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Viewing all 166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五月。個體|「我的雕塑是去創造更多的空間」─荷蘭當代極簡藝術家Reinoud Oudshoorn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走進荷蘭藝術家Reinoud Oudshoorn首次的台北個展「Vanishing Point消失點」,剎間會有點疑惑──雕塑作品高高低低貼著牆面,看似沒有一個規矩。

然而,這是藝術家的特意安排。如果你仔細看,便能發現每件作品都能將視線延伸引導到同一高度的點上,那就是「消失點」。如果連接這些隱形的消失點,就能發現這個展間的佈置,和展品看起來同等理性完美。

曾經從事平面藝術創作的Reinoud,因為想探究更多材質的可能性而轉作雕塑。過去花去的時間終究沒有白費,他在新領域中挪用了繪畫的透視法,讓他可以自信地說出翻轉常人印象的話:「我的雕塑是去創造出更多的空間」。

雕塑這種以佔據空間為常的量體,在他的空間裡,成了能釋放有限空間的任意門。

任意門的建構,源自Reinoud龐量的內蘊──小時候在荷蘭郊外,和家人在迷霧森林的散步經驗;在教荷蘭文學的父親大書房裡,大量攝取的文哲學閱讀;長期關注社會、文化等議題。無論是親身接觸的,抑或有意無意吸收的各種知識等,逐日累積成藝術創作的養分。

有了這些材料,打造也不容易。細看他的作品草圖,密麻的算式列到小數點第二位,不曉得的還以為自己看的是外包的工程圖,但這都出自討厭數學的Reinoud之手。他知道,想要精準表達自己腦內的詩意或哲學,作品必要完美,而他願意為此提起數字這項工具──雖說萬幸的是,他有個數學老師媽媽可以求助。

層疊的經驗、知識和情感,經過縝細運算,最終成了極簡形式。Reinoud說,在這樣看似簡單的線條之中,不以具象符碼侷限作品感知表現,每個人都可以跟隨自己的經驗與想像,賦予作品全新的意義,為作品帶來無限的詮釋可能,猶如任意門能夠通往任何地方。

於是,層疊的內涵能在簡單幾何中被有機地召喚出來,藝術家企欲雕塑能做到的「空間減法」,不僅在於探索有形空間,更有無形的探險與想像。

對Reinoud而言,創作本身也是種探險。也由於是探險,他不走重複路徑,於是他的作品沒有版次,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堅持不請助理的他,每次開展新的作品,都要從淨空的工作室開始,接著隨著直覺感受,在A4紙上打畫草稿,並在概念逐漸成形時轉畫成作品同尺寸草圖。在這之中,他會反覆琢磨各種大小,縱使別人看不過差一兩公分,都可能不是他心中想表達的那個樣子──當然,那些煩人的計算也得重來。也只有在真正想清楚了,才會做出成品。

當然不僅於創作本身,讓他捨平面就雕塑的「材質」,當然也是探索的對象。他以鐵件的簡單線條傳達想像中的山巒,拿毛玻璃去表現記憶中若即若離、富動態感的白霧森林,也用木頭去製造和前二者氛圍很不同的互動邀請。靈活運用各種材質,不僅開展他創作的進路,更活化觀者想像的空間。

Reinoud也說,當以不同的材質接近、切入「消失點」這個主題時,他發現自己探索得越多,懂得的越少,這更讓他努力向前深究。在這種熱度之下,他的作品照片看起來節制冷練,但真正見到實體,總會被它散出的明朗新奇所驚豔。或許,Reinoud正為我們展示一種獨特探險可以擁有的模樣。

圖片資料提供/Bluerider ART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五月。個體|「我的雕塑是去創造更多的空間」─荷蘭當代極簡藝術家Reinoud Oudshoorn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要出來還是要進去,愛欲總有處可去—席德進、芬蘭湯姆的春色凝視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08200228.tif

|異男忘碰不得阿!!!

一個畫家對一個人最終極的癡迷,就是為了他用鬃毛畫筆蘸滿色料,去彈壓著畫布,反覆、反覆、再反覆。

麻布用雙手拉開繃緊,再套上木框釘好後,手指輕觸就能回彈,如同青春年少時金玉一般的肌膚。而畫家之筆要在上頭如此反覆千萬遍,一個人的容貌才能顯現,每一次彈壓彷彿都是畫家的眼,暖熱摩挲著模特一遍⋯⋯台灣前輩畫家席德進38歲時初見20歲的莊佳村,就為著這一尊姣好的玉露肉身狂戀。

席德進的經典《紅衣少年》中的肖像模特就是莊佳村,穿著騷氣十足的紅色立領polo衫(後來的《孽子》電視劇中,深情如火的阿鳳也穿著一件),鮮紅色的油畫顏料彷彿被點燃著,洩露盡了席德進落在青春肉體上的眼光。席過世後,其書信被集結公開出版,封封都是對莊絮絮叨叨的戀人絮語。

《紅衣少年》

不過稱「戀人」其實是失準的,編集《台灣同志文學簡史》的作家紀大偉說,莊是席的習畫學徒,他們當時的年齡、社會地位、身份皆不對等,席的信中充滿了愛意的規勸、關懷、教導,甚至為了引起莊的嫉妒而寫了法國的豔遇,不過,席卻也未曾在信中寫下「我愛你」三個字。席與莊之間的關係,絕不只是一場「異男忘」那麼簡單,席德進礙於社會氣氛,生前從未證實他的性傾向(但我不認為這件事有向大眾交代的必要性),我們也再無法真正還原他們的情感狀態,而透過書信與莊佳村為《席德進書簡──致莊佳村》寫的代序中挖掘考古出來的,唯剩席德進苦澀的壓抑感,以及對少男形貌的狂戀被時代壓縮熱鍊過後的殘餘化石而已。

電視劇孽子中揪心的「龍鳳戀」

|充氣肌肉

相同的時間,20世紀,以芬蘭湯姆(Tom of Finland)為藝名的芬蘭插畫家拉克索寧(Touko Laaksonen),描繪了三千張以上的男體圖,在當時的同性戀社群引起極大關注,芬蘭湯姆筆下的男人都異常地壯碩,用緊繃的牛仔褲裹著過份完美宛如神祇的身體,還有若隱若現,比鄉民更屌的40公分。當男性的性徵被膨脹到某個超現實的地步,竟然會朝向相反方向,醞釀出一種柔媚氣質。芬蘭湯姆年少時就開始創作這些男性形象,但後來參軍並投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便自己銷毀了這些早期的作品,可見當時的氛圍對於同性的愛慾仍架著拒馬,尤其是在絕對男性規訓的軍隊中。

芬蘭湯姆本人

|拒C

男同志圈裡,近年來一直有一個流行術語:「拒C」,也就是no sissy,拒絕娘砲。拒C派的同志發表擇偶條件:「我喜歡的是男生,為什麼要喜歡一個像女生的男生?」,這些男同志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無意間又複製了一次陳舊的社會性別概念,upgrade成升級版本的陰性恐懼,套用在自身的同志族群上,之所以稱之為恐懼,是因為這些行為或許來自被嘲笑欺負過的童年經驗;同時,圈內也有著近乎身材焦慮的健身文化,各路男神彎弓射鵰六塊肌排,健身房習慣似乎變成一種社交禮貌,人魚線、鯊魚線是標準入場配件,對此,描述陰性身體拳拳到肉,甚至打出血來的作家胡淑雯曾寫道:

「 健身房裡有些男子天天鍛鍊,練得雄壯異常,直到胸肌起伏,一呼一吸都是驚險,他們之中大部份是為了追求陽剛,另有一些是為了獲得乳房,變成雌體。」

雖然我對「獲得乳房,變成雌體」抱有意見,但胡淑雯描述這些男子「一呼一吸都是驚險」確實精準,他們彷彿極盡所能地消除身上各處屬於陰性的孱弱特質,最終獲得肌肉鎧甲,與日日身處驚險境地的同志身份對戰著⋯⋯

好的藝術家是一面鏡子,誠實反射了社會的眼光

芬蘭湯姆那些誇張膨大的男性身體,我們可以說那是一種潛意識武裝,也可以說是單純的雄性肉體迷戀,或者,芬蘭湯姆經常描繪穿著的軍隊或警察制服的男人,在許多制服戀物癖的研究中都指出是一種對於社會規訓的心理反動。同志圈的拒C與健身文化其成因是複雜的,我並非要一一鞭笞校準這些現象,而是想要提出無論是芬蘭湯姆的膽大直接,或是席德進內斂、宛如是從櫃子門縫中春光乍現的少年肖像,都是在社會壓抑氛圍下的不同生命反應。

陳 泓圻 HUNG-CHI CHEN

台灣以同志身命經驗為題材的年輕畫家陳泓圻,即便自小就有了明確的性向認知,在2015年時仍然只敢以花卉、海葵等象徵物件在作品中埋設自己的情慾。在藝術創作上,並非大膽描繪男性身體或是情色場景便是完成了同志生命的探索,更細微的觀察是,同志藝術家們在提煉自身的同志經驗進入作品時有過的小心翼翼與「不敢」的時光,反而才是創作最秘而不宣的暗語,同時也令這些作品誠實地反射了每一個時代、不同階段的社會眼光。

