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Viewing all 166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暫時停止旅行」並非是永久的決定,而是一種自我對話的狀態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某天在Instagram上逛到插畫家 Lanfang Lin 的作品,細膩又溫潤的配色,講述著自己與旅行之間的關係。即使最近「暫時停止旅行」,她卻仍能透過筆觸把旅途的風景畫下,把最喜歡的風景搬回心裡。

Lanfang Lin,插畫,暫時停止旅行

Lanfang Lin喜歡旅行,因此熱愛用色彩與線條交疊出微抽象與想像的奇幻景緻。對於她來說,旅行與閱讀是人生內重要的兩件大事,尤其是旅行。這篇文章她想說的是「暫時停止旅行」並不是一種永久的決定,而是一種此時此刻的狀態。

如果可以一直一直保持在旅行的狀態,對她而言是最幸運的一種狀態了。只不過總有那麼一些時候,可能是個人因素、家庭理由、工作需求,甚至是社會或全球性的議題,導致不得不做出暫時停止旅行的決定。因此在這樣的日子裡,她想:「不如就趁這段時間,回頭重新品味一下過去的旅行,重新記得那些曾經因為旅程的繁忙、行程的緊湊而忽略的美好細節。」

Lanfang Lin,插畫,暫時停止旅行
蒙娜麗莎和她的手機粉絲們,法國羅浮宮,2019.04

於是有點像記憶回溯的計劃,Lanfang Lin會慢慢畫著每個造訪過的地方,呈現的內容可能有點私人視角,或是想像,也不一定保證會有旅行資訊上的經典照片或景色,畢竟她比較抱持著旅行是透過想像還有體驗堆積出來的日常。

雖然回憶很幸福,但偶爾難免會感到失落,畢竟回憶總還是由思念組成的,對吧?於是,Lanfang Lin有點擔心接下來的這趟旅程可能會有很多寂寞的時候,所以她正把美好的旅途紀錄成一系列的作品:《暫時停止旅行》,同時邀請讀者也陪她走一段,或是也跟她分享一段旅遊日常,正讀著文章的你說好不好呢?

Lanfang Lin,插畫,暫時停止旅行
橘子口味的海灘,葡萄牙法羅,2019.06

更多關於我:FacebookInstagram

圖文來源/Lanfang Lin

本文經 FLiPER 授權刊登
原文出處/「暫時停止旅行」並非是永久的決定,而是一種自我對話的狀態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暫時停止旅行」並非是永久的決定,而是一種自我對話的狀態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愛與瘋狂的承諾:柏林藝術家Leila Hekmat上演家庭悲喜劇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CROCOPAZZO!》的海報令人想起1970年代的義大利恐怖鉛黃電影(giallo film)美學,也預示了《CROCOPAZZO!》的戲劇走向。該劇由Leila Hekmat創作,在柏林Isabella Bortolozzi畫廊演出。

Leila Hekmat,戲劇,歌舞劇,鉛黃電影,家庭,悲喜劇

事實上,一跨過畫廊的門檻,觀眾即可明白戲劇已經開始演出,《CROCOPAZZO!》的結構相當複雜,因為其中包含許多元素。

在帶有電視音效的舞台上,從一位頭頂藍色頭髮、身著唱詩班袍子但面無表情的人形模特兒開始。自我介紹為主持人的演員,接著介紹各個角色出場。

各個角色在聚光燈下表演,穿插台詞與歌舞演出,而劇情的高潮點,是「母親」在鄉村音樂的聲軌中出現。當她出場時,原本坐在觀眾席的眾演員突然湧上舞台,接著又有新角色進到聚光燈下表演⋯⋯

這整齣戲劇受到1950-1960年代的電視秀啟發,所有角色都穿著綠色舞台裝,他們的天鵝絨與緞子服裝,與中世紀吟遊詩人、聖職人員與牛仔穿的服飾皆融為一體,且他們全都做了18世紀風格的髮型,儘管不用全體都這麼打扮。

演員持續隨著歌舞經歷這趟悲喜劇的旅程,他們薑黃的髮色與孩子氣的態度是其共同的基因或是家族的瘋狂扮裝要求。

Leila Hekmat,戲劇,歌舞劇,鉛黃電影,家庭,悲喜劇
Leila Hekmat,戲劇,歌舞劇,鉛黃電影,家庭,悲喜劇

無論是血緣關係或精神狀態把他們牽扯在一塊,他們的愛與恨都投射給精神不穩定的「母親」。這是一齣關於母親與孩子,帶有治療實驗性的雙線喜劇,主持人採訪每一位角色,並引導他們通過異常的偏執與自戀,去理解自己憤怒與疑惑,也引導觀眾一起尋找自己的答案。

Leila Hekmat,戲劇,歌舞劇,鉛黃電影,家庭,悲喜劇

文/Gabriela Acha
圖文來源/Mousse Magazine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愛與瘋狂的承諾:柏林藝術家Leila Hekmat上演家庭悲喜劇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刺繡藝術家Amber Griffiths ,用針黹之工重現人體解剖學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來自英國什羅普郡(Shropshire)的 刺繡藝術家Amber Griffiths ,十分享受在傳統與非傳統技法間遊走的布藝創作,在其最新系列作品中,能看到她如何從解剖學擷取靈感,以針線鉤織出縝密、寫實卻又溫潤與質地豐富的作品。

事實上Griffiths經常受到自然萬物的啟發,她接受媒體Colossal採訪時表示,當她嘗試轉向非傳統的情人節心型圖騰創作,這個解剖學系列也就於焉展開,她提到:「其實我並非特別喜歡經典愛心形狀的人,所以我想從解剖學的概念去詮釋,應該會更有趣。」因此藉由穿針引線的刺繡技巧,一場沉醉於人體解剖的探索由此發軔。Griffiths創作形式乃是將紗和線構圖在布料的一面,這種方式相較普通織法,讓針能夠靈活地在布料上進出。

刺繡藝術家,Amber Griffiths,人體解剖學,刺繡工藝,寫實刺繡
刺繡藝術家,Amber Griffiths,人體解剖學,刺繡工藝,寫實刺繡

Griffiths所研發出的針線技法極富魅力和變化性,讓有機輪廓、層次以及紋理得以完美、綿密且連續地織構。當解剖學是件讓人樂而忘憂的創作,同時也是一件講究苦心孤詣的挑戰性課題時,她就發現了其中的教育性。Griffiths創作前往往要投入大量時間研究特定的人體器官及組織,同時參照至少20至30張圖像,當這位藝術家投入其解剖系列的針黹之工時,還會縫入多種珠子,甚至會加入金屬螺絲素材以摹仿出唯妙唯肖的脊椎。

刺繡藝術家,Amber Griffiths,人體解剖學,刺繡工藝,寫實刺繡
刺繡藝術家,Amber Griffiths,人體解剖學,刺繡工藝,寫實刺繡

雖然Griffiths在年輕時便習得了縫紉技術,並於她大學最後一年將刺繡作為假期時的舒壓放鬆之途,但此後她就未曾把針拋諸身後。對此工藝技法十分嫻熟的Griffiths現在也在YouTube上分享她的創作過程,作為那些想學習刺繡卻不得其門而路的學習者一個教學資源。

刺繡藝術家,Amber Griffiths,人體解剖學,刺繡工藝,寫實刺繡
刺繡藝術家,Amber Griffiths,人體解剖學,刺繡工藝,寫實刺繡
刺繡藝術家,Amber Griffiths,人體解剖學,刺繡工藝,寫實刺繡
刺繡藝術家,Amber Griffiths,人體解剖學,刺繡工藝,寫實刺繡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For ages I refused to do this piece because I thought it would be 1. Too tough. 2. Not enough texture. 3. Too time consuming. And whilst it’s taking a few days and it is a little difficult, it’s nice to spend time struggling on something because the feeling of accomplishment at the end is superb ❤ ⠀⠀⠀⠀⠀⠀⠀⠀⠀ Working on cotton with a size 10 punch needle and two strands of DMC thread 🧵 ⠀⠀⠀⠀⠀⠀⠀⠀⠀ Please read my FAQ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 ⠀⠀⠀⠀⠀⠀⠀⠀⠀ ⠀⠀⠀⠀⠀⠀⠀⠀⠀ ⠀⠀⠀⠀⠀⠀⠀⠀⠀ ⠀⠀⠀⠀⠀⠀⠀⠀⠀ ⠀⠀⠀⠀⠀⠀⠀⠀⠀ ⠀⠀⠀⠀⠀⠀⠀⠀⠀ ⠀⠀⠀⠀⠀⠀⠀⠀⠀ ⠀⠀⠀⠀⠀⠀⠀⠀⠀ ⠀⠀⠀⠀⠀⠀⠀⠀⠀ ⠀⠀⠀⠀⠀⠀⠀⠀⠀ ⠀⠀⠀⠀⠀⠀⠀⠀⠀ ⠀⠀⠀⠀⠀⠀⠀⠀⠀ ⠀⠀⠀⠀⠀⠀⠀⠀⠀ ⠀⠀⠀⠀⠀⠀⠀⠀⠀ ⠀⠀⠀⠀⠀⠀⠀⠀⠀ ⠀⠀⠀⠀⠀⠀⠀⠀⠀ ⠀⠀⠀⠀⠀⠀⠀⠀⠀ ⠀⠀⠀⠀⠀⠀⠀⠀⠀ ⠀⠀⠀⠀⠀⠀⠀⠀⠀ ⠀⠀⠀⠀⠀⠀⠀⠀⠀ ⠀⠀⠀⠀⠀⠀⠀⠀⠀ #punchneedle #punchneedleembroidery #anatomy #punchneedleart #hoopart #embroideryhoop #diy #embroidery #baby #pregnancy #etsy #etsyuk #embroidery #handembroidery #embroiderywork #embroideryart #embroideryartist #pregnant #anatomyart #bordados #bordado #broderie #wip #workinprogress #contemporaryembroidery #modernembroidery #dmcembroidery #dmcthreads #dmcfloss

