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Viewing all 166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芭蕾舞者與線性幾何的輕盈共舞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日本藝術家佐藤正彥(Masahiko Sato)領導團體Euphrates一同創作的實驗性短片《Ballet Rotoscope》,將動畫的轉描手法(rotoscoping),用於芭蕾舞者的舞蹈動作中。

轉描是傳統動畫技術,動畫家以之追蹤角色真實運動的模樣,並逐幀繪製下來,以另一種形式再現動作,讓動畫顯得逼真。在這個影片中,電腦演算法會追蹤芭蕾舞者跳舞時身上的關節動作,為她的自然運動帶來了數學運算的層次。

在影片中,可見幾何線條圖形重新詮釋人體運動,精細且準確地表現了舞者在空間中的肢體軌跡,在人與機器、真人與動畫之間的交互連結探索中,展現出新穎的美。

圖文資料來源/IGNANT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芭蕾舞者與線性幾何的輕盈共舞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來趟天空版公路之旅!隨Doug Aitken「鏡面熱氣球」看見嶄新地平線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美國藝術家兼製片Doug Aitken,在7月12日發射一個100英尺高的鏡面熱氣球,以《New Horizon》(嶄新地平線)之名,舉行長達16天的美國麻州天空版公路之旅。

致力於麻州自然生態環境保育、文化歷史古蹟維護的非營利機構The Trustees,邀請Aitken以創作為環境發聲。以「鏡子屋」系列裝置聞名的Aitken,這次不想做一個位於田野間的公共雕塑,他想要「更有活力、更具挑戰性、更有時間性的作品」。

於是,他與在NASA的朋友合作,為熱氣球表面包裹閃亮的銀色聚酯薄膜,使之有如以往鏡面作品的反射效果。這個銀色巨獸升高上空,順著氣流西行,從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潟湖沙丘飄到山丘草地,以己身為鏡,把地表上的山海景色盡收入圓弧之中,更以己身為器,將帶著地面的景致翱翔天際,為天與地帶來一次美好的相遇。

「我喜歡這樣的想法──觀看者能找到一些以時間為基底的東西,那是個在某個時刻出現在某個定點的東西,然後它會消失。」Aitken這樣告訴CNN記者。

由於這個計畫的環保意識,讓《New Horizon》不僅是一件藝術創作,更且是一種生態任務。在兩周的旅程中,熱氣球會在不同的人文地理環境中升降,並使都市化、氣候變遷、藝術創作、科技發展等知識創意領域內的重量級人物,為此在夜晚齊聚一同討論地球的未來。

在夜晚的系列講座活動中,熱氣球裡手工縫製的LED燈會被點亮,變成一個可以變換色彩圖樣的巨大搶眼光雕塑,以與活動之間相互呼應。

Aitken將這個活動的進行稱為「體驗」或「發生」,過程中,除了有各式地景的呈現,也可能會因為熱氣球無法準確轉向等原因,而造成意外著陸之類不可預測的,他要人們在這件非永恆、甚至帶偶然的作品之中,重新思索生態的重要 。

模擬示意圖

圖片來源/The Trusteesfacebook

文字來源/CNNdezeen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來趟天空版公路之旅!隨Doug Aitken「鏡面熱氣球」看見嶄新地平線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雌雄同體外星人芭比,致敬搖滾傳奇大衛鮑伊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今年除了是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50周年,大衛‧鮑伊的代表單曲〈Space Oddity〉(太空奇遇)也發行了50年!芭比製造公司Mattel為了紀念這個人稱流行變色龍的傳奇音樂人,推出了一款限量版的鮑伊芭比!

1972年,大鮑伊年僅25歲,便創造出搖滾不朽形象Ziggy Stardust。這個虛擬的外星搖滾歌手,具有絢麗服裝、妖豔妝容,以這個陰陽莫辨、前衛叛逆的角色,宣告華麗搖滾的誕生。

這款鮑伊芭比造型,即以鮑伊於1973年的巡迴演唱會造型為靈感,讓芭比留一頭鮑伊式的經典紅髮、畫上Ziggy Stardust的標誌太陽妝、穿起閃亮金屬「太空裝」並搭配紅色厚底靴,還塗了彩繪指甲,以彰顯出這個重新定義搖滾的音樂天才帶來的文化遺產。

看著這款經典鮑伊造型芭比,歌迷們是否已一秒打開音樂庫,把偶像的歌拿出來重溫一遍?