陳 泓圻 HUNG-CHI CHEN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要出來還是要進去,愛欲總有處可去—席德進、芬蘭湯姆的春色凝視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原來是回眸鸚鵡啊,我還以為是紙雕呢──南美洲藝術家打造繽紛百鳥園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近來,被列為全球瀕危、僅剩百隻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現身高屏溪出海口,讓鳥友相偕帶著大砲去朝聖。如果哥倫比亞藝術家Diana Beltran Herrera在台灣,或許不一定會跟著去看,但可能會把牠「做出來」。

多年以來,Herrera以紙雕表達她對鳥類的癡迷,將那些美麗的羽翼形體,以不同的材質化作另一種真實。她那些栩栩如生、形狀尺寸各異的鳥類紙雕作品,都源自於大量的研究。「我花了很多時間蒐集同種鳥的不同姿態面向,」Herrera 跟My Modern Met說,「然後我會再找到正確的尺寸。」

為了提高相似度,鳥的顏色也是藝術家很著重的部分,於是她也花了不少時間,去尋找正確色調的紙張。加總起來,要做一隻鳥,她需要一周的研究時間。「這不是看著一張照片,然後就能抓著剪刀開始剪紙,」她說,「我做了很多規劃,半數時間都花在去得到這些材料和找到對的尺寸。」

做完研究後,Herrera就會開始創作。她會先用和做羽毛同樣的紙,做出個支架。她回憶道,當她開始用紙張創作,我正在發展出一種很結構的東西,我曾用很多紙條來切割、黏貼成型,」她堅持著這種方法,如今,當她要做個立體作品時,就會這麼做。「我發現它非常靈活,幾乎任何形狀都可以用紙製作。」

Herrera已經做了很多鳥類紙雕,但還有許多種類想去完成。「我想做很普通的鳥類,像海鷗、鴿子之類的,」她說,「這些是我每天都能看到的、遭受侵擾的鳥。我看見它們的美,並且對於已經習慣在人造環境生活的它們,感到非常抱歉。」雖然滿載悵惘,她仍享受著研究這些常見的生物,並且給予尊重。「它們是很聰明的。」她這麼說。

作者/Sara Barnes

圖文來源/My Modern MetDiana Beltran Herrera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原來是回眸鸚鵡啊,我還以為是紙雕呢──南美洲藝術家打造繽紛百鳥園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2020台北藝術進駐徵件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台北藝術進駐」(Artist-in-Residence Taipei),以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作為國內外藝術家進駐的基地,利用橫向連結串聯起全球藝術進駐機構與縱向延伸開放國內外藝術家申請進駐,透過提供創作與生活的空間及多元文化的交流平台,建立綿密交織的跨國界網絡,吸引更多各領域、跨社群的族群之間,彼此互動交流,開啟全新視野。

「2020台北藝術進駐—國內藝文人才台北市駐村計畫」開放位於台北市中心的「台北國際藝術村」與公館水岸旁的歷史聚落「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提供兩處截然不同但各具特色的駐地場域;此外,為扶植國內藝文專業人才與世界接軌,亦與國外駐村機構進行藝術家交流計畫,開放「國內藝文人才出訪計畫」申請,獎助機票、住宿與創作空間及生活津貼,除了延續往年的合作單位,包括日本Tokyo Arts and Space、秋吉台國際藝術村、BankART1929;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高陽藝術工作室、openspace bae;新加坡Grey Projects;德國台北慕尼黑交流計畫(慕尼黑文化局、慕尼黑藝術公寓、歌德學院-台北)、泰國國際藝術大學、英國曼徹斯特華人當代藝術中心等進駐機構外,今年更新增坐落在錦溪古鎮中的幾點當代藝術中心、西班牙瓦倫西亞社區博物館協會、伊朗Va Space和法國le lieu unique國立當代藝術中心,提供藝術家更多元的交流互動,激盪出更燦爛的火花。

此外,針對國外藝術家來訪,「2020台北藝術進駐—國際藝文人才台北市駐村計畫」除了同樣提供進駐台北國際藝術村及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之機會,也邀請國外藝術家針對「當代與傳統」之主題提出與本地藝術家合作的創作計畫;同時為提升光節之國際視野,也邀請國外藝術家提出現地藝術創作計畫以參與2020寶藏巖光節。

即日起開放線上徵件申請,期待透過「台北藝術進駐」獎助計畫,活絡文化產業跨界合作與異業結盟,推動台北市與國際城市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扶植國內外藝文專才生涯發展管道。詳細徵件資訊請上台北藝術進駐申請網站(https://air-artistvillage.org.tw)或直接下載簡章下載簡章請按此

圖文提供/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2020台北藝術進駐徵件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Ahmed Javed 榮獲亞州最具規模的傑出亞州藝術獎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Sovereign藝術基金會(SAF)隆重公佈巴基斯坦藝術家Ahmed Javed以作品《Imran Qureshi Studio 》贏得第15屆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 Javed的作品是獎項史上得分最高的作品。

  • 巴基斯坦藝術家Ahmed Javed紀錄了Imran Qureshi在工作室的情境,向Qureshi在新細密畫運動(neo-miniature art movement)作出的貢獻而致敬。此作品指涉到蒙兀兒帝國(Mughal)藝術創作的特性。相比起當代藝術的個人工作室,蒙兀兒傳統畫室是學徒制。 Javed秉承著蒙兀兒細密畫傳統空間處理的手法,通過人物物件不同大小和角度象徵著他們不同的重要性。

2019年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Imran Qureshi Studio》
(手工制的瓦斯裡紙、水粉彩、金箔,110 x 150 x 5 釐米)。

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為亞洲最悠久及最享負盛名的當代藝術獎項。 Ahmed Javed榮獲大獎得主的銜頭,更於5 月17 日SAF在香港舉辦的年度慈善拍賣晚宴上獲頒獎座及30,000美元獎金。至於公眾最喜愛的作品則由同樣來自巴基斯坦的Munawar Ali Syed以其作品《My 3rd Story in English》勝出,贏得公眾大獎的獎座及1,000美元獎金。中國藝術家付小桐為得分最高的女性藝術家,以其作品《163,680孔》勇奪今屆新設的Vogue Hong Kong 女性藝術獎,獲頒5,000美元獎金。

  • 來自巴基坦的Munawar Ali Syed探討在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生活的困境,和學習英語去向上爬的需要。
 2019年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公眾大獎 —《My 3rd Story in English》
(鋼筆、水墨、檔案紙,70 x 51 x 1 釐米)。
  • 付小桐在手工宣紙上緊密刺孔,以光作為構成圖像的媒介,探討虛實之間的微妙關係。
2019年Vogue Hong Kong 女性藝術獎 《163,680孔》 (手工宣紙,140 x 107 x 0.3 釐米)

70多位亞太區的獨立藝術專提名了來自28個地區、共400名在職業中期的藝術家。最後的 30 名入圍者來自 19 個不同的國家,是這個獎項史上涵蓋最廣闊地域的一屆。今年的入圍作品由五位元世界級藝術專家組成的評審團甄選,評審團包括:作家、策展人及博物館館長David Elliott;《金融時報》藝術編輯Jan Dalley;日本東京森美術館副館長及首席策展人片岡真實(Mami Kataoka);香港建築師、藝術家及教育工作者林偉而(William Lim)以及國際知名藝術家張洹。

入圍作品展于香港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大廈地下 HART Hall舉行,大量本地和國際觀眾蜂擁而至,展覽深受大眾歡迎。入圍作品探討多種主題,發人深省,當中涉獵到家庭、身分、成長、文化承傳及流離失所、空間、時間、都市發展以及現代城市的空間節奏等議題。

Ahmed Javed就得獎的表示: 「我十分感謝SAF給我這個平臺和更多藝術家們的一個寶貴機會。我尤其感激我的提名人Adeel Uz Zafar和Naiza Khan對我的信任和支持。」

Javed由兩位藝術家提名參賽:國際知名、生於卡拉奇的插畫家、畫家兼拉合爾國立藝術學院校友Adeel Uz Zafar,和卡拉奇大學視覺研究系高級顧問及Indus Valley School of Art and Architecture理事會成員Naiza Khan。

所有入圍作品(大獎作品除外)於2019年5 月17 日假香港四季酒店的Sovereign藝術基金會「Make It Better」慈善拍賣晚宴(The Sovereign Art Foundation’s ‘Make It Better’ Gala Dinner and Auction)上拍賣。拍賣收益由SAF的慈善項目及藝術家平分。

Boo Sze Yang_A Place Between Other Places #11, 2016. Oil on linen, 120x150cm. US$9200
Angela Yuen Ka Yee_Chrono Cross V
Cho, Yi Kyung_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Queen
Saule Suleimenova_Residual Memory-1.Youth Riot. Jeltoksan, 1986
Sher Ali_The Black Sun Series
Valerie Ng_Forest Air
Etsu Egami_Between sound wave and light wave

圖文/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Ahmed Javed 榮獲亞州最具規模的傑出亞州藝術獎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創作裡達不到的,我才收!──藝術家陶文岳的收藏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一窺藝術家的藝術收藏」專題第三章,藝術家陶文岳的收藏。

1987年藝專畢業即赴法國留學,一待就是20年。期間,由於五歲開始的郵票與錢幣收藏意外遭竊、易地生活而起的鄉愁與差異形式的美學衝擊,神佛像、非洲文物、書畫、公仔、西方現代……一件件作品進入了他在巴黎、基隆、台北不同居處的空間。自成系統,另起規模,豐富而多樣的物件如今已然映照出藝術家陶文岳的收藏光譜。