A post shared by Amber Griffiths (@ambroidering) on

圖文來源/Colossal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刺繡藝術家Amber Griffiths ,用針黹之工重現人體解剖學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Donald Judd堆疊藝術: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大師回顧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在這30年來,第一次在紐約舉辦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1928-1994)回顧展— — 「Judd」。

賈德基金會與David Zwirner出版社近期也立刻推出兩本選集:《Donald Judd Writings》(2016)與《Donald Judd Interviews》(2019)在MoMA販售,書籍陳列在以橙、黃、藍等色塊整齊排列的牆面上。

Donald Judd,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回顧展

藝術家唐納賈德曾說:「我總以為我的作品是另一種形式的運動。」他不認為自己做的是雕塑創做,這句話竟出自這位當代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賈德拒絕別人把他的作品貼上雕塑的標籤。他顛覆了形式、材料、技法,並在他的創作時代打破主流藝術的展演方式。

話說回來,賈德的作品改變了現代雕塑語言。從他早期從事繪畫、研究藝術史以及撰寫藝術評論的時期,直到他此後一生皆致力以工業原料為素材,藉由「盒子」與「堆疊」的形式來實踐他對色彩和表象之探究。這次在MoMA的展覽即完整呈現賈德作品德令人驚豔的演繹脈絡。

目前這個展覽是MoMA線上展Virtual Views的一部分,由於現在需遵循「museum from home」的防疫守則。請透過與策展人Ann Temkin的對話,去體會賈德的遺作,線上還有藝術家的文字,以及其他當代藝術家對賈德作品的回應, 請多多透過線上展覽回顧「Judd」 。

圖文來源/MoMA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Donald Judd堆疊藝術: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大師回顧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凝覷 鹽田千春 的織線虛空間:缺席之軀與存在意義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備受矚目的日本藝術家 鹽田千春 (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以她獨到的巨型編織作品馳譽國際,2020年5月30日至7月25日,巴黎藝廊Galerie Templon群展「內在宇宙」(Inner Universe)邀請到鹽田等藝術家,透過展中作品,吾人將能凝覷藝術家如何擴展對永恆、自我認同以及存在有限性的持續性探索。

日本編織藝術家,鹽田千春,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巨型編織,巴黎藝廊Galerie Templon,內在宇宙,Inner Universe
日本編織藝術家,鹽田千春,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巨型編織,巴黎藝廊Galerie Templon,內在宇宙,Inner Universe

「內在宇宙」中,鹽田將展示兩座運用緊密編織技法所打造的嶄新裝置,而她眾口交譽的代表性作品—紅白黑三色織線的箱型雕塑,亦能在展中欣賞到。對此Galerie Templon藝廊表示,「這些神秘的箱子解構了我們身體的概念,裡頭的懸浮衣裳、解剖學書籍以及個人物品,這種意象彷彿緊密編織物裡頭產生的結晶,它們既承載了日常生活的見證,也激發形上學的問題。」而該展主題作品,則是一件蘊蓄了蔓延和擴張感的巨大裝置,它由盤踅向上、直攀玻璃屋頂的大量紙張構成,娓娓敘述著藝術家對死亡的檢視,並傳遞著死亡不過是生命週期的一個階段,嗣後,將進入更大維度。

1972年出生的鹽田,故鄉是以奔放直爽著稱的大阪府,隨著藝術生涯展開,自1997年起便旅居德國柏林從事創作。她擅長使用織線打造作品,並在主體中央結合表演、人體藝術與裝置,透過這類詭譎萬千的藝術取徑,從中演繹時間性(temporality)、律動(movement)和夢想(dreams)等觀點,而鹽田的創作,往往也仰賴觀者在身體與情感上的雙重參與。

日本編織藝術家,鹽田千春,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巨型編織,巴黎藝廊Galerie Templon,內在宇宙,Inner Universe
日本編織藝術家,鹽田千春,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巨型編織,巴黎藝廊Galerie Templon,內在宇宙,Inner Universe

面對生命、死亡以及人際關係這些人類共感共知的試煉,鹽田習慣透過「缺席/不在場」的詮釋,多面向探翫人類存在性,諸如利用大尺度織線裝置佈設展覽場域,造出一處猶如巖穴、山岫,甚至盤絲洞般的虛空間,抑或塑造一個四方盒體,裡頭纏繞或包覆著普通物品,外部則是某些紀念品,其次則藉由繪畫、雕塑、攝影和錄像作品來鉤沉這些普世關切的議題。

日本編織藝術家,鹽田千春,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巨型編織,巴黎藝廊Galerie Templon,內在宇宙,Inner Universe

2008年時,她榮膺日本文部科學省的「文部大臣賞及新人賞」(Art Encouragement Prizes)藝術大獎,亦逐漸在全球各城市舉辦個展,包括2019年的東京森美術館、柏林格羅皮烏斯博物館、2018年南澳美術館、英國約克郡雕塑公園等。而2015年時鹽田更被薦擢,代表日本參加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

日本編織藝術家,鹽田千春,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巨型編織,巴黎藝廊Galerie Templon,內在宇宙,Inner Universe

圖片來源/HYPEBEAST

文字來源/HYPEBEASTGalerie TemplonChiharu Shiota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凝覷 鹽田千春 的織線虛空間:缺席之軀與存在意義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嚴守社交距離:比利時與義大利即將重啟博物館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在義大利與比利時放寬其封鎖限制之際,許多國家的博物館也計畫於五月重新開館。受Covid-19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義大利,全國於3月10日全面停工,而現在是即將漸進式恢復一般機構的運作,從人流較少的業務開始,例如書店、乾洗店等,自4月14日重啟營業。

義大利,比利時,博物館,Giuseppe Conte,安特衛普博物館
米蘭的大教堂廣場進行消毒中
(Photo by Pier Marco Tacca/Getty Images)

5月4日將開始下一個重啟階段,但各機構與參觀者必須遵循義大利文化遺產和旅遊活動部的規定,所有門票均需在線上購買,而參觀者在場館中也要保持社交距離。《布魯塞爾時報》報導,博物館包含在各級機構重啟計畫的第二階段,目前預定在5月18日,也需在社交距離的規範下重新開館。

當全世界國家的封鎖走向尾聲,各國領導人必須謹慎,在恢復各種活動後維持安全措施。如果大量聚集的活動太快重新開張,國家又會再觸發新一波感染風險,那將會壓倒醫院與醫療資源。

義大利總理朱塞佩孔蒂(Giuseppe Conte)在週日的記者會表示:「如果你愛義大利,請你保持好距離。」若不遵守預防性措施,曲線又會上升、死亡人數增加,經濟也將面臨不可逆轉的損害。

義大利,比利時,博物館,Giuseppe Conte,安特衛普博物館
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Photo by Michelle Maria, via Wikimedia Commons.)