圖文來源/Barbie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雌雄同體外星人芭比,致敬搖滾傳奇大衛鮑伊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特效越狂、越回不去 — 辻一弘為何離開好萊塢?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辻一弘,好萊塢,特效,超寫實特效,安迪·沃荷,亞伯拉罕·林肯,芙烈達·卡蘿,薩爾瓦多·達利,少年pi的漂流,侏儸紀公園

我在文章〈超寫實人體雕塑展 — 藝寶該學會走路了!〉中嘗試著用恐怖谷理論來觀看超寫實的人體雕塑,但與其說超寫實雕塑是一種立體雕塑品,我覺得它更像是某種心理測定儀。

藝術家專做逆天的事

如同先前所說,不同於紀念性質的蠟像,超寫實人體雕塑誕生於藝術家近乎變態(笑)的苛求。此次展覽的其中一位日本藝術家辻一弘,製作過安迪·沃荷、亞伯拉罕·林肯、芙烈達·卡蘿、薩爾瓦多·達利等名人的胸像,他在演講中說明,之所以將這些胸像限制在正常人類兩倍左右大尺幅,是因為當尺幅超過兩倍時,便不能再使用人的毛髮作為雕像的毛髮(他有時會混合動物毛,如牛毛),因為人髮的粗細度將與過大的雕塑不成比例。

via GIPHY

為了調動人們面對這些超真實的雕塑時,尚未能被科學準確測定的深層情感因子,辻一弘的要求並非單純的吹毛求疵而已,拒絕使用合成纖維來替代有機纖維,是因為人對於人臉是很敏銳的,沒有受過任合繪畫訓練的人都能輕易指出油畫中人臉的不協調之處,合成與有機纖維兩者之間微妙的視覺感差異,決定了藝術家調動觀眾心理反應的強度。

靜寂的巨人

製作超寫實雕塑的藝術家們都操縱著真實的刻度。此次參展的澳洲雕塑家讓·穆克(Ron Mueck,1958—),其作品《傘下的夫婦》,是一對年老夫妻在陽傘下做著日光浴,但它們彷彿被扔進了Photoshop放大了五倍後,再扔回到現實中。

老夫妻曬著暖烘烘陽光的姿態,讓觀眾面對時不會產生恐怖谷底屍體的既視感,但是巨幅的尺寸卻又不時大聲告訴觀眾這件作品超顯眼的非人破綻,藝術家藉著超寫實的質感外貌搭配不合理的尺寸變形,讓觀看者的情感在恐怖谷的谷底與高峰之間來回擺盪著。

天衣無縫卻又令人倦怠的特效

說到彷彿「特效」般的變形技術,就不能不再提辻一弘。他曾經為好萊塢電影的特效化妝服務了25年,《MIB星際戰警》(Men in Black,1997)中的最後魔王—蟑螂外星人、《鬼靈精》(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2000)中的鬼靈精、《決戰猩球》(Planet of the Apes,2001)中不同品種的猩猩與猿猴,都是出自他之手,縱然玩出了這麼多代表作,辻一弘仍決意在2011年停止服務於「天衣無縫」這件事。

為什麼呢?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然後呢》(LIFE AFTER PI ,2014)是一部關於位於洛杉磯的視覺特效公司Rhythm&Hues工作室的短片,他們負責了電影《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的視覺特效,並且還幫李安拿到了一座奧斯卡最佳特效獎,但是,該工作室卻在獲獎後的兩週後宣布破產。

特效越狂、越回不去

隨著特效技術越來越狂,觀眾們已經回不去了。除了從1993年第一集就隨著《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一起長大的老牌觀眾,新的觀眾看過2018年《侏羅紀世界》的恐龍之後—真實感爆棚的蜥蜴皮膚、爬蟲類不懷好意的雙眼、充滿黏液口水的血盆大口—再來面對舊版侏羅紀中還帶著些微塑膠感外皮的暴龍,恐怕會覺得「這個我不行」吧。

1993年《侏羅紀公園》

via GIPHY

2018年《侏羅紀世界》

via GIPHY

發表各式電影特效教學影片的Youtube頻道「火箭飛越電影學校」(RocketJump Film School)曾拍片向觀眾揭露,現代電影的觀眾已經被電影產業的視覺特效所綁架,我們過分依賴視覺特效來接觸一個故事,注意力也動不動就放在那些特效的破綻上。因為,對現在的觀眾來說,天衣無縫的特效是必需品,任何瑕疵都會無比顯眼。

特效萬能?