陳芳玲
陶文岳的收藏資歷深厚、「只進不出」,桌上姿態不一的虎爺群像不過冰山一角。攝影/張禮豪
陳芳玲
陶文岳的創作一定程度上也在無形中受到自己藝術文物收藏的影響,圖為其作品《靈光‧視域 》·2010-2013 · 油彩畫布·91×234cm。圖/ 陶文岳

雖也曾基於支持同窗而出手,但真要稱上首件藝術收藏,是初抵巴黎時在拉丁區花了4千法郎買下的雍正七年書法作品《瑞穀堂記》。在清一色西方造型的骨董店裡,陶文岳因思鄉而情有獨鍾這件由時任湖南布政使的楊永斌所寫的東方文獻。從此,陶文岳賦歸傳統的收藏路線,竟也與其繪畫創作締結互為因果的關係。

陶文岳收藏的《台灣龍馬郵票》,上面標記了Formosa字樣,還曾經當作火車票使用。 圖/ 陶文岳
陶文岳生平的第一件藝術收藏,是在巴黎骨董店購得的《瑞穀堂記》書法作品。 攝影/張禮豪

日記式的感性圖像、幾何抽象的表述形式、知白守黑般的東方美學⋯⋯是幾個解讀陶文岳繪畫的關鍵字,乍看與其收藏毫無瓜葛,實則提供一條須繞道的對照路徑。比方:部分畫作的凹凸肌理意指廟宇反覆油漆的石料牆面或老件藏品的歲月痕跡、拙趣卻飽和的色調承載了歷史的託付、極具東方色彩的圖騰符號與造型源自把玩佛道教文物的經驗,甚至近期新作《虎爺》、《水貨》,乃將多年收藏以拼接或裝置的手法轉化為作品。

品種稀有的清代虎爺王木雕。圖/ 陶文岳

讓陶文岳一頭栽進這類收藏除了離鄉背井的思念、追根溯源的初衷,還有憧憬於立體創作的心理補償作用。以虎爺雕塑來說,作為民間信仰視虎為神祇之餘,還巧合於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的形象,他說:「台灣收虎爺的人不少,有的基於宗教因素,有的純粹喜歡民俗美感,當然更多是基於發大財(民間有虎爺咬錢帶財一說),他們多數考量物件的時間與材質,較少像我這樣從藝術角度切入。受限文物框架,匠人製作時須顧及基本形制,但對我來說,有趣之處恰恰在於創作者還有多少可能的(自由創意)發展空間。正是這些適當連結藝術與工匠(技巧)的表現,讓人們可以睹物冥想、沉思,甚而感動。」陶文岳表示,多少因為自己熟悉平面創作語彙,一目瞭然畫作手法、工序和利弊優缺,所以看畫相對挑剔,收的也少。但立體創作不同,自身較少嘗試之外,也總能從中汲取美好。

清代木雕虎爺,一對藍眼睛是由琉璃鑲嵌而成,相當罕見。圖/ 陶文岳
約12至13世紀的東南亞石雕佛像。圖/ 陶文岳

赴法、返台至今,除了近80件虎爺、數百件神佛雕像,也有基於對同為創作者的惺惺相惜與鼓舞激勵,或交換或購買地收藏了莊普、李銘盛、蕭筑方、周柏翰……等人的台灣當代作品。

李銘盛1990年作品。圖/ 陶文岳
莊普1990年作品。圖/ 陶文岳

在陶文岳眼中,收藏展現了一個人的美學品味與喜好,不單提供戀物癖者如考古般的挖掘、研究樂趣,更是創作者的靈感素材。若有能力,多多益善。換言之,這些收藏除了現階段間接直接地進入陶文岳的繪畫世界,同時映襯創作樣態,未來他也將積極整理成冊,出版相關書籍,真正體現其創作觀——藉由已消逝歲月中,感情的沉澱,對周遭的依戀、臆想及憧憬,呈現個人內心世界的反省觀照。


延伸小貼士-編輯推薦虎爺系列:

萌虎爺:虎爺可愛之處就是傻憨樸拙,這隻虎爺很符合現代的萌,即可愛之意。 圖 / 陶文岳
值星班長的虎爺:身上綁著紅緞帶,就像當兵時的值星班長,威武昂揚,正好符合保護眾人的精神。 圖 / 陶文岳
怡然自得的虎爺:昂首的龐大身軀,卻好似沉靜而怡然自得的反差萌。 圖 / 陶文岳
石敢當虎爺:造型像石敢當的虎爺,頗有石刻意趣。圖 / 陶文岳
第一隻收藏的虎爺:最早收藏的虎爺已經有30幾年以上,樸拙耐人尋味。 圖 / 陶文岳
頂天立地虎爺: 虎爺仰著頭朝天,就像頂天立地的站姿,造型特別。 圖 / 陶文岳
捨我其誰虎爺:民間虎爺來自土地公座騎,保護眾人是其職司,就須具備捨我其誰的精神與樣貌。圖 / 陶文岳
斑馬線虎爺:看著虎爺身上的斑紋,不禁聯想起斑馬身上的紋路,這隻虎爺的紋路就像刺青般的令人著迷。圖 / 陶文岳

藝事廳

不論事情大小、情節輕重,抑或展覽生態、市場趨勢,皆有可談可議之處。是以成立「藝事廳」,歡迎各方人士前來共議同論。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創作裡達不到的,我才收!──藝術家陶文岳的收藏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掰了權力遊戲!用4個創意翻玩冰與火之歌的經典工藝作品告別吧!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陪伴我們經歷八年的時間,權力遊戲終於在今年五月進入結局。想到這八年來,每每受了委屈就會在心裡狂喊「Dracarys(龍焰)」,或是在惹火老闆/客戶後會在腦海裡閃過「Winter Is Coming(凜冬將至)」的詞句,就此和劇集告白是否萬般不捨呢?先別管結局是否符合你的心意,身為劇集忠實觀眾的藝術家們,在這八年間做出了許多驚人的工藝作品!讓我們一起回顧吧~

|奢侈的龍焰(Dracarys)檯燈

冰與火之歌中最震撼人心的場景莫過於火龍噴出龍焰的瞬間,而保加利亞藝術團隊Kvant 3D Printing目前研發必銷售龍焰燈具,它有藍色,紅色或白色火焰三種模式。當燈亮起時,如巨龍從喉嚨噴出熊熊火焰;當它關閉時,則化為異鬼冰霜巨龍,噴出足以冰凍世界的冷火。巧妙的底座設計讓3D打印的龍好像在飛行,事實上「火」才是支撐龍體的重要關鍵。

當然,就這樣隨著劇集結束掰了火龍,一定會有大票看著火龍長大的龍姨母們落淚不捨,Kvant 3D Printing同時設計推出了龍蛋, 好像能不斷的孵出新的龍一般 ,讓喜愛火龍的影迷們都能收藏!

|站在鉛筆頂端的冰與火之歌

來自俄羅斯的藝術家Salavat Fidai發表了最新的一系列筆尖微型雕塑向HBO的「權力的遊戲」致敬。從微型的鐵王座到細小的火龍鱗片,每個脆弱的部分都是使用X-ACTO刀從石墨鉛筆尖精心手工雕刻而成。

如果你曾經在頁面上用力按壓鉛筆的尖端,就不難想像Fidai的藝術創作過程需要多少專注度。由於鉛筆蕊很容易斷裂,因此雕刻的過程指尖必須既輕盈又穩重,而X-ACTO刀十分符合他的需求,可以協助他製作細緻的凹痕和雕刻。

Game of Thrones Pencil Tip Sculptures by Salavat Fidai

Who's watching Game of Thrones? No spoilers! (✏️ sculptures by Salavat Fidai)

Posted by My Modern Met on Friday, 10 May 2019

|用吉他打敗敵人,這就是權力遊戲的奧義

樂器製造商Fender在過去的兩年裡一直致力於為HBO的經典影集致敬,他們最近推出了三套手工製作的權力遊戲吉他,被稱為Sigil系列。這系列的點子來自於粉絲最喜歡的三個王室 – House Stark,House Lannister和House Targaryen。

每個王室都有自己的吉他模式:Stark有Telecaster ; Lannister有Jaguar ; Targaryen有著Stratocaster搖滾。主要製造者Ron Thorn從Westeros的王室家族印記,服裝,盔甲,武器和地點中汲取靈感成為創作要件。儘管這些吉他的特色各有不同,但每個樂器都經過細緻的手工製作,確保它們能為影集粉絲和吉他手們帶來正確的故事。Fender的主要建造者Ron Thorn手工製作了這些作品,並從Westeros的王室家族印記,服裝,盔甲,武器和地點中汲取靈感。

|巨型龍焰原來是紙糊的

辦公文具供應商Viking Direct與藝術家安迪・辛格爾頓合作用1,200張A4大小的紙張,製作出長度為43英尺,翼展近20英尺的巨型活龍。

為了製作這個完整巨龍,安迪從一個草圖開始,然後建立了一個小規模的模型來調整3D細節。他花了100個小時在工作室裡建造雕塑 – 分段完成,便於運輸 – 另外10個小時將其安裝在Viking Direct辦公室。

「我希望龍的盔甲的一部分看起來像切面的礦物質,」安迪在一份新聞稿中說,「而且還有更柔軟的元素,就像下面的毛皮一樣」。

|IEKA居然在賣Jon Snow披風

這對影迷來說絕對不是新聞,但肯定是這八年間最有趣的回憶:2017年戲服團隊負責人 Michele Clapton公開說明,原來Jon Snow所穿的斗篷是由IEKA的羊皮地毯的改良來的,你也可以花79美元入手喔!

