚轉型

嚴藝文就讀台北藝術大學劇場研究所時就開始演戲,一直以演員身分為人所熟知,2015年她以《天使的收音機》裡的媽媽角色,奪下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但封后的壓力卻讓她陷入了長達二年的低潮期,不斷想迎合別人期待的結果是搞得自己身心俱疲,「感覺好像努力得了一個獎,卻得花更大的努力去證明你值得。」

好不容易擺脫「金鐘魔咒」,嚴藝文又面臨大家都想找她演媽媽的難題。她本身其實不排斥母親的角色,「但如果這個媽媽角色在劇中只是一種功能性的存在,我也不知道怎樣才能演到讓大家驚喜?」

嚴藝文,俗女養成記,江鵝,大齡剩女
嚴藝文初執導筒交出亮眼成績,圖/嚴藝文提供

在反覆思索之中,原本就喜歡寫東西的嚴藝文開始提筆創作劇本。她以熟悉的影劇圈為背景,虛構了一個女演員在獲得影后頭銜後,失去演戲能力的故事,然後就入圍了文化部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雖然最終未得獎,但已足夠燃起嚴藝文轉型幕後的信心。

寫給六年級女生的故事

江鵝的散文《俗女養成記》,是嚴藝文的導演男友陳長綸推薦的,當天晚上她一口氣把書看完,過程就像在洗三溫暖,「江鵝的文字最厲害的地方,是讓人大笑的同時,心裡卻酸酸的。」當下,嚴藝文決定要把這本書改編成劇本。

嚴藝文連絡上江鵝,江鵝欣然同意把作品交給嚴藝文改編,但婉拒加入編劇團隊,因為她認為編劇是很專業的創作,自己未必可以勝任。

嚴藝文很欣賞這樣的個性,「江鵝就像《俗女》裡的陳嘉玲,繞了一圈之後終於放過自己,懂得衡量做一件事的痛苦與快樂,然後取捨。」雖然不是編劇,江鵝卻一直是團隊不可或缺的謬斯女神,她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職場點滴,轉化成劇本的養分,所有劇中人的名字也都是由江鵝親自命名。

但散文不像小說,沒有主角、沒有故事脈絡,對編劇經驗尚淺的嚴藝文是不小的挑戰。一開始,她跟兩位六年級女生黃馨萱和范芷綺一起,彼此分享女人心事,勇敢寫進劇本裡;後來謝盈萱決定接演女主角,再加上原作者江鵝,變成了五個六年級女生透過聊天梳理自己的生命經驗,共同煉出了一個女魯蛇和自己和解的故事。

《俗女》每集都有一個主題,是非典型的連續劇結構。嚴藝文也曾嘗試照專家或編劇工具書的建議,在每集設計鉤子(Hook)勾引觀眾、埋下伏筆、創造角色衝突,可惜功力不足。

於是她轉而從原著中找出有感的主題,如說謊、性禁忌、重男輕女、升學壓力、望子成龍等,再根據大家分享的生命經驗延展出劇情。雖然電視劇的情節和原著已經不相關,但嚴藝文還是努力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和氣味。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看《俗女》,常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了,為什麼哭了,甚至看得邊哭邊笑,出奇地療癒。 而在《俗女》收視爆紅後,找嚴藝文談女性成長議題的演講、座談邀約紛沓而至,都被她一一拒絕了,「因為我拍的不是一個勇敢追夢的勵志故事,也不是大張旗鼓宣揚女性主義的電視劇;相反的,《俗女》只是一部希望觀眾在哭過、笑過之後,明天起床繼續過日子的小品。」

嚴藝文,俗女養成記,江鵝,大齡剩女
嚴藝文轉戰幕後十分艱辛,圖/嚴藝文提供

碰撞中相互包容 包容中抵達和解

嚴藝文出身傳統家庭,期待女孩溫良恭儉,長大之後在老師、或公務員兩種職業中二選一,然後「嫁好尪」;身為老大的嚴藝文,也一直乖乖地照著父母安排的路走,「我小時候在家很安靜,不敢頂嘴,爸媽都覺得我沒叛逆期。」

嚴藝文不是沒有叛逆期,只是叛逆期來得比較晚。就讀基隆女中時,嚴藝文為了克服害羞的個性加入戲劇社,意外激活了她的「戲」胞,之後更偷偷報考了當時還是獨立招生的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媽媽得知後氣到甩她好幾個巴掌,爸爸也大抓狂,甚至動員住在花蓮的奶奶北上苦勸。最後嚴藝文落榜,按爸媽的心願讀了公共行政系,親子間的衝突暫告一段落。

唸到大四,嚴藝文再接再厲準備報考北藝大研究所,因為上次落榜的經驗,嚴爸爸篤定認為女兒考不上,放話如果嚴藝文考上,就幫她付學費,「沒想到我竟以最後一名被錄取,我爸臉都綠了,哈哈哈。」