還有最大的一點迷思,人們都以為:所有一切視覺效果都能靠電腦特效來完工、補強。但如果真是如此,《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2017)中飾演英國首相邱吉爾的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也不會為了追求邱吉爾年老後臉上佈滿皺紋,更加細膩的臉部表情表演而找上辻一弘來為他製作特效化妝。

事實上,電影特效其實與特效化妝一樣,是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貼近手工業的技術,為了讓少年 Pi 中的老虎栩栩如生(而且老虎並非幻想生物,更加不容許破綻),特效師必須緊盯著畫面的每一格,就讓老虎的獸毛自然地擺動。

簡單瞭解好萊塢電影產業的特效現況之後,我們就更能理解辻一弘為什麼會出走,選擇停止為天衣無縫的特效服務,開始轉而向自身的內心服務。

師父的眼淚

辻一弘在特效化妝的大師迪克·史密斯(Dick Smith)—同時也是他的師父—的生日會上,製作了他的第一個胸像,並送給了師父,辻一弘說迪克·史密斯看到了之後,留下了淚,一個比師父還要大上兩倍的超寫實雕像觸動了人心裡某種不可言說的深情,這讓辻一弘了解了,自己真正鍾愛的為何。

儘管出走獨立後的他必須開始為自己的創作負責,辻一弘在演講中老實的說,當時會接《最黑暗的時刻》的單,其實是為了給工作室安裝冷氣(笑),至於辻一弘為什麼要離開人人稱羨的好萊塢電影工業,我想很明顯吧,因為比起服務他人的化妝特效,服務自身的內心對他來說更有魅力。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特效越狂、越回不去 — 辻一弘為何離開好萊塢?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我的故鄉在遠方 高更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關於大溪地,是南太平洋的熱帶島嶼,是蒂芬妮藍的靈感發源地,是蜜月婚紗,是陽光、沙灘、度假村,也是高更(Paul Gauguin)。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1897)

關於高更,是印象派巨匠,是當今藝術市場的天價,是與梵谷相愛相殺的命運之人,是大器晚成的獨立藝術家,也是生前落魄、死後不朽的大師。

高更的人生就像是以大溪地為分水嶺。

大溪地以前的高更,大致上來說,在世俗帳面上是人生勝利組。他是名門之後,是成功的股票經紀人,有鍾愛的妻小;飽暖之餘追求藝術,因著良好的社經條件,結識各方同道中人,出入巴黎沙龍,和印象派的畢沙羅、莫內、塞尚等人交好。

《 阿爾的夜晚咖啡廳 》(Night café, Arles, 1888)

但離開法國的高更,在衛道人士眼中是失敗的。說是為了追求藝術拋家棄子,難說沒有逃避經濟破產的成分;在拮据時,面對梵谷的支援與愛慕,卻苛薄且自負,使梵谷痛苦而瘋狂;他鄙棄滋養自己的法國社會,認為巴黎的人們優越而愚蠢,轉而認為大溪地才是桃花源,然而大溪地乃法屬殖民地,拿著政府介紹信的他,在當地等於就是權貴,女孩們為求階級翻身而投懷送抱,他夜夜享受魚水之歡;幾年後讓一個原住民女孩兒懷孕了,但女孩兒只有十四歲,且高更早已罹患梅毒。

然而在大溪地的高更,終於追到了他渴求的藝術。他抱著懷才不遇以及對文明的叛逆,將自己的未來賭在這大洋中的小島時,時值43歲。

《沙灘上的大溪地女人》(Tahitian women, 1891)

而早些他在巴黎的藝術事業潦倒、生活拮据,不得不投靠梵谷時,則是40歲。四十初這個歲數在占星上正是「天王星對分和木星對分」之時,代表反叛、割除、流放等等的天王星,與代表自由、賭博、信念、逃脫等等的木星,與這些關鍵字相關的議題,在此時會鈴聲大響,這也就是中年危機來襲之時。

《畫向日葵的畫家》(Van Gogh Painting Sunflowers,1888)

高更在踏上大溪地之前,幻想著一片未被文明染指的風情,他能沈浸於繪畫,過起自給自足的生活。然而他落地之後才發現,被祖國統治逾十年的大溪地首都,早已極度西化,而偏鄉雖然風貌原始,但蠻荒難以生存。重點是,沒有人看得懂他與他的文明、他與他的藝術。於是他的作品不在西方資本市場裡,也不在原住民的眼裡。當初他所追尋的野蠻與自由,給了創作前所未有的養分,也奪去了他能賴以維生的物質基礎。這些震撼與壓力,催生了高更的藝術作品,也奪去了他的健康和生命,但他仍信仰孤島的風景會給他救贖,並不惜殉道,在孱弱至無法繼續作畫時,留下「那裡的野蠻……可以讓我重新甦醒。在我死前,要迸發最後的燦爛火光,我的幻想會重新年輕,我的才華會到達巔峰。」這一段猶如墓誌銘的句子。

《戴眼鏡的自畫像》(Self portrait with spectacles,1903)