和所有的IEKA家具一樣,Jon Snow斗篷也有相當複雜的組合方式?Michele Clapton進一步說明,其實更容易些,它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羊皮地毯和一把鋒利的剪刀。

利用鋒利的剪刀在地毯中央切一個洞,然後將地毯覆蓋在脖子上,過程甚至無需縫紉。這根本無痛組裝IEKA,是劃時代的進步啊!

圖文資料來源/My Modern Met.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掰了權力遊戲!用4個創意翻玩冰與火之歌的經典工藝作品告別吧!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探訪《宇宙飛行計劃》的背後,翱翔動畫團隊的腦內小宇宙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受到29個國際影展肯定的《小兒子》動畫導演史明輝曾說,一秒影像有24格,意思是,螢幕上出現的一秒鐘,動畫師就要畫出24張圖,3分鐘的動畫短片需要4320張圖,團隊得花上3個月製作時間。在現今處處被要求提高效率的工作環境中,一部僅僅3分鐘看完的動畫,竟然要耗費3個月的製作時間!你是否也會好奇「動畫到底是…?」。

圖片/ 夢田文創 X 小兒子

這次城市美學新態度訪問到《小兒子》動畫團隊的導演,同時也是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系主任史明輝教授、動畫師楊凱婷,李玟瑾。透過解析《小兒子》製作過程的訪談,讓我們更了解屬於動畫團隊的腦內小宇宙。

導演史明輝教授與動畫師李玟瑾,楊凱婷。攝影/蹦啾莉歐

|工欲善其事,必先了解動畫的基本工作

動畫和電影一樣,主要目的是講故事。以駱以軍家庭趣聞為原型的《小兒子》,原著敘事方式為小說體,並不適合做成動畫。因此動畫的產生最初是由「夢田文創」的執行長蘇麗媚提出改編想法與方向,交由史明輝導演編寫成劇本與分鏡腳本,在此同時團隊針對人物個性提出角色設定。在進入動畫製作之前來回討論,將腳本與人物設定定案後,才開始進入動畫的前置階段。

接著依照分鏡腳本的需求,同步錄製聲音對白與動作繪製,接著由動畫師依照配音節奏與時間拉時間軸線與影格配置,逐步讓平面的圖動起來。最後由後製同仁協助加入背景與光線處理,讓動畫更有空間感讓整體視覺一致,如此才能完成一部動畫。

人物設定。 圖片/ 夢田文創 X 小兒子
分鏡腳本。 圖片/ 夢田文創 X 小兒子

以上述的工作流程,分工與製作內容來看, 3分鐘的 《小兒子》動畫短片需要4320張圖,而團隊花上3個月製作時間,其實是非常有效率的!

|萬事起頭難,但頭過身就過

「我們曾經在動畫好幾集之後,才發現在房子格局設計上少了陽台!然後在對照之前畫面,確定可行的方式之下增加了陽台的場景,讓畫面呈現更符合故事邏輯」,導演分享了動畫過程的小故事,說明在人物設定的階段,繪師不只需要做角色設定,還需要做環境與背景的場景設定。

背景不只可以創造空間感,它也可以為人物性格增加說服力。四口之家的客廳應該長什麼樣?文靜的哥哥和調皮搗蛋的小兒子他們的表情,動作,服裝,房間配置…等,只要先做好相符合的基本設定,之後不管集數多少,都可避免性格前後不符或劇情走調的問題出現。

人物與背景線稿。 圖片/ 夢田文創 X 小兒子
完稿劇照。 圖片/ 夢田文創 X 小兒子

「這些基本設定都確認好了,動畫製作這邊才會動手」,導演用《小兒子》的製作過程,來說明動畫團隊的運作方式「這跟組織一個動畫團隊的道理是一樣的,目標一致。每一集開始製作前,我們都先用分鏡確認好哪邊要精細,哪個部分可以用大色塊視覺去帶劇情。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我們要取捨哪些…這些細節在一開頭的時候都先確定好,之後工作效率就會跑出來了」。

|動畫的種類很多種,導演和動畫師各自怎麼看?

簡單來說「會動的畫面」就是動畫,因此動畫的種類與應用範圍比你想像的還要多。同時執行商業廣告動畫製作的楊凱婷說,自己的個性和小兒子很像,所以在製作的時候有更多想法,如同與角色互動,和廣告動畫很不一樣。後者雖然沒有故事結構的深度,但對畫面較講究,技巧也有所不同。

導演則以業界超資深前輩的角度提出看法,「動畫產業其實沒有界線說只能做劇情式的或廣告類型的,雖然表現手法差很多。簡單說,《小兒子》這種劇情動畫重點在於將故事說順暢,而廣告短片的重點在於畫面的流暢度和特效處理。其實只是呈現方式不同,所以動畫師可以接觸各種類型的製作方式,絕對是好的」。

  • Chrome的廣告融入動畫影片製作過程
  • 逐格動畫技術應用在廣告影片上
  • 小兒子劇情動畫

|血汗工廠是什麼?動畫產業的工作型態正在改變

在這次的訪談過程中,我們發現《小兒子》動畫團隊的成員們(包含導演)個個都精神飽滿,眼睛發亮,談笑風生。這和我們以往印象中的黑眼圈,爆肝,突然從座位底下拉出睡袋的動畫師很不一樣。原因是什麼呢?

攝影/蹦啾莉歐

「我們動畫師是case by case,針對案件的會議只有在每一集的開頭,大家聚在一起聽配音看分鏡,製作上會有的問題當下提出來一起討論。之後就是各自回家處理自己的工作,必要的時候在線上討論細節」。導演發現,這樣的合作方式有助於解決「同事相處」的問題,「動畫師有自己的生活圈,生活經驗,這些對他們的創作都是有幫助的。彼此合作上有摩擦也可以私下討論,避免在會議上引發負面情緒」。

由導演帶頭看完一次合上配音的動態分鏡,接著就細節的部分進行討論。 攝影/蹦啾莉歐

以往動畫製作的工作環境,大家近24小時相處不免有些摩擦,再加上工作壓力更容易讓彼此情緒影響工作。調整成case by case的工作模式,動畫公司也能依照專案的屬性尋找適合的動畫師合作,避免人事成本的壓力,長遠看來這樣的變化似乎更符合動畫生態。

導演除了自家和工作室有養貓之外,在校園內也半放養校貓,貓咪自由走動也讓動畫室增添許多生活氣息。 攝影/蹦啾莉歐

|給讀者的留言

史明輝認為動畫繪師比平面插畫更不容易的地方,在於對動態畫面的掌控能力,所以這個行業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增長技術。 學校在動畫產業這塊,提供學生們產學合作的就業和外銷機會。

若以動畫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的角度來看,他不會要求學動畫的學生一輩子就專研動畫領域。因為人趁年輕多看,多嘗試,多磨練都是好的。希望大家在動畫學系中認真學習,進而將學到的知識經驗發揮在各種工作領域上,不侷限在動畫產業。

而以動畫導演的角度來看,他則希望政府單位,產業經營者,業界前輩們都能一起努力讓進入動畫產業的門,再擴大一點。 希望能持續給動畫新人們產業願景,這樣才能吸引更多人才投入 。

訪談後結束後,史明輝導演即將前往「捷克茲林兒少影展 (5/24-5/28)」,而夢田團隊在6月也將帶著 《小兒子》前往法國參加『 安錫國際動畫影展(6/10-6/15) 』。
大家都很努力積極的走出去,這樣才能讓台灣的動畫產業持續擴大,越走越好。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探訪《宇宙飛行計劃》的背後,翱翔動畫團隊的腦內小宇宙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97歲爺爺 用彩繪藝術拯救彩虹村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約14年前台中市政府推行眷改計劃拆遷計畫,鼓勵民間參於此都更計畫。當時86歲的黃永阜面臨兩難選擇,因為他是當時最後一位居民,他被要求接受補助並收拾家當搬遷到其他地方。

Stock Photos from pedphoto36pm/Shutterstock

但對黃永阜來說,那裡即是他唯一知道的家。黃爺爺出生於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隨國民黨軍逃往台灣,當時他被安置在臨時搭建的眷村一住至今。他也沒想到當時政府提供的「臨時」住所,到最後並沒有其他安排,就這樣默默地變成最終的家。

Stock Photos from asiastock/Shutterstock

「當我來到這裡時,這個村莊有1200個家庭,我們都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坐著聊天,」他回憶著收到搬遷通知時的情況「然後每個人都搬走了或者去世了,我變得孤獨。」

無處可去的他,轉向藝術來緩解痛苦。首先,他在他的平房上畫了一隻小鳥。接著他繼續與貓,鳥和人開始流過村莊的空置建築。直到2010年,大學師生旅遊途中偶然發現了村莊,在聽到黃爺爺的故事後,發誓要提供幫助。他拍了幾張村里的照片, 發動「搶救彩虹村」活動 籌款活動和請願,以免彩虹眷村遭到拆除。