不過,圓夢的歷程總是艱辛的,剛開始參加劇場演出的嚴藝文,年收入只有18萬,爸媽看到她的報稅單簡直不敢置信。即便如此,嚴藝文從未想過打退堂鼓,「爸媽看到我那麼堅持,明白我是真心喜歡演戲,就不再反對了。」

嚴藝文在戲劇界逐漸闖盪出成績後,有次陪父親爬山,聽到父親跟山友驕傲地介紹自己的女兒在當演員時,「那一刻我終於確定,堅持是對的!」

帝后級好友相助 演出台劇生命力

頭一次當編導、製作人,嚴藝文不只舉債拍戲,甚至動用了所有人脈,請來台灣一眾帝后級的戲精,不計酬勞和戲分參與演出,為每個角色貢獻了教科書級別的精湛演技。

嚴藝文,俗女養成記,江鵝,大齡剩女
劇中吳慷仁苦練台語客串陳家小叔叔,圖/嚴藝文提供

例如三座金鐘獎得主王琄飾演嘉玲未婚夫江顯榮的媽媽,只用了一場戲,就把一個難搞的婆婆刻畫得入木三分;客串陳家小叔叔的金鐘視帝吳慷仁,更為了這個只有兩天戲份的角色苦練台語,創下高收視率。

還有導演級別的徐譽庭、鄧安寧、葉天倫也在戲中客串演出面試官、甚至法會人員的角色,讓觀眾直呼驚喜。不過,「人情只能用一次。」嚴藝文嚴肅地說,台灣影視產業需要更健全的環境,才能讓這群優秀的從業人員無後顧之憂地盡情發揮。

這輩子很短 沒時間再去討厭自己

有笑有淚的《俗女》叫好叫座,完結篇播出後,不少觀眾紛紛敲碗要求再推第二部。嚴藝文目前還在觀察評估中,畢竟要超越第一部是個大挑戰。

這樣算轉型成功了嗎?嚴藝文還不敢肯定。過去當演員時,難免被人秤斤論兩的檢視,給嚴藝文造成不小壓力,甚至被自己半夜磨牙聲嚇醒;如今,她把重心轉到幕後,雖然壓力未減,終於不再被品頭論足。

人生走到了40歲,嚴藝文終於領悟生活不是只有我行我素、或符合社會期待這兩種選擇,最重要的是多接受自己一點,為自己更勇敢一點。 「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做夢又醒過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你自己。」這就是她想藉著《俗女》告訴所有女生的話。

圖文來源/臺北文創
本文經 臺北文創授權刊登
原文出處/別忘了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這不是一個勇敢追夢的勵志故事:嚴藝文執導《俗女養成記》的誠心告白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在混亂世界裡找到安靜的地方——Johnny Kerr的極簡建築風景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美國攝影師約翰尼・科爾(Johnny Kerr),出生在以沙漠為著名景觀的亞利桑那州。原先是想要從事平面設計工作的他,在工作難以為繼的狀態下,面試了美術老師,並因學校需求,誤打誤撞由此走向了攝影之路。

Johnny Kerr,療癒,寧靜,極簡,風景,城市,攝影,建築,城市美學新態度

在沙漠成長的他認為,周遭景觀對他的藝術靈感與啟發是相對缺乏的,然而由於其設計背景,使之看見了與他人眼中不同的日常建築——他在建築裡頭找到了設計的基本元素:形狀、空間、體積、線條、節奏等等。

Johnny Kerr,療癒,寧靜,極簡,風景,城市,攝影,建築,城市美學新態度
Johnny Kerr,療癒,寧靜,極簡,風景,城市,攝影,建築,城市美學新態度

於是,他從設計經驗中汲取靈感,在建築裡找尋熟悉的元素,以及和諧的呈現方式,接著將目光慢慢轉移到其他非建築事物上。他所拍攝的主題,都是每日存在於當地人身邊的普遍日常一景,然而攝影師即在簡化而非抽象化主題過程中,召喚了眼見為憑之外的超現實圖像,讓人得以嘗試用嶄新的角度看待一成不變的城市生活。

Johnny Kerr,療癒,寧靜,極簡,風景,城市,攝影,建築,城市美學新態度
Johnny Kerr,療癒,寧靜,極簡,風景,城市,攝影,建築,城市美學新態度

而在這一成不變的環境與日子,約翰尼又想找到如何不同的角度?他表示,他的主題一直是「孤獨」。身為一個內向者,他樂於將忙碌而混亂的現實,簡化成一個具組織設計的寧靜空間。他曾以長時間曝光創造出平靜感,卻因這種風格的流行而逐漸放棄這種美學,但他仍喜歡帶著腳架工作,因其有助於讓人放慢腳步,以更有條理、更聚焦的方式拍攝。