而在義大利和比利時之前,德國柏林的博物館將在5月4日重啟,採取的防範包括售票亭以有機玻璃板隔離、自動掃瞄票券、減少參觀者進場人數以及更頻繁的清潔場館。

比利時安特衛普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Bart De Baere表示:「博物館就如公園般,是個人體驗與公共場域的交會處。在接下來幾個月中,人們面臨的新挑戰,是在個人自由與關心自己與他者的關係中,找出一種新的、積極的平衡點。 」

安特衛普博物館將於5月19日開放,比利時規定所有12歲以上的群眾進公共場合均需配戴口罩,政府免費提供給每位公民每人一個。

文/Sarah Cascone
圖文來源/artnet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嚴守社交距離:比利時與義大利即將重啟博物館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神聖與褻瀆同體:Fabio Viale在古典維納斯雕像上刺青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今年二月,高美管剛結束一檔與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合作的展覽《刺青–身之印》,展現了從古至今世界各地的刺青藝術,翻轉了許多人對人體刺青即是「犯罪」的既定印象。義大利雕塑家Fabio Viale也從事「刺青」,他則是運用了大眾對刺青的既定印象,做出系列創作。

古典雕像,維納斯, Fabio Viale,刺青,高美館,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Viale’s Laocoön © Fabio Viale

Viale不以人體為畫布,而是在大理石複製的經典雕像背膀、腰腿上,創作出或雄偉懾人、或華美瑰麗的彩色紋樣——這些圖騰並非塗繪而成,而是猶如人體紋身一般,在大理石注入顏料。藝術家與化學家合作完成了這項技術。

於是,雕塑作品藉由此融合了藝術史與Viale所謂的「犯罪紋身」。然而,為什麼藝術家偏好使用經典雕塑做創作,而非創建自己獨有的雕像?Viale表示,藉由這種形式,使他能更深入了解原創作者及其經典作品背後的情感。

Viale認為,這樣的創作是在生與死、神聖與褻瀆之間的交會。這兩組之間的關係結合在一起,產生了牢固的連結,也產生了能量,激起人們的驚嘆。

古典雕像,維納斯, Fabio Viale,刺青,高美館,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Viale’s Laocoön © Fabio Viale

然而,藝術家也沒有完全複製這些經典作品。與原始羅馬雕塑相比,他的〈拉奧孔〉(Laocoön)幾乎獨留主角在場上,原作裡的蛇身都如超出隱形畫框,多餘一般地遭截斷。拉奧孔扭曲的身軀,胸背覆蓋著黑底的刺青圖騰延伸到手臂與大腿,宛如穿了件深色的開敞長外衣。細看身上繪圖,能瞧見15世紀畫家達・摩德納(Giovanni da Modena)作品〈地獄〉(The Inferno)的七宗罪。

古典雕像,維納斯, Fabio Viale,刺青,高美館,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Viale’s Laocoön © Fabio Viale

Viale不僅使用名畫中的罪惡場景,也使用罪犯上的刺青圖騰為素材,例如在〈米洛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與兩個手造型雕塑,則被俄羅斯囚犯身上的刺青圖樣所覆蓋。

古典雕像,維納斯, Fabio Viale,刺青,高美館,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Viale’s Venus de Milo © Fabio Viale
古典雕像,維納斯, Fabio Viale,刺青,高美館,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 Fabio Viale
古典雕像,維納斯, Fabio Viale,刺青,高美館,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Tattooed Venus of Canova © Fabio Viale
古典雕像,維納斯, Fabio Viale,刺青,高美館,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Tattooed Venus of Canova © Fabio Viale
古典雕像,維納斯, Fabio Viale,刺青,高美館,藝術,城市美學新態度
© Fabio Viale

圖文來源/COLOSSAL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神聖與褻瀆同體:Fabio Viale在古典維納斯雕像上刺青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畫家Seth Armstrong 吟詠時序流轉:晨曦下、暮色間的城郊房子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從遠眺遐矚的視野收覽整座城郊住宅區,再以感性亦不失精準的筆觸,猶如吟詠般,絡繹綿綿地畫下高低錯落、稠疊穰集的房子,這種擷取建築為創作題材,尤以民宅屋舍為繪作主體,正是洛杉磯 畫家Seth Armstrong 獨到的風格。他十分擅長在畫中佐以生動的明暗變化來詮釋光影,讓觀者讀到熟悉的晨昏嬗遞,並透過這份時序感,或觸動回憶、或撩撥對生活節奏的想像。

油畫家Seth Armstrong,寫實主義繪畫,建築繪畫,建築插圖,油畫光影技巧,舊金山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無論白晝時分那一股日照飽滿、暾暖明媚的氣象,還是夕陽西落,霞光映樹的深淺斑斕顏色,抑或暮色四起之刻,夜裡點起萬家燈火的溫馨放鬆氣息,從白晝到黑夜,Armstrong 彷彿聆聽著光給他的無聲啟示,將人們眼中平凡無奇的生活,描摹得層次豐富又珍貴,而所謂平澹即美,似乎不離此境。

油畫家Seth Armstrong,寫實主義繪畫,建築繪畫,建築插圖,油畫光影技巧,舊金山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油畫家Seth Armstrong,寫實主義繪畫,建築繪畫,建築插圖,油畫光影技巧,舊金山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Armstrong出生於1983年並長成於洛杉磯,在北荷蘭與奧克蘭潛心磨練他的藝術創作技法,最後取得舊金山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藝術創作學士。留學荷蘭期間,他愛上了油畫的觸感品質以及捕捉光線的能力,爾後他搬遷到舊金山灣區展開藝術事業,並於奧克蘭和舊金山各處展出其早年作品。當Armstrong在舊金山東灣的奧克蘭建立起他讓人驚豔的作品主軸後,他搬回了故鄉洛杉磯居住和創作,這時無論主題詮釋或視覺風格,皆揮灑得更上一層樓。

油畫家Seth Armstrong,寫實主義繪畫,建築繪畫,建築插圖,油畫光影技巧,舊金山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油畫家Seth Armstrong,寫實主義繪畫,建築繪畫,建築插圖,油畫光影技巧,舊金山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油畫家Seth Armstrong,寫實主義繪畫,建築繪畫,建築插圖,油畫光影技巧,舊金山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Armstrong作品雖流露寫實主義,但也蘊蓄著戲劇性視覺氛圍,這種特質讓他成為一位出色的商業插畫家,並於事業上飛黃騰達。其作品活躍於歐洲和北美,除了出現在各類廣告和文章,也見於流行音樂家Jay-Z和Nicki Minaj的音樂會。事實上,他除了投入都會地景創作,故事性肖像畫亦相當獨到,不僅如此,還能精彩地結合將這兩種繪畫元素。Armstrong 作品藉由其主題、讓人歆歎不已的光線處理、超現實主義和詼諧感,蘊藏並傳遞了一份出色的親密感,

油畫家Seth Armstrong,寫實主義繪畫,建築繪畫,建築插圖,油畫光影技巧,舊金山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油畫家Seth Armstrong,寫實主義繪畫,建築繪畫,建築插圖,油畫光影技巧,舊金山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目前他的油畫作品已廣泛於北美和歐洲舉行過展覽,包括洛杉磯ThinkSpace Gallery、倫敦Vertical Gallery,紐約與舊金山Spoke Art Gallery等藝廊,以及美國韋恩堡藝術博物館(Fort Wayne Museum of Art)、柏林Urban Nation當代城市藝術博物館(Urban Nation Contemporary Urban Art Museum)等,亦曾於SCOPE藝術博覽會、洛杉磯藝術展等國際藝博展亮相。

油畫家Seth Armstrong,寫實主義繪畫,建築繪畫,建築插圖,油畫光影技巧,舊金山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油畫家Seth Armstrong,寫實主義繪畫,建築繪畫,建築插圖,油畫光影技巧,舊金山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油畫家Seth Armstrong,寫實主義繪畫,建築繪畫,建築插圖,油畫光影技巧,舊金山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圖片來源/Booooooom 

文字來源/BooooooomSeth Armstrong Website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畫家Seth Armstrong 吟詠時序流轉:晨曦下、暮色間的城郊房子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被家事滅頂的無臉女:攝影師Patty Carroll戲謔女性實境系列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攝影師 Patty Carroll 拍下的一系列攝影作品 ,即為被家庭壓力灌頂的典型女性:穿高跟鞋的職業婦女一邊做飯、一邊在講電話,但最後卻湮滅在散亂的廚房裡,頭還卡在烤箱中;另一張是被拖把和抹布擊中,倒在海綿和清潔噴霧海中的女性;兩位呈現坐姿的女人,分別被窗簾和一大堆鮮果掩蓋。

Patty Carroll,攝影,女性,完美主義,人體模型

Patty Carroll, Cleaned Out

Posted by Catherine Couturier Gallery on Friday, 24 April 2020

攝影師的四組「匿名女性」系列由高度戲劇性的場景組成,突顯沒有臉孔的模特兒試圖執行(但沒有完成)一連串任務。作品幽默地呈現身負重任的現代婦女,她們想在專業上有所表現的同時,還必須完美地顧好家務事。

Carroll從她搬到英國後,發覺到自己的專業並不受尊重,才開始做這個諷刺專題。她在受訪時表示,「我被別人稱為Jones太太時,這個頭銜似乎已超過自己身為獨立的個體,因此我陷入一場小小的身份危機。所以拍攝這些脆弱、頭部明顯被隱藏在許多家事用品中的人體模型, 即為我對身處如此窘境的回應。 」