Stock Photos from Phuong D. Nguyen/Shutterstock
Stock Photos from asiastock/Shutterstock

這條消息迅速傳播開來,「彩虹爺爺」因此誕生。這座色彩繽紛的村莊,成為吸引遊客的巨大力量,不僅創下年逾百萬到訪人潮,更獲選英國旅遊網站全台十大Instagram打卡點、日本網友最想去的拍照景點與國際知名旅遊指南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 新書「世界的祕密奇跡」評選為全球值得探訪的景點。

而這波人民的提問聲音與延伸而來的經濟效益,震撼了國家的心臟。

「政府已經答應我,他們會保持這個村子和房子,」 黃爺爺說「我非常高興和感激」。

Stock Photos from asiastock/Shutterstock
Stock Photos from asiastock/Shutterstock
Stock Photos from asiastock/Shutterstock
Stock Photos from Ronnie Chua/Shutterstock
Stock Photos from Phuong D. Nguyen/Shutterstock
Stock Photos from Phuong D. Nguyen/Shutterstock

圖文資料/My Modern Met

延伸小貼士:
三眷村於2000年至2004年配合台中市政府眷改計劃拆遷,而彩虹眷村因產權複雜於後,台中市政府復於2005年11月完成「已騰空眷村土地變更都市計畫可行性先期規劃案」,也鼓勵民間參於此都更計畫。至2005年11月,台貿五村、馬祖二村、干城六村剩40多戶人口,2007年12月除建功路南側、春安路底尚有部分住戶及春安社區活動中心外,三眷村大部分已騰空圍上圍籬,2012年三眷村與彩虹眷村併為建功自辦重劃區開發與整地,拆遷戶分別安置在國安國宅、虎嘯國宅、福聯社區或部分自宅,而現在原址人口多已遷出。春安里因眷戶大量遷移,至2016年現存戶約剩345戶、909人,彩虹眷村則剩彩虹爺爺黃永阜夫婦居住 。(資料來源/wikipedia)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97歲爺爺 用彩繪藝術拯救彩虹村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這夏有木憩,30位木職人齊聚開啟五感美學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2019年新光三越這夏系列展從南西店開跑囉!今年,以「這夏有木憩」為題打造8大展區,邀集雕刻、音樂、建築、造林等領域,超過30位台灣愛木職人齊聚,這個夏天,讓大朋友都能帶著小朋友,一起來歇歇腿喝杯茶,在繁忙的都市中讓木頭圍繞、小「憩」一夏。

台灣的園丁 正昌製材廠作品

說起樹木,不免會想到台灣的森林,以及與森林相熟的原民部落──部落雕刻師查馬克‧法拉屋樂,帶著以古謠傳唱聞名國際的泰武國小,將當地耆老與孩子們創作的神話歷史雕刻紋樣和器具帶進了城市;排灣族畫家磊勒丹‧巴瓦瓦隆畫出了祖父傳家樹及自然圖騰,並展示祖先傳承的禮器等收藏,鋪展出生長軌跡,也表達對自然的瞻仰。

部落雕刻師查馬克‧法拉屋樂老師與泰武國小六年級畢業生作品

當然,藝術不僅能展現傳統,也能療癒身心及開拓想像。臺版奈良美智劉欣宜,帶來療癒系小女孩雕刻作品,要在你我心底投石生波;林安常則是善於木作的鑲嵌、榫接、拼裝,以建築形式組成一個超自然異世界。

攝影/rippling

除了藝術作品,現場也介紹打擊樂團「創意木擊者」、「微笑拇指琴」及流浪琴人吳欣澤,能見到木頭樂器的各種表現。甚至還有陳煌輝師傅全台獨一無二的編織窗花、林立正古琴修復師帶來的各式風雅古琴,以及走在國際趨勢最前端的木構建築展區。你將能發現,讓人親近的木材,能如何既傳統又現代地,在生活周遭打開五感美學。

花窗藝術家陳煌輝X正利木器作品

圖片來源/新光三越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這夏有木憩,30位木職人齊聚開啟五感美學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飛濺的水花──首爾SeMA推出David Hockney大型回顧展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I’ve always believed that pictures make us see the world.」-David Hockney

|亞洲最大個展,韓國首先開跑

英國藝術家David Hockney近來被人廣為談論,因為2018年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其作品《Pool with Two Figures》以9030萬美元成交,打破在世藝術家的最高拍賣紀錄。雖然近期這項紀錄再次被Jeff Koons的《Rabbit》超越,但David Hockneys那幅因為失戀療傷而作的《Pool with Two Figures》仍讓人津津樂道,也無外乎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聯席主席Alex Rotter形容這幅畫是「現代最偉大的傑作之一」。

陳正杰
首爾市立美術館位於貞洞德壽宮和慶熙宮之間,是以1920年代復古風格建築的舊大法院修復之後而建成,為韓國官方重要的美術館之一。圖/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

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SeMA與英國泰德美術館Tate Modern合作, 於2019年3月22日至8月4日期間一共展出Hockney由1950至2017年共133件作品,多數來自泰德美術館,其餘來自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東京當代美術館等八個機構提供。本次為藝術家在亞洲最大規模的展覽,也被視為韓國今年最受期待的藝術活動,展覽結束後將至北京與漢堡巡迴展出。展覽作品類型含括油畫、素描、版畫、攝影,以編年的形式進行。主要分成7個展區,分別是:「二分之一的抽象表現主義」、「洛杉磯」、「走向自然主義」、「藍色吉他」、「移動的焦點」、「抽象」、「Hockney的世界」。

|不盲目潮流,建構自我語彙

1937年出生的Hockney,1953-57年於布拉德福藝術學院學習繪畫與版畫,59-62年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求學。當時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正席捲全球藝術圈,但Hockney並沒有跟風,反而強調自己的藝術語言,用街頭塗鴉的元素去討論性跟愛的主題。進入「二分之一的抽象表現主義」展區,展出《The Third Tea Painting》為此時期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Hockney笑稱: 「There was a packet of Typhoo tea, a very ordinary popular brand of tea, so I used it as a motif. This is as close to pop art as I ever came.」(因為Typhoo tea是很常見的茶飲,所以我就拿來作創作,這大概是我距離普普藝術最近的時候)這段期間也是藝術家是第一次前往紐約,接觸到美國文化,開啟Hockney接下來前往美國的藝術生涯。

一進展區即可以見到藝術家早期的重要作品,例如由Hockney就讀的皇家藝術學院所提供的《The Third Tea Painting》一作。圖/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
此區展出藝術家50-60年代的作品,不難發現年輕時期的Hockney即已具備叛逆與不落俗套的本質。圖/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

|嚮往自由,藝術家重要的生命階段

1964年Hockney受不了英國社會嚴謹的氛圍,更有一說是因為英國當時對同性戀仍很歧視,故轉而前往美國西岸生活,「洛杉磯」展區的《A Bigger Splash》可謂是藝術家相當指標性的作品,畫面除了舒適宜人的氣候外,更透露出美國自由生活,簡化的形式且平面化的表現,更像是將抽象繪畫中的元素昇華而表現在自己的創作中。這個時期的作品可以看到很多靜物與建築,水、光線、空間是這時期的重要元素,藝術家常以淋浴、灑水器和水池來描繪不同的水流動和行為方式。而「走向自然主義」那一個展區展出了大量的肖像畫,其中《Mr. and Mrs. Clark and Percy》和《My Parents》幾乎是真人大小的尺幅,捨棄了過多細節的描繪,透過光線營造空間,以人物的行為或情緒說明之間的關係。其中《My Parents》即是藝術家的父母,從創作中可以看出Hockney與母親無疑相當親近。

美國西岸的生活環境大大影響藝術家的創作,宜人的天氣與家家戶戶具備的游池對於長年生活在濕冷英國的Hockney來說,彷彿生活在夢境當中。圖/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
肖像一直是Hockney很重視的題材,右為《Mr. and Mrs. Clark and Percy》左為《My Parents》,都是與藝術家生活息息相關的人物。圖/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

|向大師致敬,而成為大師

「藍色吉他」、「移動的焦點」、「抽象」這三區大抵可以視為David Hockney對於Pablo Picasso從尊崇、致敬到轉化為己用的過程。Picasso於1973年過世,Hockney於1977年發行《The Blue Guitar》版畫集,透過詩人Wallace Stevens的作品得到靈感,而Stevens則是因為Picasso的作品《The Man with the Blue Guitar》而啟發。「藍色吉他」時期的作品可以明顯感受出超現實主義的影響。雖然Hockney說多點視角是源於他研究攝影與中國傳統繪畫而得到的結果,但在「移動的焦點」展區不難看到立體派的影子,內容多為繪畫藝術家的親友,抑或風景與室內空間。「抽象」這個展區主要展示90年代的作品,此時Hockney在創作上持續不斷嘗試,以幾何色塊和明亮的色彩在不同的材質上創作,可以視為藝術家對於空間的持續探索,可以歸結到上世紀90年代那一波抽象藝術再崛起的風潮。

美術館展出多幅人物肖像、靜物、室內景色為內容,藝術家以多點視角方式創作的作品。圖/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
藝術家對於物件與空間的探索,以抽象的表現形式呈現。不難歸類出藝術家長年以來想討論的,除情感關係外,即是一種空間的探索。圖/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

最後一個展區「Hockney的世界」,僅展出藝術家巨型的作品,如207 x 742 cm的《Larger Grand Canyon》或是457x1220cm的《Bigger Trees Near Warter》,這些作品皆是由數十個小型畫板組合而成,Hockney運用電腦協助處理畫面分割,可以發現他仍持續在用多點視角進行創作,只是在技術上有了更多元的發展。而2017所作,後捐贈泰德美術館的作品《In the Studio, December 2017》一共使用了3000張照片組合而成,全數位製作,從中觀者可以看到Hockney在工作室中被自己的作品所圍繞,充分展現了他至今仍不斷追求自我突破與創新的豐沛能量,令人讚嘆不已!