高更的故事展演了天王星與木星在走到四十歲時,對人生的強行突破,也讓我們看見:中年危機之難解,在於各種交叉混雜的現實震撼彈,逼得人一邊逃一邊追。有機會大破大立,也有可能把人逼得太緊導致當機。不過話說回來,或許就是這些嚴重當機的偏執,才催生出這些濃烈的畫面,至今仍耀眼。

延伸小貼士:
高更1892的大溪地畫作《你何時結婚?》(When are you Getting Married?)原先由魯道夫‧施特赫林借給瑞士的巴塞爾美術館展覽,2015年2月被出售給未知的客戶,據稱很可能是卡達博物館管理局,金額據估計超過2億美金,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昂貴的畫作之一。

《你何時結婚?》

圖片來源/WikiArt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我的故鄉在遠方 高更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藝壇闖蕩大不易──台灣女婿近藤悟的求生筆記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以台灣為基地,闖蕩藝壇系列二] 談到近藤悟(Satoru Kondo),自然得先聊聊他是怎麼成為台灣女婿的。在東京出生,他卻對這個生活步調過快,讓人頭暈目眩的大城市始終沒有好感。也曾經當過白領上班族,卻始終覺得人生少了什麼,而在35歲那年毅然拋下穩定的工作,遠赴英國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攻讀藝術創作,更在留學期間情繫台灣女孩許瓊文,移居台灣就此成為他不得不去正視的重要課題。

台灣女婿,公仔,攝影師,近藤悟,Satoru Kondo,黃心健
日籍攝影藝術家近藤悟。圖/近藤悟

|創作貼近土地,連結台日情感

雖然創作媒材以攝影為主,但近藤悟喜歡欣賞繪畫更勝於攝影,創作受到繪畫的影響跟啟發反而遠多於其他攝影名家,曾為了向英國畫家泰納(J.M.W. Turner)致敬,在颱風天揹著相機到海邊拍照。他說自己都一直嘗試著去找出看待事物的全新角度,讓他的創作裡能有一些輕盈的幽默感。而就他的觀察,台灣藝術展覽的內容與品質或許較之英國與日本都還存在一段差距,可是這裡就像是日本的鄉下,可以很輕易地接觸到大自然,處處都顯得活潑多元又沉穩厚實而充滿難以言喻的吸引力,讓他在走訪島上各地之際,得以挖掘出許多他人不曾發現特殊創作題材。

近藤悟透過走訪全台各地,挖掘可能的創作題材。圖/近藤悟

吉祥物就是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近藤悟說,吉祥物是日本一個很特殊的文化傳統,從街坊的小商店、企業品牌到各個城市幾乎都有專屬的吉祥物,但隨著時代變化,現在在大都市裡已經不太多見,反而在台灣讓他再度喚起兒時的歡樂回憶,也讓他心生將這些吉祥物記錄下來的念頭,第一個對象就是第一個對象就是伯朗咖啡的伯朗先生。因為他必須把吉祥物搬移到自己的工作室來拍攝,其實是一個很異想天開的創作計畫,如果在日本可能不易成功,由此也顯現了台灣多數人友善溫暖的一面。在經過反覆的溝通,完成了此一系列的第一件作品後,接下來就順利許多,至今已經拍攝了50多尊吉祥物,希望能上看一百件。除了先前曾在藝術博覽會受邀展出部分作品,近藤悟甚至也把這批作品帶回東京展出,一來展現了他的在地觀察成果,再者也連結了台日的共通情感,再加上或許湊巧迎到最近一波潮流公仔的市場熱潮,更讓他這系列作品的詢問度增加不少。

近藤悟的「台灣吉祥物」系列作品,頗受好評。圖/近藤悟
近藤悟影像裝置作品《數位島嶼》的展出一景。圖/近藤悟

|持續分享台灣的諸多美好

雖說身為台灣女婿,在台灣藝壇闖蕩卻依舊困難重重。而從攝影藝術的產業面來看,日本有許多獨立經紀人可以幫忙聯繫與規劃,在台灣似乎也還不夠普遍……為了開拓創作發展空間、增加自己的能見度,他積極參加比賽,曾以花朵姿態特寫的作品《瞬》(Moment),一舉拿下 Sony 世界攝影大獎「自然與野生類」(Professional Nature & Wildlife Photographer)首獎,成為首位獲獎的日本攝影家。

近藤悟花朵姿態特寫作品《瞬》。圖/近藤悟

此外,語言的重要性也在此凸顯出來。為此,他勤練中文,如今已稱得上是溝通無礙,也認識越來越多的本地藝術圈人士,進而得以與黃心健合作,拍攝了目前陳設在捷運101大樓站的公共藝術作品《相遇時刻》中大部分的人像等,最近兩年更開始受邀參加台灣的藝術博覽會,獲得不少藏家的肯定,對他而言無疑都是最大的支持跟鼓勵。