Patty Carroll,攝影,女性,完美主義,人體模型
Patty Carroll,攝影,女性,完美主義,人體模型

攝影師以前創作「布紋」系列時曾雇用模特兒,但這次她的場景需求更為複雜,也要花更長的時間拍攝,因此她改用人體模型,以每幅8 x 8的照片尺寸來構圖。

在一份闡述中她寫道,她受到的影響包括「彩色老電影、傳統靜物畫、裝飾雜誌、自己在郊區長大的教育、懸疑尋兇遊戲,甚至還有維多利亞時代的文章。 」

Patty Carroll,攝影,女性,完美主義,人體模型
Patty Carroll,攝影,女性,完美主義,人體模型

文/Grace Ebert
圖文來源/COLOSSAL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被家事滅頂的無臉女:攝影師Patty Carroll戲謔女性實境系列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在台北開書店:從堅持打底走到心之所嚮,蔡瑞珊的青鳥追尋路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華山文創園區,台北,文創,蔡瑞珊,青鳥書店,閱樂書店,獨立書店,創業,城市,美學,生活,城市學新態度
青鳥書店創辦人-蔡瑞珊

早上十點,位在台北市中心的華山文創園區看上去睡眼惺忪,而藏身在園區二樓的玻璃屋卻早已被瀰漫的濃郁咖啡香喚醒。沒有顯著的招牌,要發現這裡可不容易,爬上空橋,穿過隱身厚牆後的小樓梯,推開一座神秘的小門,書香、樂聲,與灑落的晨光交織融合了這個小小的店面,形成天堂般的心靈療癒角落,這裡是「華山青鳥Bleu & Book」書店,一如店名,每一位訪客就像是比利時童話故事中追尋青鳥的兄妹,穿越重重關卡、真正踏進書店,就能找到閱讀的自由。

九點半、十點,青鳥書店創辦人蔡瑞珊設定的開店時間總是特別早,採訪這天,她老早就坐在書店裡,喝完第一杯咖啡、與店員話家常,「早起」是這位過去任職媒體界、策展人的創業家十多年來的日常。「中文系教授最喜歡早上八點的課,我就是大學時養成的習慣。」蔡瑞珊笑說,求學時期住在內湖,總是一大早轉兩班公車前往輔仁大學上課,早上八點的課,六點鐘就得出門,這個習慣也一路延續到畢業出社會後,「無論時間多緊繃,我都會快速將自己打點好,用最好的狀態開啟每一天。」蔡瑞珊精神奕奕的說著。

華山文創園區,台北,文創,蔡瑞珊,青鳥書店,閱樂書店,獨立書店,創業,城市,美學,生活,城市學新態度
華山文創園區,台北,文創,蔡瑞珊,青鳥書店,閱樂書店,獨立書店,創業,城市,美學,生活,城市學新態度
位於華山文創園區玻璃屋二樓的「青鳥書店」,宛如塵囂中的一方淨土。

穿越千山萬水 在書店裡找到青鳥

談起發現華山青鳥店址的契機,「當初因緣際會收到華山的邀請,我一眼就相中了這個位在玻璃屋二樓的方寸之地,儘管這裡前身是一個小小雜亂的倉庫,但我的眼睛裡看見的卻是一間書店」,蔡瑞珊說。不過起初經營也讓她傷透腦筋,「華山是個很獨特的場域,店家和展覽更換得很頻繁,沒有固定的鄰居。」她認為,華山的受眾不似一般巷弄裡的書店,有固定的鄰居與人流,要對上這裡的頻率,就必須讓書店保持新鮮度。因此華山青鳥決定朝向「書店策展」的方向經營,透過每月一次的選書和主題佈置,帶來毫不無聊的書店體驗。

蔡瑞珊的書店之路也在此正式開啟,往後三年內接連開了5間書店,包括以建築為主題的「文心藝所」書店;以歷史為主題,將屏東孫立人將軍行館改建的「南國青鳥」;位於大稻埕百年老屋2樓的「青鳥居所」;還有以台灣作家為主題,為期180天,一舉打響青鳥書店的名號,創下單日最高造訪率與購書率的「和平青鳥」;與今年甫開幕,從四四南村的南村劇場改建而成,跨界劇場、書店與設計的「南村青鳥」。

華山文創園區,台北,文創,蔡瑞珊,青鳥書店,閱樂書店,獨立書店,創業,城市,美學,生活,城市學新態度
位於內湖的「文心藝所」,室內充滿設計巧思與獨特的品味。
華山文創園區,台北,文創,蔡瑞珊,青鳥書店,閱樂書店,獨立書店,創業,城市,美學,生活,城市學新態度
「南國青鳥」改建自孫立人將軍行館,常有鄰近老人前來坐坐、回味過往。

開一間會思考的書店 在巷弄裡飛翔

為每一間書店設定主題,是蔡瑞珊讓書店走出個性、發展合作,並吸引讀者踏進書店的重要關鍵,走進任何一間青鳥書店,會先被店門口的主題選書吸引,開啟對話的主題;接著是一系列多元思考觀點的推薦選書,打開你的想像力;繞書店一圈,彷彿與專業人士完成一場對談。你可以選擇帶走一本書,加深彼此的緣分;也可以坐下來,用一杯咖啡的時間認真感受。每一間青鳥書店都有自己的靈魂,會思考、也會帶著入門的你一起思考。

華山文創園區,台北,文創,蔡瑞珊,青鳥書店,閱樂書店,獨立書店,創業,城市,美學,生活,城市學新態度
「青鳥居所」保留歷史建物的古味,注入人文書香味。
華山文創園區,台北,文創,蔡瑞珊,青鳥書店,閱樂書店,獨立書店,創業,城市,美學,生活,城市學新態度
期間限定的「和平青鳥」,唯美的落地窗與舒適的空間,創造驚人的造訪率與賣書量。

享受意外 讓每一個經驗都成為助力

如今問起,當初怎麼有勇氣在低迷的書市中開設獨立書店,蔡瑞珊笑著說:「一切都是一連串意外」,雖然大學就讀四年中文系,但從未有過開書店的想法。「我那時想到書店,只想到一個老先生坐在堆滿書的房子裡,沒有冷氣,拿著扇子猛搧風。」她笑著說起過去的想像,彼時的她也深信「書店=夕陽產業」。自嘲考大學時國文最差,卻為了訓練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而選了中文系,蔡瑞珊骨子裡有著積極解決問題的血液。畢業後她進了華視業務部,儘管全身細胞都在抗拒這份工作,她還是給自己訂下三年期限,不做到絕不離開。意外的是,這份與中文系大相徑庭的工作,不僅成為她這輩子交最多朋友的時期,更累積了無數的人脈與能力,成為往後創業的重要基石。在華視的期間,她一路從業務部到節目部,從企劃到主持人、編審,此時的她甚至未滿三十歲,從未停止的耳語和黑函,她也不多加辯解,只努力讓自己內心更強大。

後來進入「夢田文創」,她終能發揮所長,將過往累積的業務、企劃、節目製作與人際關係等能力整合運用,創造了人生的新高峰。2014年擔任起電視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的企劃,為了延續書店的美好,原本做為戲劇場景的「閱樂書店」被保留下來,但起初卻是止不住的虧損。當時與老闆蘇麗媚的一場早餐約會,「那時蘇副總跟我說,不如你來試試看吧!」她說,身兼多個部門主管的她,儘管工作能力備受肯定,卻從未想過要「經營」一間書店。但接受挑戰也是蔡瑞珊的日常,趁著工作空檔,正式接手「閱樂書店」的店長,成為共同創辦人。

上任第一件事,是將營業時間從早上十一點改到早上九點,她每天八點半就來開店,看著陽光灑落書架、打開咖啡機,享受著無人的書店早晨。過去製作人的腦袋帶著她從開源與節流開始;為了打平開支,她動腦筋每年舉辦上百場活動、合作直播節目,透過文創產業彼此的加乘效果,為書店開源,也為書店行銷曝光加分。再來是「書」,繞了書店一圈,她感覺無法從選書看到書店的靈魂,牙一咬就大膽邀請當時甫回台的《號外》總編輯張鐵志擔任書店總顧問,一本一本精挑細選,慢慢讓書店長出個性。就這樣,謙稱不懂經營的蔡瑞珊,靠著血液裡那股積極解決問題的熱情,一步步讓書店轉虧為盈,而她也彷彿找到心之所嚮,再也不願離開。

華山文創園區,台北,文創,蔡瑞珊,青鳥書店,閱樂書店,獨立書店,創業,城市,美學,生活,城市學新態度
華山文創園區,台北,文創,蔡瑞珊,青鳥書店,閱樂書店,獨立書店,創業,城市,美學,生活,城市學新態度
因應電視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而打造的「閱樂書店」,是蔡瑞珊的書店生涯起點。