「Hockney的世界」展區最後以《In the Studio, December 2017》作為收尾,作品中的Hockney雖然已垂垂老矣,但你不得不讚嘆藝術家在創作上不斷突破自我與不斷創新的豐沛能量。圖/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

藝事廳

不論事情大小、情節輕重,抑或展覽生態、市場趨勢,皆有可談可議之處。是以成立「藝事廳」,歡迎各方人士前來共議同論。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飛濺的水花──首爾SeMA推出David Hockney大型回顧展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從漫畫宅男到成為頂尖-漫威設計師安東尼・弗朗西斯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從來沒想過 我的設計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安東尼・弗朗西斯

HCW國際講座系列集結超過200位漫威粉絲,設計、動畫、遊戲產業界知名人士也現身聽取漫威電影公司角色設計師安東尼・弗朗西斯科(Anthony Francisco)經驗並學習;共三天的系列活動如大型粉絲派對,不但知名饒舌團體頑童MJ116化身粉絲在畫展現場與設計師要簽名,熱情粉絲Cosplay成知名電影角色如星爵等,更有粉絲遠從新加坡來台參加講座。專業學習與產業交流充滿趣味,活動令人難忘。

Anthony Francisco Intro(Chinese ver. 中文版)

漫威首席概念設計師 – Anthony FranciscoMarvel Studios Senior Visual Development Artist 購票連結 ▶︎ http://bit.ly/2KYOAgy ___【HCW國際論壇-Marvel首席角色設計師 Anthony Francisco】#電影幕後講座時間:5/25(六)地點:誠品六樓展演廳#設計工作坊時間:5/26(日)地點:朝代畫廊Anthony Francisco #原畫展時間:5/23(四)-6/2(日)地點:朝代畫廊

Posted by HCW 國際講座 on Tuesday, 9 April 2019

全球影迷瘋狂追捧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一再證明其在世界的影響力,從故事鋪陳到引領潮流,這部前無古人的經典之作以其豐富的故事厚度站穩了地位。而一手打造出漫威宇宙、形塑這股風靡世界魔力的幕後功臣之一正是被稱為「小格魯特(Baby Groot)之父」,創造出知名角色樹人格魯特,並設計如《奇異博士》史蒂芬‧史傳奇、《驚奇隊長》卡蘿·丹佛斯、《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的浩克與邪神洛基角色,從服裝、髮型、配飾到打鬥場景、招式等的安東尼・弗朗西斯科。

格魯特 Groot
浩克 Hulk
奇異博士 Dr. Strange
洛基 Loki
黑豹 Black Panther
蟻人 Ant-Man

安東尼・弗朗西斯科更在講座中分享其生命經驗,傳遞正面能量。小時便從戰亂時期的菲律賓離開至美國居住,一度因設計之路不順遂,轉而去考取房仲執照;也曾因為喜歡怪物設計,畫本上總是充滿著各種張牙舞爪甚至噁心的怪物,讓家人不能理解,甚至想找神父來度化他。「祖母告訴我應該畫些美麗的花草,而不是這隻會吃女性子宮裡嬰兒的恐怖怪物。」安東尼・弗朗西斯科笑說,但正是因為這隻怪物的設計,讓他在咖啡廳作畫時被大導演看中,幸而開啟了後續的設計師生涯。

魯特 Groot

「畫漫畫成為我的出口,我能從中看到世界被英雄所拯救。」當時還生活在菲律賓的安東尼・弗朗西斯科在上學途中看到了屍體,而他卻將這曾經的心裡創傷轉化為創作的養分,一步步從不被家人理解的漫畫宅男,成為業內的頂尖人物。安東尼・弗朗西斯科感性地說,看到自己的設計出現在大營幕上,那感覺超級瘋狂,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設計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Avengers III

安東尼・弗朗西斯科為目前活躍於好萊塢電影圈的一線設計工作者,教學時卻絲毫沒有距離,講座、工作坊中皆熱情與觀眾們分享其設計方法。安東尼・弗朗西斯科不藏私地將設計步驟拆解,從資料搜集、圖層建立、線條連結等方法完整告訴學員,他也分享自己從小就喜歡自然科學,他熱愛從生命中學習,再將所學轉化為創作靈感。自然界的動植物給了他許多創作靈感。

Anthony Francisco為畫展作品簽名
Anthony Francisco與頑童MJ116合影

安東尼・弗朗西斯科的電影原畫展至6月3日前於台北朝代畫廊展出,現場也有親筆簽名的畫冊及畫作,對於漫威及美漫系列電影鐵粉來說,無疑是一次現場觀賞漫威宇宙幕後的機會。

圖文資料提供/Anthony Francisco 、HCW國際講座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從漫畫宅男到成為頂尖-漫威設計師安東尼・弗朗西斯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當代藝術思潮名家大展─「超寫實人體雕塑展」重構真實脈動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想到當代藝術,只想到普普藝術?那就非來看預計於今年6月29日開展的「幾可亂真─超寫實人體雕塑展」不可!24位超寫實藝術家的31件雕塑作品,一次帶領你我貼近當代藝術思潮,重構對「真實」的定義。

傑米‧塞蒙,《莉莉》(Lily, 2013)。

看展之前,先來說說「超寫實」是什麼吧。在攝影等新進技術之後,從力求完美描述物體本身的照相寫實主義延伸,20世紀末以來,超寫實主義在高解析的照片風格下,進一步地以幻想中的元素,創造出更顯見且複雜的價值思考灌注及情感氛圍渲染。

本次展覽由該藝術流變分為五大展區:人體翻模、單色人像、局部身軀、巨細靡遺、變形寫實。由1960年代先鋒前輩杜安.漢森(Duane Hanson)及德.安德烈亞(John DeAndrea)打頭陣。他們以真人模特兒澆膜,作品細節力求逼真富生命力,為接下來的50年掀起波瀾。其中丹尼爾.馮曼(Daniel Firman)則將人們的臉部隱藏在衣物之中,讓人更著重其動作姿態的呈現。

杜安.漢森,《健身男子》(Bodybuilder, 1990)。

1950年代晚期,超寫實主義也受當時抽象風潮影響,出現如喬治‧席格(George Segal)抽去色彩的作法,單色樣貌的雕塑使得人體塑像自身成了重點,讓觀者更能直觀感受其本體之美,也更易於將自我投射到作品場景之中。

喬治‧席格,《坐著閱讀的女人》(Seated Woman Reading, 1998-99)。

1980年代起,部分藝術家為超現實主義開拓新模式──他們開始專注於身體局部的呈現,如讓手臂作品並列伸出牆壁的莫瑞吉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及注重細節卻又保留損害部位的傑米‧塞蒙(Jamie Salmon)等,並就此展現荒謬的幽默、諷刺悲劇,抑或對身體形象、真實概念等探索。

莫瑞吉奧.卡特蘭,《聖母頌》(Ave Maria, 2007)。

從全彩到單色、整體呈現到半身特寫,1990年代起,超寫實藝術家再往前一步,在尺寸上做大幅轉換,並由此展露出更多情緒,如澳洲藝術家榮‧穆克(Ron Mueck)對生死或脆弱生命關照的展現,並由此影響山姆‧詹克斯(Sam Jinks)、馬克.希揚(Marc Sijian)等藝術家創作。

榮‧穆克,《Couple under an Umbrella》(2013)。

縱使轉換尺寸,都還維持在人體原型的重現,然由於世界科技發展加速,科學與數位媒體等領域的新概念,深切改造了人們對現實的認知,基因改造、虛擬實境等看似與自然律相去甚遠的「真實」,逐漸在派翠西亞.佩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伊凡.佩尼(Evan Penny)、湯尼‧麥特里(Tony Matelli)等藝術家作品中出現。

湯尼‧麥特里,《喬許》(Josh, 2010)。

超寫實主義的人體雕塑創作,正以極為貼近時代脈動的方式,衝擊你我的視神經。

伊凡.佩尼,《潘那吉歐塔:對話1.變體2》(Panagiota: Conversation #1, Variation, 2008)。

圖片資料來源/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當代藝術思潮名家大展─「超寫實人體雕塑展」重構真實脈動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多國藝術家跨文化交流實驗,2019寶藏巖第二季駐村聯合發表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於2019年5月31日起舉辦第二季駐村計畫藝術家聯合發表,本次發表由七組不同國籍的藝術團隊聯合呈現。經由不同創作類型的爬梳,國內外藝術家深入著眼與臺灣的跨文化交流,作品呈現橫跨實驗性與開創性的創作語彙。