近來近藤悟更將創作從單純的影像延伸到裝置藝術上面,他只期許,自己在台灣所見所感的諸多美好,能夠透過自己的藝術分享給眾人。

近藤悟與台灣藝術家黃心健合作的公共藝術作品《相遇時刻》。圖/近藤悟
近藤悟近來把創作延伸到空間當中,讓影像能發揮更大的感染力。圖/近藤悟

藝事廳

不論事情大小、情節輕重,抑或展覽生態、市場趨勢,皆有可談可議之處。是以成立「藝事廳」,歡迎各方人士前來共議同論。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藝壇闖蕩大不易──台灣女婿近藤悟的求生筆記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金馬56搶眼主視覺「黑馬」攝影師Randal Ford─解構式動物肖像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2019年金馬56主視覺海報亮相,素材靈感來自美國攝影師Randal Ford的黑馬系列作品。這個選擇並不是羅申駿慧眼獨具,Ford的作品早已在各個國際出版雜誌,以及百事可樂、瑞輝藥廠等各大品牌上頻頻現身。

Ford的動物肖像攝影透過或黑或白的中性背景,不試圖引導動物行為反應,而是尊重其原本的狀態,拍攝單一動物的瞬間模樣。他以「解構式肖像攝影法」這種不存於自然的極簡呈現形式,讓觀者能專注觀察拍攝主體,並引發內在情感。

Ford即要以這種方式讓動物對你說話,「他們是動物,我們愛他們、尊重他們,但無法控制他們,是他們決定要說什麼樣的故事。」而基於每個人對不同議題關注的差異,每個人都會聽到屬於自己的版本。

無論這些動物在畫面呈現的是美麗、力量或幽默,Ford都希望能讓他們與人產生聯繫,除了作品本身,攝影師也對每隻被拍攝的動物都寫了觀察筆記,讓人感受到現場及這些動物在攝影師面前的個性展現。

看著本屆金馬的主視覺海報那匹名為黑貝蒂(Black Betty)的駿馬,以及其他也睜大眼睛盯著你的動物肖像,你能感受到他們想要跟你說的話了嗎?

圖文來源/Randal Ford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金馬56搶眼主視覺「黑馬」攝影師Randal Ford─解構式動物肖像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魔神仔攏底加!空總妖氣都市的千年魔幻魍魎趴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在學校的角落,在森林深處,在廢墟的斷垣殘壁間,在殖民的遺跡文學裡,從擾人的魔神仔到吃小孩內臟的阿里嘎該,由國立臺灣文學館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共同主辦的「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試圖建立足以讓文學、民俗與當代文化場域中的各種妖鬼魍魎得以著陸發聲的妖氣之所,以批判性的妖怪學角度,還原臺灣妖怪的繽紛面貌。展覽結合文學、藝術、動漫插畫、ARVR等元素,在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的奇幻光譜中,打造屬於臺灣的百年孤寂魔幻場域。

許自貴〈守護神─台灣新門神 風調(左)、雨順(右)〉

妖氣都市特展自7月5日開展以來,吸引社會各界的多方矚目,除了眾多海內外媒體前來採訪報導外,更引發不少藝文、時尚與設計等社群網站的討論與介紹。此外,在近一個月的開展期間,更締造近破萬的觀展人次,成功帶動本土妖怪議題的關注,同時也藉由這次跨領域的展演策劃,匯聚文學、當代藝術、插畫、錄像裝置,及視覺設計等不同領域專業工作者,與社會大眾於此共同探討互動。

NAXS Corp〈XR-XATA躰〉

以文學為出發的妖氣都市,囊括卑南族原住民小說家巴代的《巫旅》、客家作家甘耀明的《殺鬼》、日本文豪佐藤春夫以台灣漢人女鬼為形象寫出的《女誡扇綺譚》等多位妖異文學名家為策展源頭,展覽更找來明華園佈景畫師陳冠良創作主視覺〈觸怒天神〉。位於C-LAB圖書館展演中心二樓展場,原金國際打造的環景互動裝置〈妖市蜃樓〉,將我們所居住城市喻為一座有機森林,並將妖怪藏在城市景窗裡透過紅外線感應互動;另一大話題則是涂維政的〈巨人與巨獸遺跡—義村遺址〉仿擬考古遺跡在開展前變為話題,許多民眾紛紛驚嘆其遺跡的還原度,甚至中央研究院的考古學學者也聞風前來參觀,並與藝術家討論八月下旬於遺跡現地舉辦一場考古學與藝術的座談會,讓這座考古遺址也成為觀展必拍的熱點。