創業的路上沒有敵人

說話總帶著笑意,慧黠的眼神也始終在觀察四周,問及工作多年的心得,蔡瑞珊倒是毫不猶豫的說:「創業的路上沒有敵人。」她笑說,儘管當年討厭當業務,這句話卻是當時學到最重要的事。放眼青鳥書店,每一間都有著她過往經歷的痕跡,從業務、節目製作、行銷、創投,與無數的人脈累積,讓手上資源獲得最大化的運用,就是她獨有的經營能力。

現在的蔡瑞珊,享受著每天睜開眼就在書店的日子,書店就是她的青鳥,行遍千山萬水終於在原點找到的熱情。行動力和創造力是蔡瑞珊尋找與實踐心中幸福的方法,也勉勵年輕創作者不停滯的往前,終會找到屬於自己內心的自由和幸福。

華山文創園區,台北,文創,蔡瑞珊,青鳥書店,閱樂書店,獨立書店,創業,城市,美學,生活,城市學新態度
華山文創園區,台北,文創,蔡瑞珊,青鳥書店,閱樂書店,獨立書店,創業,城市,美學,生活,城市學新態度
身為4間書店的老闆,蔡瑞珊總是帶著女兒奔走辦公,成為書店裡一道溫馨的風景。

圖片提供/蔡瑞珊
文/Stella Tsai

文章來源/臺北文創 
本文經《臺北文創—名家觀點》授權刊登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在台北開書店:從堅持打底走到心之所嚮,蔡瑞珊的青鳥追尋路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在網路時代衰亡的實體情色王國:《書本馬戲團》的家族故事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紀錄片《書本馬戲團》(Circus of Books, 2019)與一般通俗喜劇的角色設定相反,瞞著父母藏情色書刊的不是小孩,而是父母把成人刊物藏在自己經營的同志書店中。這部紀錄片由藝術家、音樂家也是電影導演Rachel Mason製作,目前能在串流影音平台Netflix觀賞。

Circus of Books,書本馬戲團,同志,LGBTQ

Rachel Mason的首作是2013年的實驗音樂電影《The Lives of Hamilton Fish》,描述兩位同樣名為Hamilton Fish的人,其死訊上了1936年的報紙,一位是知名政治家,另一位是聲名狼藉的食人魔。

從《書本馬戲團》這部紀錄片可以看見美國同志運動的發展史,書店的原址在石牆運動之前,本來是一間同志酒吧,轉為書店後仍舊是同志交流的聖地。兩位被拍攝的主角分別是導演的父母Barry與Karen,兩人在洛杉磯—西好萊塢經營30多年的同志成人書店,除了販售書籍、影片,也賣情趣用品。雖然Barry不是很虔誠的宗教人士,但Karen是保守的教徒,她必須一邊處理該行業帶給她的羞愧感,一邊設法使自己的家庭盡善盡美。

這家頗具爭議的書店形貌由大量的談話構成,片中拍攝許多Mason夫婦的談話、他們兩個兒子(和女兒一樣,他們童年時期對父母的生意一無所知)、前店員以及許多其他人的訪談。紀錄片拍出這個家庭的興衰:書店在歷經愛滋病傳染,以及雷根政府全力打擊色情產業的時期,曾有一度曇花一現的大成功,但最後仍在網路時代走向沒落,2019年正式歇業。

Circus of Books,書本馬戲團,同志,LGBTQ
Circus of Books,書本馬戲團,同志,LGBTQ

然而,這部紀錄片很少提及光顧Circus of Books的主要同志族群,大部分出現在片中的同志,都與核心家庭的關係較遠,《書本馬戲團》電影並未深入研究數十年來支持著書店的顧客。

雖然有許多未多加著墨的人物,但整體來看仍相當感人,尤其是主角後來加入PFLAG(Parents, Families and Friends of Lesbians and Gays,全美最大LGBTQ親屬團體),Barry與Karen除了面對自家兒女出櫃,也一起協助家有同志子女的父母們。

Circus of Books,書本馬戲團,同志,LGBTQ

文/Jameson Fitzpatrick
圖文來源/ARTnews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在網路時代衰亡的實體情色王國:《書本馬戲團》的家族故事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為摯愛而畫:闖進David Hockney最親密的關係與空間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今年高齡83歲的英國藝術教父霍尼克(David Hockney),不僅是20世紀藝術巨擘,他一系列泳游池繪作更無人能出其左右,而世人對他的各種歆歎和追捧,則能從今年2月的倫敦蘇富比拍賣得知,他的泳池系列《水花》(The Splash),就以逾9億元新台幣的天價成交。雖然並未超越2018年《一位藝術家的肖像(兩個人的泳池)》(Portrait of an Artist:Pool with Two Figures)在紐約佳士得上,高達9千多美元的落槌價。

David Hockney,大衛霍克尼,普普藝術畫家

自《水花》再創驚人拍賣價格後,此時全球COVID-19也悄然蔓延,近期這位年至耄耋的普普藝術畫家接受訪問時談到對疫情的想法,僅是淡然表示,「對我來說,變化其實不大。」確實,霍克尼從來都是個離群索居的人,他並在電子郵件訪談中讚揚了社交距離的僻隱樂趣,這位深受眾人愛載的藝術家,並不熱衷紛紛穰穰的人群,他怡然過著屬於自己的日子,不太關切作品毀譽如何,而只是在伴侶和一位助理偕同下,看顧並畫下他諾曼第莊園裡盛放的百卉葳蕤、錦簇繁花。「花才剛開,我很忙碌。唯一的差別是不能離開家,還有餐都全關門了。」在訪問中,霍克尼這般寫道。

David Hockney,大衛霍克尼,普普藝術畫家

儘管霍克尼從強制性隔離中取得了明顯的愉悅感,但他的新書《大衛・霍克尼:以生命為畫》(David Hockney: Drawing From Life ),依舊側重於他此生的親密接觸,而書名亦是倫敦 國家肖像藝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的同名展。雖然藝廊早因疫情關閉,最後將前往紐約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Morgan Library & Museum)巡迴,但根據目錄摘要,裡頭有霍克尼與策展人莎拉・豪格特(Sarah Howgate)談論他對畫家林布蘭( Rembrandt )的喜愛、為美國流行音樂家火星人布魯諾(Bruno Mars)畫肖像,以及他對電話、攝影和臉書的想法。

David Hockney,大衛霍克尼,普普藝術畫家

但活動主軸,依舊是自1950年代以降創作的150張肖像畫,包括霍克尼本人以及幾位摯愛:他的母親蘿菈・霍克尼(Laura Hockney)、已故版畫家莫里斯・佩恩(Maurice Payne)、策展人和昔日愛侶格雷戈里・埃文斯(Gregory Evans),以及時裝和紡織品設計師西莉亞・比特維爾(Celia Birtwell)。

David Hockney,大衛霍克尼,普普藝術畫家
David Hockney,大衛霍克尼,普普藝術畫家

圖文來源/ Architectural Digest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為摯愛而畫:闖進David Hockney最親密的關係與空間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裡面都是她的影。」所有記憶中的妳,都在我黑色的創作裡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每個創作者都有自己的繆斯,而時裝設計師Ego在作品裡一再召回的,是她逝去的母親。

我是 Ego,來自香港。我是一名時裝設計師,今年在台灣已經六年了。 我喜歡黑色。黑色包容一切事物,接納所有。

「所有的記憶都是前方的。」 ── 王家衛

她離開之後,我的衣櫃內只有黑白衣服,黑色俐落剪裁裁縫的西褲,唐裝衣領白襯衫,或是舒服輕柔汗衣,世界上的顏色全消失,在不斷洗練的過程結束後,只餘下黑白,將生活的一切簡化,清除,轉換,重生,讓她的影子再度出現在我身上,仿似不曾離開。

一張含有 個人, 女性, 服飾, 穿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軟弱的我,只能用這方法懷念你。撫摸鏡子的同時,也會看到你曾經在我身上留下的碎片。穿透肉體,你的靈魂清晰且透明,看見你、看見我,混在一起。從此同化、混合,一同重生、重組。

一張含有 個人, 室內, 男人, 尋找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她改變我一生,影響我設計、帶給我藝術,我的母親。

她離開以後留給我的只有一門手藝和獨特的美學,小時候因學業問題,被診斷有讀寫障礙症,需接受治療,那時她讓我到上畫班上課,從此創作成為我的語言。

2013 年,母親證實患上癌症末期,生命中是有痛苦,裡面也有太多沉墮或不能自拔,也難以回頭,這原是一條不歸路,她是我不能釋懷和放下的人和事,那段時間我也不再做任何設計,把自己的鎖起來,沉溺在可怕夢中,迷失了,失去了內心的平靜,只懂逃避、生氣、掙扎。