在本次聯合發表中,臺灣藝術家張乃仁回顧兒時記憶與臺灣商業的轉變。全球化與連鎖企業的擴張限縮了零售商家的發展,家中的工廠與店面不敵時代的推進皆面臨經營的難題。藝術家以影像與文字紀錄現今存留的工廠樣態,填補當年對家中事業的想像與懷念。

來自德國的義大利籍藝術家費德里科.德爾弗拉蒂,作品聚焦於卡拉OK作為東亞流行文化以及社會實踐的現象,旨在經由實地考察臺灣的KTV流行文化場域,將其實踐於人類社會行為的框架中,並重新詮釋具有娛樂文化與特殊價值的狀態。

拉脫維亞的勞瑞斯.維托林,過去經常運用不同形式的媒材及技法進行創作,而在本次駐村計畫中,藝術家聚焦於尋找屬於臺灣的氣味,他選擇四種最能代表臺灣的氣味分別裝入對應的瓶子中,並將氣味瓶連接相通的管子後,導引至同一個排氣孔,體驗者只須按下按鈕,就能夠感受到不同氣味所互相激盪的味道。藝術家因著此創作過程的發展,更深刻地了解臺灣在地文化,也希望藉由不同的氣味勾勒出人們對臺灣的回憶。

同樣來自歐洲的西班牙藝術家胡安.法布耶爾,他將延續2013年開始發展的〈屏住呼吸〉計畫,在此計畫中,藝術家結合錄像、裝置和行為表演,更進一步地採用二十世紀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所發表的演講錄音檔。藝術家採用剪輯的方式將人聲的部分去除,觀眾只會聽見政治人物一字一句間的喘息聲,同時胡安亦結合自己屏住呼吸的聲音。藝術家利用聲音與語氣聲探討社會結構與權利之間的關係。

來自泰國的塔尼.穆瓦德尚倫受到臺灣與泰國傳統信仰文化的啟發,將其作為個人的創作脈絡,藝術家透過對泰國與臺灣在地信仰文化的爬梳,專注於民間故事、傳說以及傳統儀式之間的相似性。爾後蒐集許多關於臺灣信仰文化的物品,結合錄像、攝影、裝置以及燈光進行創作呈現。

墨西哥策展團隊MODELAB致力於關注公共空間與其生活環境和人文發展的連結性。本次計畫以臺北新店溪作為定調,深入探討新店溪的歷史脈絡與時代發展所形塑的軌跡。MODELAB邀請觀者在展覽期間留下一段關於對新店溪的想像與記憶的文字。MODELAB透過與在地文化的交流,啟發他們感知新店溪之於人們的影響及意義。

最後,是臺灣駐村藝術家莊知恆。莊知恆亦於今年度寶藏巖光節期間發表作品,他以「時」為脈,以「光」為絡,結合劇場幕後設計背景,運用舞台演出常見的「雷射光束」及「蓄光材料」為媒材,讓雷射光束於空間中刻劃出轉瞬即逝的一抹抹光痕,蓄光材料也就此捕捉一道道光跡。觀眾彷如生活其中的居民,共同流轉於時光裡頭。他將舉辦駐村創作分享會,邀請今年度寶藏巖光節策展人李依樺及豪華朗機工成員林昆穎,以首次的創作經驗出發,共同探討「光」於跨領域創作中,作為一種展演主體的可能性與想像。

七組不同國籍藝術家,因其不同的生命歷程、文化背景以及創作脈絡,透過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作為多元文化的連結,促使藝術家以多維度視覺語彙,深化在臺駐村計畫的創作底蘊。

圖文來源/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多國藝術家跨文化交流實驗,2019寶藏巖第二季駐村聯合發表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六月。融合|人體彩繪變色龍,渴求認同的壁紙風景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當人們隻身離開自己的土地,來到新的地方,時常會渴望受到認同,於是可能會開始模仿當地人的說話方式,乃至行為舉止,以求不突兀、更平凡的生活在那個地方。

曾於威尼斯雙年展展出作品的多媒體藝術家Cecilia Paredes,出生祕魯,卻一直在故鄉以外的世界──去英國、羅馬學藝術,待過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如今在美國費城。從住了25年的哥斯大黎加到美國並試圖融入當地時,她創作了系列作品「風景」(Paisajes)。

她在牆上貼了壁布,並讓助手為自己的身體繪上與繽紛花布相同的圖案後攝影。如果不是她的頭髮和眼睛出賣了獨特存在,Cecilia Paredes的身體幾乎完全融進畫面裡,猶如變色龍能以偽裝瞞天過海,變成自然背景的一角。

「我希望我能和新環境好好相處,並逐漸變成風景的一部分。」作為一個外來個體,藝術家清楚意識到她需要自我身分的建立,那些曾居住過的,或是可以稱之為家的地方,裡頭的自然文化元素也都成了她的創作靈感來源,例如她選用哥斯大黎加的國花卡特蘭花作為壁紙主題。

做這項作品是很辛苦的,當助手為Cecilia Paredes彩繪的時候,她得不受干擾、紋絲不動,從早上7點一路站到下午3點,以求能跟其後的背景無縫接軌。和所在背景的融合,時常就是這樣漫長而辛苦的過程。

圖文來源/The Guardian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六月。融合|人體彩繪變色龍,渴求認同的壁紙風景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地毯就是拿來踩的!藝術家讓破損的魔毯飛落小人國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美國當代藝術家萊昂納多‧德魯(Leonardo Drew)以風化材料的重組聞名,他時常讓燒成焦炭的木材從地板到天花板爆開。這次,他在麥迪遜廣場公園的橢圓草坪上創造了戶外公共裝置藝術〈草地之城〉(City in the Grass),看起來就像是個阿拉丁的魔毯,遺落在小人國的土地上。

德魯說,他原先想在這充滿綠意的草地上做個巨樹雕塑,但後來因為太具挑戰性而作罷。後來,他見到來到他工作室的孩子,時常會將他堆在地上的木炭排列成城市鳥瞰圖,他靈機一動,決定以「我是格列佛,這是小人國」為概念,設計在這個廣場公園中的作品。

〈草地之城〉主要由三座多層塔樓構成,源自電影《大都會》及《綠野仙蹤》裡的建築。色彩繽紛的金屬沙質馬賽克附上鋁片,排成了紐約鳥瞰圖的模樣,像一片片覆上草坪的波斯毯。藝術家並未將全數草坪都蓋上,他在當中特意保留了一些草地,表現精美地毯的磨損和生活感。

藝術家希望來到這個廣場的人們,都能被這繽紛的起伏所吸引,並在其中隨意穿越走動,甚至登上塔樓休息。就像他其他作品的主題,也總是跟人們在這顆星球上的旅行史──出生、死亡、再生有關,「活著」的作品磨損是必然的,德魯希望大家都能盡情地「濫用」它!

圖文資料來源/artnet newsThe New York Times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地毯就是拿來踩的!藝術家讓破損的魔毯飛落小人國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挖掘不同事物的共通美感——常陵的藝術收藏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一窺藝術家的藝術收藏」專題第四章,藝術家常陵的收藏。

六月中旬即將在高美館舉辦「大玄玄社會——歷史日常」個展的藝術家常陵,也是圈內有名的愛買一族,而且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他所收藏者,從石雕獅子、明清傢具、近現代書畫到當代藝術等,都有一定的質量。可以說,在他身上印證了巨蟹座懷舊又戀物的性格。

常陵,張禮豪
在常陵身上,可以印證巨蟹座懷舊又戀物的性格。圖/常陵

|異國歲月的流動盛宴

1997年赴法、就讀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的常陵,至今仍不時回憶起那段長達八年的異國歲月。他說:「對像我這樣的窮留學生而言,每個週末去逛跳蚤市場就是最好消磨時間的娛樂了。有的時候見到一些年代久遠的鐵皮玩具,要價都不算貴,就買了回去擺在房裡,甚至變成自己創作的素材。」

這樣的畫面可以疊映在不同世代、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藝術家身上。1930年代的藤田嗣治( Léonard Tsuguharu Foujita,1886-1968)如是;相隔了超過半個世紀的常陵亦如是。仿佛透過他們,讓世人得以理解到在這流動的盛宴中,每一個人都擁有各自與美相關的角色。

學成歸國之後,常陵回到了淡水,落腳位於下圭柔的工作室,在巴黎養成逛跳蚤市場的習慣也一併帶了回來。於是,假日天剛大白的福和橋下、開車行經淡金路兩側的古董店等等,就開啟了他踏入藝術收藏的第一扇門。常陵說,經常流連並向這些店家老闆們討教之後,讓他發現了東方文化的優美,因而收藏了第一件石獅子。

明代石獅,25x15x5cm。圖/常陵

|浸淫在東方美學之

常陵說,恰恰由於中原文化並沒有獅子的存在,使牠的形象在歷代藝匠發揮無窮想像力的情況下,擁有許多不同的樣貌展現,而這點也為他個人的創作提供了很大的精神養分。一直到現在,他已收藏了數十隻分屬不同年代、或單隻或成對的石獅子,小者不過盈掌,大的幾有半個人高,造型上也大異其趣。由此延展開來,他偶爾也不經意地收藏一些玉器、明清傢具與近現代書畫等,其創作歷程中相當具辨識度的「五花肉」系列,基本上即為如是東方美學的當代體現。

清代田都元帥,15x7x9cm。圖/常陵
常陵的創作也受到東方美學的影響,圖為其2018年作品《大塊之形》,180cm130cm。圖/常陵

在過去幾年的創作取得亮麗成績之餘,常陵也將收藏的目光放在當代藝術創作者身上,包括作品已被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的日本藝術家本城直季(Honjo Naoki),其利用4X5大底片相機配合軸鏡頭,拍攝出如模型般的移軸攝影作品、姚瑞中以探討人性荒謬為出發點的「廢墟迷走」系列攝影作品,乃至於年紀與其相仿的吳達坤、吳東龍、鍾江澤等人之作,都在他收藏之列。

日本藝術家本城直季攝影作品《Tokyo City, Japan》, 2006。圖/常陵
姚瑞中以探討人性荒謬為出發點的「廢墟迷走」系列攝影作品。圖/常陵

透過自己手上擁有的作品,讓他理解到藝術其實並不見得有東、西方的差異;到最後,還是端看美學上的本質是否能普世性的價值認可。就像是他近來發展看似截然不同的兩種創作面貌,內在的精神核心其實並無二異,都是在挖掘不同事物的共通美感。而這,無疑是藝術收藏帶給他的最大收穫!