原金國際〈妖市蜃樓〉
涂維政〈巨人與巨獸遺跡—義村遺址〉

適逢台灣農曆七月的民俗節氣, 特地於8月1日鬼門開及30日,於空總園區內舉辦兩場「妖氣都市-百鬼行」的遊行展演,本活動設計源起於卑南族作家巴代的小說《巫旅》,主人翁少女巫師與深山樹魂、生物精怪,跨時空相遇交會。因此現場集結臺南藝術大學建築所師生合力打造的巨妖裝置群,包括樹妖、蟾蜍精、蜈蚣精與泥怪等,將以空間構築與動態機械裝置,搭配偶戲、舞蹈、劇場行動等表演型態,於傍晚五點邀請大家在展場前集合,前往空總園區四個妖氣聚點,一起找尋流滯於人間的妖,開展出一段精怪、自然、人類共同除魅的故事。

Group B〈水鬼學校〉
跳鍾馗祈福儀式

另外,由高雄電影館出品、電影《紅衣小女孩》導演程偉豪創作的〈恐怖廟宇〉VR互動將在8月13日至8月18日限定展出,邀請各位一同感受臺灣妖怪的生猛氣息,重啟俗民社會內在喧囂、奔騰騷動的千年妖氣都市。

何采柔〈半透明〉

圖文來源/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魔神仔攏底加!空總妖氣都市的千年魔幻魍魎趴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Jason Cole Mager:成為藝術家,是因為你不得不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藝術家該做的是讓人思考的作品,而非牆上的裝飾。」
——Jason Cole Mager

[以台灣為基地,闖蕩藝壇系列三] 時至今日,還有多少台灣人記得「台北大空襲」這個在二次大戰末期由美軍所發動的攻擊行動,造成在台北歷史上遭受最大規模空襲的事件呢?但來自紐約的藝術家Jason Cole Mager來到台灣後,卻以創作為逐漸被人們所遺忘的台灣歷史再度留下印記,促使我們去思考:藝術的意義究竟為何?

Jason Cole Mager在採訪結束後,拿出了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英文版繼續閱讀。攝影/張禮豪

在紐約跟台北兩地都有工作室,Jason Cole Mager雖然已經在台灣待了快四年的時間,更在不久前取得門檻頗高的國外藝術家居留,講起話來還是道地紐約客那樣一貫的快速,讓人有點應接不暇。可最引人注意的,卻是身上那一枚虎爺刺青,直白地透露了他對台灣的深刻認識與濃烈情感。只是,這麼一個接受正統學院訓練,在紐約待了廿幾年的人,怎麼會起心動念跑來台灣定居呢?原來,幾年前朋友到紐約,言談之間盛情邀請他有機會務必到台灣來看看,彼時他對穩定但變化不大的教學工作也開始生膩,想說或許剛好可以趁此機會換個環境、換個心情,於是就這麼隻身一人來到台灣,直到現在。

Jason Cole Mager早期的風景畫作,與來到台灣後發展的藝術面貌大異其趣。圖 / Jason Cole Mager

|挖掘歷史,藝術面貌轉變劇烈

Jason說,一個藝術家在年輕的時候掙扎叫做浪漫,如果到老了還在掙扎就只剩悲哀了。在紐約,一步登天的機會固然不少,可面對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人人搶破頭的激烈競爭;所以,也曾掙扎過一段時日的他,如今寧可把賭注押在台灣。

雖說初衷如此,連他自己也不曾想像過的,竟是來到台灣後,個人藝術面貌產生劇烈的轉變——從原本寫實的人像繪畫’、風景畫跟錄像等,一躍到如今結合拓印等手法,視覺語言鮮明的政治波普創作。從落腳處向外延伸,他發現台北監獄圍牆遺跡就在附近,也促使他開始探究台灣歷史,發展出與先前截然有別的創作樣態。透過顯而易見、看似非常政治化的符號語言,重新交織起台、美、日之間在過去百餘年在這塊土地上所留下的文化變遷印記,進而召喚人們在時移境遷的多年之後,面對這段複雜歷史的心緒反應。為此,他也曾經藉由創作,以一個美國人的身份向「台北大空襲」事件致歉。

「致台灣」系列作品No.1。圖 / Jason Cole Mager
「致台灣」系列作品No.2。圖 / Jason Cole Mager
「致台灣」系列作品No.3。圖 / Jason Cole Mager