一張含有 個人, 室內, 男人, 女性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一張含有 個人, 男人, 年輕, 女性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一張含有 個人, 男人, 直立的, 年輕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一張含有 室內, 男人, 鏡, 握住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她離開以後,我想過放棄。放棄設計、放棄時裝。那時我天天失眠,生命枯燥,只有上班下班,長達半年時間,不接觸設計,選擇逃避,壓抑,絕望,但我想起和母親的約定。 若生命中如不曾經歷罪惡,慾望、盲目、破碎、苦痛,那是多麼乏味。

時尚從不是一件小眾的事情,是任何人類的事情。 要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對陽光,對美,對痛楚。 我的模並不標致,並不高大,只是個普通人,但美好女子的定義是,她若走進人群之中,某些遺世獨立,突兀的存在會使他人立時感覺空氣發生變化。

一張含有 個人, 天花板, 室內, 直立的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而普通人一走進人群,實際上水滴匯入海洋,不見痕跡。這定義不免偏執,卻很分明,並且和五官無關。讓她的影子在我身上重生,再構築,我的設計每一件都帶著她的影子。

圖文/Ego

本文經 FLiPER 授權刊登
原文出處/「裡面都是她的影。」所有記憶中的妳,都化為我創作裡的一份子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裡面都是她的影。」所有記憶中的妳,都在我黑色的創作裡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以手繪線條交錯結構與印記:藝術家Albert Chamillard的幾何哲思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土桑市(Tucson)的Albert Chamillard是一位硬筆藝術家,他最受人稱道的作品,是畫在舊帳本上的幾何形狀。他持續每天、每週都花數個小時,以單色的圓珠筆在簿子上交織平行的線條,畫出各種幾何形狀,包含圓柱體、立方體與三角箭頭等等。

Chamillard呈現在那些格線紙上的幾何圖帶著復古情調,每張圖都仰賴其細密的筆觸,創造出立體感十足的作品。藝術家描述他的創作過程,是一筆一畫、小心翼翼花數小時勾勒每一道線條,「耗時最長的部分,是先藉著鉛筆把構圖描到『正確』的位置,讓那些幾何圖在頁面上感覺平衡,使它看起來屬於那一頁紙面。」

構圖是Chamillard作品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圖案與頁面並未完全契合,講究精確的他就不會費心完成作品。那些單色的幾何圖都帶有某種冥想,以及令人恍神的效果,那樣的形式或許源自藝術家對光影的迷戀。

從2017年開始,他開始描繪各種3D渲染圖,但後來他改變了意向,「最近我聚焦於繪製結構,特別是摺疊結構,花了六、七年以平行線條交疊成塊的技術畫出整個系列。」他也嘗試拼起多張格紙,組合成更大的圖面。

他取得材料的的地方,經常是二手店或跳蚤市場,近年要買到舊式計帳本已越來越難。現在想找到那樣的本子,他會透過Etsy購物,或者是instagram上的陌生好友也會把他們找到的舊本子寄給他。(如果你有不用的舊帳簿想送人,可以與Albert Chamillard連繫!)。

作者/Grace Ebert
圖文來源/Colossal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以手繪線條交錯結構與印記:藝術家Albert Chamillard的幾何哲思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雕塑家Elisabeth Picard ,30萬條束帶纏綑出的詭譎異世界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來自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爾(Montreal)的藝術家 Elisabeth Picard,將平凡無奇的束帶(zip-ties)轉化為異世界感的立體雕塑,1981年出生的她,創作靈感源於自然中生長和轉化過程的各種結構體。藉著手工技巧,Picard熟稔使用這項工業材料,在原有粗糙無華以及細膩打造後那一種摹擬生物或地景的雕塑這兩者間,創造一種巧拙對比,這種加諸材料的人為設計,亦透過組裝、扭轉、繪畫以及半透明等雕塑方法,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對比屬性。藉由她的創作,束帶藝術不僅提升到優雅縝密的層次,並成功詮釋出材料潛質。

Montreal,藝術家 Elisabeth Picard,束帶藝術家,zip-ties,未來感雕塑,異世界美學
Montreal,藝術家 Elisabeth Picard,束帶藝術家,zip-ties,未來感雕塑,異世界美學

束帶讓這位藝術家創作雕塑之餘,更發展出一套像Meccano這類組合玩具那種無窮無盡的模型構建系統,使她得以靈活組合,多種尺度的類型,能夠轉化成模型或是漂浮式結構。瞻覷Picard的束帶雕塑,經過背光效果映襯下,強化了半透明感與獨特視覺色彩,並醞釀出儼如浮雕的韻味,這些雕塑漫瀰著一股神秘幽賾的氛圍,彷彿光線沁入水中那種朦朧深邃印象。

Montreal,藝術家 Elisabeth Picard,束帶藝術家,zip-ties,未來感雕塑,異世界美學
Montreal,藝術家 Elisabeth Picard,束帶藝術家,zip-ties,未來感雕塑,異世界美學

Picard接受Colossal訪問時表示,2011年她開始運用這些尼龍束帶投入創作,總計已用掉逾30萬條束帶當作材料。她會親手為這些束帶上色,舉凡粉彩、大地色或靚麗的螢光色,種種色彩透過紫外線燈照射產生戲劇性的光影效果,有時藝術品亦會與燈箱共同組裝。對Picard來說,其創作旨在闡明原始材料與最終結構之間的對比。她將上百條束帶家以纏繞、捲曲和固定在一塊,創造出龐大和發光感的巨大裝置,這類未來感藝術雕塑,猶似將地質和有機元素與科幻小說結合,從而打造出藝術家所擬比的地景、礦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等抽象型態。

Montreal,藝術家 Elisabeth Picard,束帶藝術家,zip-ties,未來感雕塑,異世界美學
Montreal,藝術家 Elisabeth Picard,束帶藝術家,zip-ties,未來感雕塑,異世界美學
Montreal,藝術家 Elisabeth Picard,束帶藝術家,zip-ties,未來感雕塑,異世界美學
Montreal,藝術家 Elisabeth Picard,束帶藝術家,zip-ties,未來感雕塑,異世界美學

圖文來源/Colossal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雕塑家Elisabeth Picard ,30萬條束帶纏綑出的詭譎異世界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藝術定義不重要?為什麼我們需要界定藝術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哲學家伊頓,Marcia Muelder Eaton,一個可持續的「藝術」定義,A Sustainable Definition of“Art”,藝術定義
圖片來源: pixabay

不知道一個東西是不是藝術品,就不管了嗎?

你有沒有下面這種經驗:你看到美術館的牆上掛著一張亞麻布,上面布滿了詭異的顏色和線條,或者面對一個奇形怪狀的金屬製品時,心裡想著「我真的不能理解它憑什麼出現在這裡」。即使那東西的確已經在美術館展出,你也不知道它為什麼被稱作藝術品。最後,你大概會拋下一個想法:反正有人覺得它是藝術,那就是藝術吧,沒什麼大不了的。

即使是那些經常上美術館的人,他們通常只挑選自己確定是藝術品的東西來欣賞,對於其他東西則快速走過。倒是很少有人去抗議說某個東西「不是藝術」;如果你在美術館裡看到一根被銀色防水膠帶貼在牆上的香蕉,你可能冒出這個想法:「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它應該是藝術品」——但,到底是還不是?

事實上,無論在藝術界、哲學界還是文化界,都沒有一個得到全部人同意的 藝術定義 。藝術品不像水一樣,可以從分子結構上定義為 H2O(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只要一個東西的分子結構是 H2O,它就是水;只要是水,它就一定是 H2O,不會是其他東西。藝術的情況有爭議多了。建築設計團體 Assemble 的街區改造計畫是藝術嗎?懷特雷 (Rachel Whiteread) 的《房子》 (House) 是藝術嗎?艾敏 (Tracey Emin) 的《我的床》 (My Bed) 是藝術嗎?藝評家和哲學家一天到晚都在爭論這些事。然而,1950 年代以來,分析美學在藝術定義上的無解爭論,說明了我們經常無法確認一個東西是不是藝術品。

哲學家伊頓,Marcia Muelder Eaton,一個可持續的「藝術」定義,A Sustainable Definition of“Art”,藝術定義
「欸,這是展出來的藝術品嗎?」 「看就對了啦,美術館展的當然是藝術品。」 圖片來源: pixabay

藝術和你的稅金有關

為什麼我們要界定藝術呢?為一個東西下定義,目的之一是把它和其他東西區分開來。為藝術下定義,就是去區分藝術和其他東西。大部分人覺得藝術定義和自己無關,畢竟,不知道如何區分藝術品或無法區分藝術品,對我們的生活來說似乎沒有影響。不過,哲學家伊頓(link is external) (Marcia Muelder Eaton) 在〈一個可持續的「藝術」定義〉(A Sustainable Definition of“Art”)一文中,認為藝術定義和公共議題有關,值得每個人都想一想。很簡單,文化部長年來推動、補助藝術發展和公共藝術,但到底哪些對象有資格得到補助?哪些東西應該在國立美術館和博物館展出?什麼作品值得被納入十二年國教的藝術領域課程?如果你重視每年繳納給政府的稅金,你就應該重視藝術定義的問題。因為,你當然不希望政府拿著稅金去補助那些實際上不是藝術的東西,或是用非藝術的例子去給孩子上藝術課程。