Johnny Kerr,療癒,寧靜,極簡,風景,城市,攝影,建築,城市美學新態度
Johnny Kerr,療癒,寧靜,極簡,風景,城市,攝影,建築,城市美學新態度
Johnny Kerr,療癒,寧靜,極簡,風景,城市,攝影,建築,城市美學新態度

除了「在混亂的世界裡找尋到安靜的地方」,約翰尼表示他並無在畫面裡傳達出太多訊息,他僅只是以心為鏡,看見眼前的視覺美感與環境關係,如同「用腳打拍子」那樣自動而自然。

Johnny Kerr,療癒,寧靜,極簡,風景,城市,攝影,建築,城市美學新態度
Johnny Kerr,療癒,寧靜,極簡,風景,城市,攝影,建築,城市美學新態度
Johnny Kerr,療癒,寧靜,極簡,風景,城市,攝影,建築,城市美學新態度

圖文來源/BehancephototrendALL ABOUT PHOTO.COM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在混亂世界裡找到安靜的地方——Johnny Kerr的極簡建築風景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暖心動畫The Kiosk:人生總要換條路走,看出不同風景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絢爛的跨年夜彷彿昨日之事,轉眼間2020 年已經過了大半,當時許下「找回初衷,付諸夢想」的新年願望,在日復一日的工作與既定生活的運轉之下,究竟能付諸實現多少?

明明不甘只是紙上談兵,卻只能把夢想壓的小小的,放到心底對嗎?這樣的心情,你或許可以從這支由拉脫維亞設計師 Anete Melece所創作的 動畫短片The Kiosk 中,找到一把轉換想法的鑰匙。

拉脫維亞設計師, Anete Melece,動畫短片,The Kiosk,Olga

黑幕拉開,一天揭幕,在街邊的小小售貨亭開張了。這裡是 Olga 經營的小商店,也是她的家。一天下來,有老菸槍來買香菸、有遛狗的人、有媽媽帶孩子來等等,乍看遇上很多奇形怪狀的人物好似有趣, Olga 最總是在顧客走後深深嘆一口氣、露出無奈的表情。

拉脫維亞設計師, Anete Melece,動畫短片,The Kiosk,Olga

結束一天的營業之後,Olga 會打開收音機,翻開旅遊雜誌欣賞書裡美麗的風景,若遇到喜歡的,便會剪下來貼在牆壁上。度過充實的夜晚後,隔天 Olga 一樣開張營業,只是我們都知道,這小小的售貨亭關不住 Olga 嚮往世界那顆大大的心。

拉脫維亞設計師, Anete Melece,動畫短片,The Kiosk,Olga
拉脫維亞設計師, Anete Melece,動畫短片,The Kiosk,Olga

有一天 Olga 一如往常的伸出右手,想拿取放在店外地板上的報章雜誌,不料兩個小孩子趁她不注意的時候偷取店裡的東西。Olga 奮力阻止後卻摔倒了。而這時我們才發現,她的身體卡在了售貨亭裡。

拉脫維亞設計師, Anete Melece,動畫短片,The Kiosk,Olga
拉脫維亞設計師, Anete Melece,動畫短片,The Kiosk,Olga

而 Olga 驚喜的發現,售貨亭倒了,她卻自由了!Olga 開始走著,離開的看膩的十字街口,踏上旅程。她發現世界很美好,她不斷走著,走到公園、走上橋,一路上旁人露出驚訝的表情,Olga 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即使她的售貨亭不在了。

拉脫維亞設計師, Anete Melece,動畫短片,The Kiosk,Olga

走到橋邊後,被狗繩絆倒的她和售貨亭一起掉進河裡。就這樣隨著河水漂流,Olga 想像自己在冰涼的海水中游泳一般,手划呀划、划呀划,直到她看見了夢寐以求的美麗夕陽。

一直嚮往著看一次落日、在大海徜徉、海豚共樂,還有那個未知世界的 Olga,在海邊尋得一個最適合她的位置,並且開了一間可愛的冰淇淋小店,開始了全新生活。

拉脫維亞設計師, Anete Melece,動畫短片,The Kiosk,Olga
拉脫維亞設計師, Anete Melece,動畫短片,The Kiosk,Olga

Olga 在既有的規律生活被搞得一團糟之後,卻有了機會踏上旅程,她的遭遇看似荒誕奇妙,但其中象徵的意涵卻讓人深思。我們總是羨慕窗子外邊的風景,倘若看不見美麗卻只怪玻璃太小,或是鎖打不開,然而真正能綁住自己,又有誰呢?