然而,他這樣的創作,總無可避免地被貼上政治化的標籤。事實上,對Jason而言,不管政治、宗教,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有形無形的滲透與影響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況且,藝術也是面對歷史的另一種方式,像是反映現狀的鏡子;談論過去,其實就等於面對當下,根本無須刻意去閃躲才是。

「致台灣」系列作品No.4。圖 / Jason Cole Mager
「致台灣」系列作品No.5。圖 / Jason Cole Mager

他說,在這裡,透過臉書等管道可以很自在地去藝廊看展,認識畫廊老闆、藝術家等等,開始建立彼此的關係,就像在自己的家裡一般。但他也觀察到對很多台灣畫廊或藏家而言,首要看重的往往還是藝術家的技巧,而非概念,原因說穿了就是好賣。

「可是,成為藝術家並不是為了讓你變得富有,而是你不得不!」帶著一己的堅持,Jason仍然希望自己的創作能讓更多的人去正視這座島嶼的過去,從而找到立足點,勇敢向前大步邁進。

「致台灣」系列作品No.6。圖 / Jason Cole Mager
「致台灣」系列作品No.6。圖 / Jason Cole Mager
Jsaon Cole Magger晚近完成的新作,增添了些許趣味性。

藝事廳

不論事情大小、情節輕重,抑或展覽生態、市場趨勢,皆有可談可議之處。是以成立「藝事廳」,歡迎各方人士前來共議同論。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Jason Cole Mager:成為藝術家,是因為你不得不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八月。未知|穿梭在黑夜與白天的藍色邊界,美在薄霧曖昧的未知領域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德國風景攝影師Kilianc Schönberger最近的系列作品「藍色邊界The Blue Border」,探索了清晨與黃昏的誘人魅力。

blue hour,德國,攝影集,藍色邊界,The Blue Border,Schönberger

The Blue Border以黃昏和黎明拍攝的照片為題目,捕捉到大自然中各種藍色的神奇且美麗的瞬間,大家將這瞬間暱稱為「blue hour」。

雖然在blue hour拍攝是風景攝影師的常見做法,但Schönberger對這瞬間的喜愛超越對美學的興趣。「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一種特殊的輕鬆情緒,」他解釋道。「對我而言,它是介於理性的日光世界與神秘的夜晚王國之間的神奇邊界。」

無論是被皎潔的月亮照亮,籠罩在迷霧中,還是被低窪的薄霧遮蔽,blue hour的形成即地球大氣現象,定期在薄霧曖昧中為大自然增添神祕光彩。 憑藉這種詩意的手法,Schönberger的作品中所包含的不僅僅是簡單地拍攝技巧,追求完美的各種視角。相反的,他利用自己的才能來記錄和理解大自然中未知的神秘領域。 「就像一個視覺小說家,我試圖用我的相機捕捉這個世界的日常轉變,」他透露道。「為白天和黑夜轉換的神奇時刻的沉默證人,寫上藍色對話框」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八月。未知|穿梭在黑夜與白天的藍色邊界,美在薄霧曖昧的未知領域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你所親吻的究竟是什麼呢?——克林姆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X光,自研究發現以來,多用於醫學成像,協助病變診斷。透過X光,能夠將隱藏在表層底下的東西顯像出來,一百多年來陸續應用在各個領域,從天文、物理到國防,以及藝術——本來是作為藝術品鑑定,沒想到卻起了很多底,結果意外發現許多名作其實是蓋圖或改圖的成果。

有時因此知道了畫家可能窮到連畫布都買不起,只好一布多用;有時跟隨了畫家人生的更迭,比如離去的愛人被改作淌血的傷口;有時則是被畫家真正的意圖襲擊,在畫中人物的華服底下驚見赤裸無比的性器——這裡講的就是克林姆(Klimt Gustav. 1862. 7. 14~ 1918. 2. 6) 。

克林姆,吻, kiss,X光鑑識

當我第一次聽聞名作《吻》(The Kiss. 1907~ 08) 的整體外輪廓其實是一支巨大陽具時,還半信半疑,但隨後知道,透過X光鑑識,發現了克林姆的作畫習慣:雖然後來會被覆蓋掉,但他都先仔細地把生殖器給畫了。

《The Kiss. 1907~ 08》

作為一個巨蟹座的藝術家,傾向透過月亮(巨蟹的守護行星,亦代表心中的女性或陰性角色原型)來探索自我,克林姆的著名特徵便是一幅又一幅的女性肖像畫。

從某個角度來說,他繪畫無數女性,並將其總和視為自己的映照。從不畫自畫像的他曾說「對描繪自己沒有興趣」、「如果想了解我,就謹慎地看看我的畫」,性個乖僻的他不似其他藝術家們喜歡泡在咖啡廳裡社交漫談,他泡自己的畫室,泡女人,各式各樣的女人。