伊頓認為,美學家在這件事上有了用武之地。一方面,他們有責任幫助我們解決真實的公共議題。另一方面,他們也要能解開前述在面對「藝術品」時,我們因無法確定其身分而產生的困惑。可是,這兩個重要責任無法在不討論藝術定義的情況下實現。

哲學家伊頓,Marcia Muelder Eaton,一個可持續的「藝術」定義,A Sustainable Definition of“Art”,藝術定義
街頭藝術家的作品是藝術品嗎? 圖片來源: pixabay

藝術是共同體的判斷

歷經多年探索和修改,伊頓提出了以下藝術定義:

1.x 是一件藝術品,若且唯若,

2.x 是一個人工品 (artifact),以及x 以有關審美的方式得到對待;亦即,通曉一個文化的某人,被引向直接去注意 x 在該文化中被認為值得注意(感知和/或反思)的本質性質以及

3.當那個人有了對 x 的審美經驗時,他或她認識到,導致這經驗的原因是 x 在該文化中被認為值得注意的本質性質。

在藝術定義的公共性和現實性方面,伊頓特別注重第二個和第三個條件。首先,審美的本質性質是由共同體/文化(甚至家庭)決定的。這表示,對一個共同體來說是藝術的東西,對其他共同體來說可能不是藝術。這裡說的共同體不單是宏觀的、民族的文化,例如中華文化和美國文化,也可以是規模較小的亞文化。例如,在喜歡懸疑電影的群體中,如果人們認為電影的懸疑性是值得注意的本質性質,他們就會把具有高度懸疑性的電影當作藝術品加以欣賞。

把文化因素考慮進來,讓這個定義能夠說明在不同的共同體中,人們對於什麼東西能夠成為藝術品的看法,為什麼會有所不同。我們所屬的共同體有關某個本質性質是否值得注意的想法,成為了一個東西是否具有藝術身分的關鍵。

其次,同樣重要的是,一個東西如果要被辨認為藝術品,不能只是那個東西具有某些值得被注意的本質性質。一個人還必須感知或反思到,那東西導致的審美反應是針對物品或事件的本質性質,而且是由於那些本質性質所導致的。比方說,我認為《仙劍奇俠傳》這個電子遊戲是藝術品,原因不只是該作品中層層推進的敘事結構、鮮明的角色個性和容易記憶的主題音樂,而且我還認識到,這些性質是角色扮演遊戲愛好者的共同體所重視的。當我認識到是這些性質導致了我的審美經驗,《仙劍奇俠傳》對我以及角色扮演遊戲愛好者共同體來說就是藝術品。

哲學家伊頓,Marcia Muelder Eaton,一個可持續的「藝術」定義,A Sustainable Definition of“Art”,藝術定義
圖片來源: pixabay

藝術讓你更加瞭解自己和他人

在伊頓的定義中,一個東西不會只因為它具有某些本質性質就變成藝術品。一個人還必須認識到,他眼前的作品具有在一個共同體中得到認可的某些本質性質。這個定義鼓勵我們在面對藝術品時,去瞭解該作品的來源共同體,這樣一來就可能對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好比說,如果你從未在中國生活過,為了理解中國書畫的藝術身分,你可以透過交談、看書或接觸影視作品,以各種方式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後,來獲得理解和欣賞的能力。

你會發現,前面提到的「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它應該是藝術品」這個想法相當於「我相信這個東西對某個共同體來說是藝術品,只是我並不瞭解該共同體,所以無法理解它」。另一方面,即使你討厭某個東西,一旦有人告訴你那是藝術品,你也可以去反思「為什麼我不喜歡它?是因為我所屬的共同體不把某個性質認為是值得注意的嗎?」經過思考後,你可以決定自己是否要進入那個共同體的關係,就算你選擇不進入那關係,你也比較了共同體的異同,因而對雙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伊頓認為,我們有義務去尊重那些把共同體成員給聯繫起來的東西、觀念和傳統。討論一個東西是不是藝術,就是去理解一個共同體的生存意志和生存能力,就是去思考在該共同體中,有哪些本質性質值得特別注意,而那些本質至少是該共同體存續下去的關鍵。
下一次,在面對難以理解的藝術身分時,我們可以想一想該藝術品所屬的共同體和自己所屬的共同體到底有哪裡不同,又有哪裡相似。試著設身處地去瞭解其他人重視的東西,或許是藝術帶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圖片來源: pixabay

本文經哲學新媒體授權刊登

作    者/許昊仁(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北京大學博士肄業)

原文出處/【泛哲學】藝術定義不重要?為什麼我們需要界定藝術

圖文來源/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藝術定義不重要?為什麼我們需要界定藝術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水下的永生幽靈:日本藝術家Luna Ikuta運用生物技術,創造無色罌粟花田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想到罌粟花,很難不想到KENZO的罌粟花香水Flower By KENZO。那晶透細瘦的彎曲瓶身,含藏一支紅艷的罌粟花,如在風中搖曳,顯得纖柔卻堅強,簡單又優雅。而其清新暖美的香氣堪稱經典。然而,仔細看該支香水的香調表,可以知道那溫柔的粉味來自玫瑰,真正的罌粟花是沒有味道的。

永生,幽靈,藝術,神秘,罌粟花,透明,無色,香水,生物技術,生物科技,KENZO,城市美學新態度
Via Flower By KENZO

如果經典的罌粟花香水來自於人工建構,而其鮮麗的橘紅,若以人工去除之後,它還能保有什麼樣的特質?日本藝術家Luna Ikuta於其系列作品《來世》(afterlife),即將罌粟花的顏色去除,並使之以透明的姿態在水生花園中得到永恆生命。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Stills from Afterlife : California Poppy

A post shared by Luna Ikuta (@lunaikuta) on

藝術家使用的是擁有明亮橙色的加州罌粟花,但它與其他顏色同樣,都有纖柔的花瓣與外型,而為了讓花朵變透明,ikuta開發了一種從組織細胞中分離細胞外基質的方法,使得植物得以在去除色相與葉綠素的同時,保持完好形態。這些如玻璃般通透的花瓣被置於水下,創造出一個神秘、幽靈般的水生景觀。藝術家更邀請了她的五彩搏魚潛入這個看似活著的死者的精神世界。

永生的罌粟花幽靈,在水裡隨著水流自由搖曳,也在小魚的游動中,宛如互有交流地擺舞。這項作品是結合了生物工程,以及傳統的綠化實踐,為我們欣賞自然之美與觀察其繁複結構打開新的一扇門。

圖文來源/designboomLUNA IKUTA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水下的永生幽靈:日本藝術家Luna Ikuta運用生物技術,創造無色罌粟花田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鉤連與纏綿:戴爾・奇胡利 演繹玻璃如蕾絲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自1960年代晚期以降,美國藝術家 戴爾・奇胡利 (Dale Chihuly)即開始投入玻璃吹製的藝術與工藝創作,其作品洋溢酣放動態,穠麗且顏色飽滿的形體將玻璃這項材料推向了極致。奇胡利的作品廣見於美國與全球,目前他推出名為《奇胡利蕾絲》( Chihuly Merletto)新系列,嗣後將於西雅圖的特拉韋爾藝廊 (Traver Gallery) 展出。藉由此系列,講述了奇胡利身為藝術家,如何運用義大利語中稱之為蕾絲(merletto)的古老玻璃技法,展開一趟華麗、懋美又實驗性的創作旅程。

玻璃藝術家,戴爾・奇胡利 ,Dale Chihuly,奇胡利蕾絲,Chihuly Merletto,特拉韋爾藝廊,Traver Gallery,義大利玻璃蕾絲,merletto

蕾絲(merletto)玻璃吹製工藝,發軔於15世紀的義大利慕拉諾(Murano),慕拉諾素有玻璃島美譽,也輾轉可知此地出色的玻璃工藝。蕾絲技法運用了白色玻璃創造出千絲萬縷的細膩有機圖案,這項製程複雜且高度勞力密集的傳統工藝經胡奇利再詮釋後,原有古老而縝密的威尼斯玻璃工藝,重新演繹成更具當代韻味的綿密網格。奇胡利所用詮釋手法,是將不透明白色玻璃注入代表性的《編籃》(Baskets)系列,造型則參照了他早年用綑成一束的鉛筆所繪《編籃》草圖,奇胡利在紙張上攫捕出三維形體。