「說到容易簡單,付諸行動卻讓人卻步」是人之常情,倘若你覺得被困在小小的盒子裡喘不過氣之時,不妨看看這個影片, 或許能激勵一下深埋在你心底的那股衝勁與熱情,讓你鼓起勇氣脫離舒適圈,找尋屬於你的美麗日落。

拉脫維亞設計師, Anete Melece,動畫短片,The Kiosk,Olga

圖文來源/FLiPER
本文經 FLiPER 授權刊登
原文出處/困住你的是工作、時間還是自己?藉由暖心動畫《The Kiosk》,讓你擁有突破現狀的勇氣!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暖心動畫The Kiosk:人生總要換條路走,看出不同風景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聚焦於藝術形體的「外形之形」:Amy Sillman跳脫脈絡與歷史的視覺話語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當前的線上展覽之一:Amy Sillman的展出是長期系列「藝術家選擇」(Artist’s Choice)的其中一部分,精選出75件作品作為「外形之形」(The Shape of Shape)的展品。身為一位藝術家,Sillman協助重新定義當代繪畫,她將媒體裝置置入繪畫、裝置、影片與雜誌中,開創出極具啟發性的現代裝置「藝術家選擇」。

Amy Sillman曾表示,讓她感興趣的作品大多不是在藝術史上備受推崇的創作,而她的朋友大多不熟悉她名單上的創作者。但這與藝術本身的價值無關,而是與誰掌握藝術的話語權有關。

關於這次線上展出,Sillman認為我們很少討論外形,即使它無處不在。外形不像「色彩」或「系統」一樣是藝術界的熱門話題,「因此我決定在MoMA的藏品中,以外形為優先考量挑選展品,這些創作通常看起來古怪、具有詩意,甚至很有親密感,有如身體在說話,也像是語言與事件、符號與感知的結合運作。」

我們能否在不創新的情況下,破壞既有的藝術史敘事?Sillman藉由她的展覽沙龍來回答問題:在展品上她不標示藝術家的名字,也不解釋為何他們值得被展出,毫無說明其在藝術史背景中的位置。確實,參觀者會不知道這樣的展覽該從何看起,然而這就是Sillman企圖以「外形」之視覺屬性,作為裝置的邏輯與指引。

「外形之形」中的作品跨越許多不同的時期、地點與媒材,展覽形式十分罕見。Amy Sillman呈現出她高度個人化的外形探索,在這個邊界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定義我們在現代藝術中如何觀看。

圖文來源/The Brooklyn Rail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聚焦於藝術形體的「外形之形」:Amy Sillman跳脫脈絡與歷史的視覺話語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這不是詐騙!佳士得慈善抽獎活動,義大利婦人獲3300萬畢卡索畫作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親友要送你聖誕禮物,你會想要現金、實用家電、可愛小物,還是⋯⋯?

去年聖誕,58歲義大利會計師Claudia Borgogno收到了兒子Lorenzo Naso寄來的聖誕禮物,是一張100歐元(約新台幣3300元)的慈善活動抽獎券。在兩人都遺忘這份禮物的時候,這張票券讓Claudia抽中一幅價值100萬歐元(約新台幣3300萬元)的畢卡索油畫〈靜物畫〉(Nature morte)!

一張含有 窗戶, 相片, 室內, 建築物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Claudia的兒子Lorenzo表示,他去年12月在巴黎佳士得為國際人道組織「Care」舉辦的慈善抽獎活動中,購買了兩張票,然後將一張票寄給了母親。他告訴美聯社:「這也許是我一生中做過的最佳決定。」在他知道這個好消息而告訴母親時,母親一度不相信,最後知道不是詐騙,喜愛畢卡索的她,千萬言語最終只能化為一句:「不可思議。」

Claudia抽中的這張靜物畫,是畢卡索1921年的作品,23X46公分小尺寸,畫面上呈現著桌子上放有一杯苦艾酒和一份報紙。這件抽獎作品由摩納哥富豪收藏家納哈邁德(David Nahmad)贊助提供,他將會獲得90萬歐元(約新台幣2999萬元)酬金,他也另向「Care」捐出10萬歐元(約新台幣333萬元)。納哈邁德指出,這幅畫的價值至少是拍賣行估價的兩到三倍。

該慈善活動曾兩度延期,以賣出更多票及因應COVID-19疫情,最後成功賣出5萬一千張票,籌得510萬歐元(新台幣約1億7千萬),其中近3成在法國售出,其次是美國與瑞士。本次募款金中會有420萬歐元會用於建設馬達加斯加、摩洛哥及喀麥隆的學校與村莊,為人們提供乾淨飲用水。

圖文來源/ArtsyThe New York Times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這不是詐騙!佳士得慈善抽獎活動,義大利婦人獲3300萬畢卡索畫作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Viewing all 166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