常陵2019年作品《大玄玄社會-活潑的肖像》 ,220×153.5cm。圖/常陵

藝事廳

不論事情大小、情節輕重,抑或展覽生態、市場趨勢,皆有可談可議之處。是以成立「藝事廳」,歡迎各方人士前來共議同論。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挖掘不同事物的共通美感——常陵的藝術收藏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六月。融合|以憂傷碎片療癒他人,劉欣宜刻出風痕中的柔軟木雕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對藝術家而言,認知到想要表達的思想題材,與挑選適合表達的材質,是同等重要的事。無論是尚未釐清自己所思所感,抑或沒能使用適當材質,都無法達到預期的感染力。

木刻的小小孩,獨自一人佇立著,是劉欣宜木雕時常呈現的樣貌,然而,這樣的造型表現對劉欣宜而言,卻是無心插柳的成果。

圖右為作品劉欣宜〈雨季〉 攝影/rippling

從小就想當漫畫家的她,原想以她所喜愛的木雕做公仔的。只是木頭看似溫和親近,仍有它性格的一面,要把它精刨到公仔那樣圓滑世俗,不僅吃力不討好,還抹煞了它原有的特色,怎麼看都彆扭。

當老師表示她可以試試偶然畫出的小女孩插畫,並在她以無不可的心態製作出來之後向她購買時,大學前非科班出身、總是對於自己的能力感到懷疑、更沒想過能以藝術為生的她,從此就一直有著滿滿的鼓勵,一眨眼,竟也就走到了現在。

〈await〉

劉欣宜回憶,做那件木雕 〈await〉 的日子,是正迷惘的時候,於是她讓內在的小孩拖著帶有安全感意味的小被單,並且噘起嘴抬著頭,好像想在世界上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世界很大,但那時的她夢小小的,只求一個能讓自己安然待下的地方,所以作品也小小的。

也是直到那個時候,她柔軟易感的心,與木雕特質終於能合而為一,並造出更大的作用──那是療癒人的力量。劉欣宜總是從生命裡夾取那些入了心的傷,將它們畫做草稿,過了些時日,待歲月沉澱下來,再從中挑選仍有共鳴的圖樣化成木雕。

她曾詢問自己,總是做那些悲傷的、不愉快的作品,對這世界是否有意義,然而,在她看到有些人能因她的作品而有所觸動,以及受到《皮囊》一書的感動時,這樣的自我質疑也就消失了。

訪談當天,她像個書迷那樣熱誠推介《皮囊》,直說怎麼沒帶上,並流暢地說出裡頭的句子:「人各有異,這是一種幸運:一個個風格迥異的人,構成了我們所能體會到的豐富的世界。但人的本質又那麼一致,這也是種幸運:如果有心,便能通過這共通的部分,最終看見彼此,映照出彼此,溫暖彼此。」

〈昇華〉

縱使和作者過的是不同的人生,然而世上的遺憾、不捨、不甘等等情緒,都能相互共鳴,她為這本講述作者自身故事的書哭了數回之後,才相信出自自己內心的作品,也能有同等的力量。

意外地以碎片治癒他人,其實也是劉欣宜自我療癒的方式,她漸漸在裡頭長出自信,作品也越益能將個性彰顯出來。在新近作品中,劉欣宜這樣描述自己想表達的畫面:「用雕刀刻出了風痕,而柔軟的人則在風裡若隱若現。」

〈餘溫2 〉

如〈雨季〉這件作品,在和過往同樣柔美的女孩表象中,細看刻痕已顯著得多。不僅於此,線條也逐漸變得抽象,像在作品〈獨白〉裡,四肢與身體的界線後退,內裡的情感更能在其中突顯。

透過木頭的鑿刻力道,女孩那包覆在柔軟清秀外表下的性格探出頭來,看來身心與材質融合,並以之療癒自身的之後,莫約是能變得更自在灑脫了吧。

〈獨白〉

問及如果在自我療癒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作品裡那些受傷的小孩是否會消失時,劉欣宜自自然然地說,可能吧,不帶一絲惋惜。或許,在她一一收整碎裂的傷痕之後,能慢慢走向她喜愛的藝術家前川秀樹,把殘破昇華成侘寂之美也說不定。

圖片提供/劉欣宜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六月。融合|以憂傷碎片療癒他人,劉欣宜刻出風痕中的柔軟木雕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建築也能用頭高高頂起!荷蘭的穿戴式立體編織雕塑kNOTs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無論織衣編帽,看起來多是柔軟貼近的,或單色或多彩,或簡單圖騰或繁複花樣,總在平面上作文章。然而,荷蘭藝術家Sandra de Groot,卻讓柔軟的棉繩,成了揉合工藝、雕塑及建築元素的白色立體穿戴設計kNOTs系列,讓人不禁想起什麼都可以用頭頂好的非洲人。

優質白棉製成的粗繩,穩穩組構出這些立體的柔軟雕塑。當它們被穿戴在身上時,不僅會讓人對這些高帽、盔甲等作品精緻華美的細節感到驚艷,並能在其中覺察出藝術家對文化、建築、技術等層面的探索及呈現。這些作品造型由於其高聳、復古、單色和結構等元素的運用,都帶有一種屬於原民儀式的神祕崇高感受,而對於這些白色的立體雕塑,Sandra de Groot表示都「是從內在邏輯演變而來」,只有當雕塑擁有編織的吸引力並且獨立存在時,她才會真正放下繩索。

據說頭上頂大物時非得抬頭挺胸,看著模特兒的儀態如此優每,你是否也感到躍躍欲試?

圖片文字來源/COLOSSAL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建築也能用頭高高頂起!荷蘭的穿戴式立體編織雕塑kNOTs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失敗不可恥,而且有用!教你如何看待失敗的博物館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剛收到香港亞太區青年發展基金會,成立「失敗博物館」的消息時,還以為是如同瑞典的「Museum of Failure」專門收集失敗的發明,讓人從中獲得一些反思進而擦出創意花火。結果不然,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成立的「失敗博物館」其範圍並不止於創意和發明,它探討的是更深層的「關於人生」。

機構共同創辦人張樂芹先生表示:「成功、失敗都只是一時三刻的事,並沒有終點,所以我們希望我們可以鼓勵大家從錯誤的經歷中學習,希望從失敗中找到力量,找到同路人,向未成功的人致敬。」

現在社會因為「正向」教育與心靈雞湯的洗滌,造成需多成年人看似抗壓性不足,但事實上是不懂如何適應「挫折感」。兩年前國史丹佛大學曾經舉辦「Stanford, I Screwed Up!」邀請學生分享失敗經驗與重捨自信的過程;史密斯學院頒發「失敗證書」,讓學生體會失敗是十分正常的行為。這些學校設立的機制,有效幫助同學面對挫折時懂得接受,並接著找出解決方案,這正是人們持續創意、創作的最佳動能。

當我們面臨失敗的挫敗感時,透過任何方式表達出來會是幫助我們面對它最好的方法,「失敗博物館」透過展示故事的方式,幫助許多人表達自己的失敗。

計劃統籌蔡明心小姐說道:「過去數個月團隊成功收集過百個故事,並精選50個作品展出,在策劃是次展覽的時候很感觸動,像是回顧自己過去的歷程,發現自己經歷的挫折,也有其相似之處,是一個自我療傷的過程。」

「失敗博物館」展區以「年紀」劃分,展出不同人在其人生階段所面對的挫折,展出物品並不名貴,很多只是生活中非常普通的物件,如舊雜誌、精讀、耳環、未曾穿著的裙子等等。故事賦予了物品的靈魂與意義,讓它們變得格外不同。尤其中學文憑試放榜在即,不少考試高分、低分的前輩都分享「失敗經歷」,令應屆考生可以明白成績高低只是一時三刻的事,即使遇到挫折,同樣可以繼續向前,為自己的人生創造更大的價值與意義。

同時,基金會也期望普羅大眾可以抱着好玩的心態,透過觀看展覽游走人生不同階段,細閱前人不同的「失敗」,然後再次閃過似曾相識的畫面,明白自己並不孤單。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失敗不可恥,而且有用!教你如何看待失敗的博物館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Viewing all 166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