玻璃藝術家,戴爾・奇胡利 ,Dale Chihuly,奇胡利蕾絲,Chihuly Merletto,特拉韋爾藝廊,Traver Gallery,義大利玻璃蕾絲,merletto

傳統蕾絲玻璃實際上有一種可識別的紋路,但奇胡利轉化舊式線條並賦予更有機的特徵,再搭配籃子狀的玻璃形體以及運用透明材料為載體,讓人們能多面向觀賞白色玻璃紋樣那一種鉤連纏綿、沉浮翾動的飄逸風情。《奇胡利蕾絲》系列摹仿了裝飾花邊的意象,白色線條的動態與輕盈下墜感呈現出嬝娜纖柔的氣息,對此奇胡利談到,「蕾絲屬於編籃系列的自然演化,而《奇胡利蕾絲》的創作意念,正是從玻璃中捕捉到蕾絲的律動。」

玻璃藝術家,戴爾・奇胡利 ,Dale Chihuly,奇胡利蕾絲,Chihuly Merletto,特拉韋爾藝廊,Traver Gallery,義大利玻璃蕾絲,merletto

奇胡利工作室的執行長則表示,「此系列將新創意與舊技術鑄鎔在一塊,並以《編籃》的不對襯玻璃外觀為主體,再整合蕾絲那種錯綜複雜的紋理幻覺感。」蕾絲系列作品是個極佳範例,不僅傳遞戴爾・奇胡利歷來的藝術創作路徑,也說明他持續探索玻璃材質與拓展造型語彙一事。

玻璃藝術家,戴爾・奇胡利 ,Dale Chihuly,奇胡利蕾絲,Chihuly Merletto,特拉韋爾藝廊,Traver Gallery,義大利玻璃蕾絲,merletto
玻璃藝術家,戴爾・奇胡利 ,Dale Chihuly,奇胡利蕾絲,Chihuly Merletto,特拉韋爾藝廊,Traver Gallery,義大利玻璃蕾絲,merletto

圖文來源/designboom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鉤連與纏綿:戴爾・奇胡利 演繹玻璃如蕾絲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黃華成.未完成」:台灣前衛藝術家的人生走馬燈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未完成,#黃華成】#AnOpenEnding:#HuangHuaCheng2020.05.09 – 2020.11.08北美館 3樓 3B展覽室https://reurl.cc/Kk3vo9

Posted by 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on Sunday, 3 May 2020

從5月9日至11月8日,「未完成.黃華成」藝術家研究展將於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盛大展出。這個長達半年以上的回顧展,具有相當豐富的文獻、裝置以及藝術家一生的創作概念。從去年開始大量整理檔案資料,策展人張世倫從各方搜得為數龐大的珍貴史料。其中有許多攝影作品是由資深藝術家,也是黃華成的老友-張照堂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黃華成,未完成
重建黃華成為自己設計的告別式

關於黃華成的展覽,其實過去曾二度到北美館敲門,然而在機緣未具足的情況下尚未辦成。博物館要舉辦展覧,倘若大部分文獻都遺失了,面對再具傳奇性的人物也做不出展覧。除非「物證」到齊,藝術家論述或者口述歷史能夠集結在一起,因為種種因素與機緣,展覽才能成立。

與黃華成一樣,也畢業於師大美術系的北美館林平館長表示:「如果缺乏歷史的書寫,歷史便不存在。我在求學期間,同學們都聽過這位學長的特殊表現,但台灣一直以來都很難去處理黃華成累積的手稿、設計,甚至他的藝術行動、計畫等⋯⋯因此他成為藝術界的傳奇。但隨著時間更迭,世人很可能會遺忘這位才華洋溢的前輩。」

直到今年,所有條件終於萬事俱全,而在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檔期甚至可以排至年底,讓台灣的觀眾有充裕的時間來認識這位影響了藝術、影視、設計,甚至行為概念的藝術家。

臺北市立美術館,黃華成,未完成
右起美北館館長林平、策展人張世倫、藝術家張照堂
臺北市立美術館,黃華成,未完成

北美館這幾年經常透過新世代的角度,重新詮釋歷史,不見得以傳統史學的方法介紹,而改以各種複雜的方法論,藉由策展人或藝術家的視角,重新講述歷史的不同切面。策展人張世倫的父親張照堂與與黃華成都是1960年代的文藝青年,在耳濡目染之下,張世倫深知這位父親好友的重要性。

「但是材料在哪裡?黃華成的作品不像傳統物件,而散落在其手稿、裝置品、幻燈片,甚至有超過250本書籍封面都出自他的設計,那些都是藝術家從60年代至今,與大眾分享他個人的『現代』思考。」策展人張世倫補充道,關於創作與實踐的各種可能性,透過這次的展品,皆呈現出黃華成在不同時期的概念與發想,這其中也包括他的挫敗與轉折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黃華成,未完成
臺北市立美術館,黃華成,未完成

對當代人而言,相對生硬的台灣60年代藝術創作,策展人選擇以物質的角度開始談,「那些文件、檔案是死的,但你可以重新閱讀、解讀,甚至去解構,設法觀看其背後體現了什麼精神與時代意義。」這個展覽讓今日的我們能從某個不同以往的位置,注視過去的前衛。

而後,張照堂笑著跟大家分享他拍過的一張舊照片,裡頭的黃華成手指著年幼的張世倫的頭,彷彿指定他日後為自己做這件事。得來不易的展覽,喚起台灣幽冥的早期創作,從黃華成被找出來的三張無人知曉的「原作」-學生時期的繪畫-接下來要引導大家繼續觀賞的作品,一定會超乎你對台灣藝術的想像。

臺北市立美術館,黃華成,未完成

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這篇文章 「黃華成.未完成」:台灣前衛藝術家的人生走馬燈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遠端工作的視覺饗宴:一起在吉卜力經典動畫場景中開視訊會議吧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吉卜力工作室前幾日罕見宣布,有鑒於疫情關係,同時因應許多企業嘗試開啟遠端工作模式,於是開放民眾免費下載膾炙人口的電影動畫場景,可以隨心製作成個人使用的「虛擬背景桌布」,當你進行視訊會議時,就能更新喜歡的素材遮蔽家中雜亂的空間或是保持隱私!

今日想要置身在哪一部經典動畫場景中辦公呢?我想像著如同《借物少女艾莉緹》一般的角色設定,躲進10公分的身體裡,卻有著高人一等的遼闊視野。這些桌布不僅能作為視訊會議的背景,亦能下載當成3C產品的桌布,讓人情不自禁掉入吉卜力動畫的世界裡。

《風之谷》

動畫一開始是邊境第一勇士猶巴,在沙漠中被王蟲追逐,性命感覺就快不保的時候,公主娜烏西卡成功的為猶巴解圍。登場的壁畫出現短暫,卻令人深刻,意味著諸多情節將命中注定的展開。

《天空之城》

「當人們開始想像的時候便會望向天際,那是人類夢幻的寄託,更是東西方神祇居住的樂園。」灰色調的場景是天空之城:拉普達,看到這張圖片,耳邊不時傳來希達與巴魯喊著毀滅咒語的經典畫面。

《神隱少女》

為了尋找消失的父母,千尋開始在異世界裡無助的奔走。這部作品以「愛與勇氣」鋪陳情感,延伸出人性與文化的省思;我想,在人生每個不同時期觀看欣賞《神隱少女》都會有著不同的感受。

《魔法公主》

終於出現了!經典角色「山獸神大人」白天是鹿形,到了晚上就會進化成半透明狀態,且閃著螢光的巨獸,記得有段期間,我的願望就是擁有一隻山獸神。

《崖上的波妞》

療癒的波妞金魚齊登場,卻讓我不禁想起動畫裡的一段話。波妞父親沈重的說:「若人類變了心,愛上人類的波妞就會化為泡沫消失。」,但波妞的母親卻微笑回應:「反正我們都源自於泡沫。」這段對白,就這麼收藏在我的心中。

回顧以上幾部經典動畫的虛擬桌布,你是否已經拾起手機下載了呢?但要記得這些圖片的使用權限僅限於「個人使用」,不能作為具有商業目的或廣告宣傳等商業行為。

虛擬背景,吉卜力,經典動畫

吉卜力也強調往後將陸續推出更多背景圖片,請大家敬請期待;在此之前,你可以先和同事約好,明天前往《霍爾的移動城堡》蘇菲的房間裡一起工作吧!

圖片來源:STUDIO GHIBLI Inc.

圖文來源/FLiPER
本文經 FLiPER 授權刊登
原文出處/換上吉卜力動畫的療癒背景,讓你一秒置身在《神隱少女》場景裡!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這篇文章 遠端工作的視覺饗宴:一起在吉卜力經典動畫場景中開視訊會議吧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Viewing all 166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