然而這些女性展現的樣貌,比起他座落在雙魚座的月亮,外顯特質倒是更貼近海王星(雙魚座的守護星)與火星合相在牡羊座。海王星所觸及的事物會帶有魔性的吸引力,當這一股魔幻力量施展在火星行使的性愛活動上時,原本帶著原始粗糙氣味的征服與插入,就這麼掛上一層厚厚的浪漫濾鏡,彷彿每次性交都能帶來昇華,實現夢想。

The Three Ages of Woman, 1905, 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Moderna, Rome
Mäda Primavesi. 1912. Oil on canvas. 150 × 110 cm.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所以那些流連在克林姆畫室裡的女人們,要說是受到克林姆的男性魅力誘惑,不如說是投入了自身的夢境。有裝模作樣的貴婦,希望透過克林姆的金箔來為自己的美麗加冕;有無所事事的妓女,將畫室視為天堂一樣的收容所;也有他鍾愛的情人,以繆思與知音的角色存在。而性交就是通往這一切的錦上添花之舉。

Danaë by Gustav Klimt, painted 1907. Private Collection, Vienna
Judith and the Head of Holofernes, 1901. Belvedere, Vienna

據說克林姆在畫室裡之所以總是只穿寬鬆長袍,是因為「方便」。這些性交終究不會是浪漫的,這是「如果談了幾百場浪漫的戀愛,那麼其實沒有一場浪漫」的道理。克林姆筆下的女人臉孔,大多被抹去了獨特性,他設計出無法特定指認的五官輪廓,外界只得臆測。這裡亦可見海王星將萬物揉為一體,供人投射幻想的特性。

克林姆生前在藝術圈乃領袖級的人物,但從畫作到為人都太過挑戰當時的保守社會。抨擊他的人說,這些不過就是看似金碧輝煌實則下流露骨的春宮圖,但論及畫面裡的符號象徵與掙扎矛盾的細節,後世給了定論,認為他是以女人作為載體,傳遞「生死與性愛的表裡和依存」的主題(“Death and Life” (1910) 便是相當明確的例子)。他也常探討現實與夢境的呼應,並將長方形和圓形視為男性與女性生殖器的象徵(這兩個形狀設計散見於他的許多名作中)。打趣地說,這些條列項目簡直就像佛洛伊德,只不過陪著研究的他者並非躺在診療椅上就是了。

Gustav Klimt – Death and Life – Google Art Project

延伸小貼士:
克林姆(Gustav Klimt)1907年畫出《艾蒂兒肖像一號》(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被譽為「金色蒙娜麗莎」。1998年一名猶太裔美國婦女瑪麗亞阿特曼(Maria Altmann)對奧地利國家博物館提出所有權告訴,她表示畫中的艾蒂兒是她的嬸嬸。她認為畫作裡的人物是她的家人,是因為戰爭而被掠奪的家族財產。訴訟歷時8年,美國法院判決《艾蒂兒肖像一號》應回歸家族。瑪麗亞阿特曼紐約一家新博物館以1.35億美金的天價奪標,成為當時全世界成交價最昂貴的畫。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圖片資料來源/wikipedia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你所親吻的究竟是什麼呢?——克林姆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八月。未知|霹靂霹靂鐳射光貓,趁音樂節攻占地球吧!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丹麥藝術家Kaja Haven在2019年哥本哈根distortion ø festival音樂節期間,製造了一個巨大的「鐳射光貓 laser cat」,這隻巨大的白色波斯貓被安排坐在展現節日特色的貨櫃頂部,用牠巨大的雷射貓眼與現場民眾一同觀看為期8天的音樂節表演。

喵星人,laser cat,雷射光,哥本哈根,音樂節
image © kaja haven (main image © tim staugaard)

為了建造尺寸約為9 x 2 x 4米的「鐳射光貓 laser cat」,Haven利用6毫米和8毫米的鋼來建造結構,然後用9000個白色塑料袋覆蓋牠,使牠在白天時是一個擁有蓬鬆貓毛的藝術品;貓的頭部安裝了鐳射光機和無線網絡,使牠到了晚上能跟隨音樂變化鐳射光顏色與投射變化,作為音樂節期間的輕型裝置之一。

image © christian tesa

Kaja Haven來自哥本哈根,是一位多學科的藝術家,他在016年接受皇家丹麥美術學院的教育。目前從事舞台,聲音和空間領域,擅長在幻想和現實生活之間創造一條模糊的界限。

image © kaja haven
image © kaja haven
image © kaja haven
image © kaja haven
image © laura loana
image © tim staugaard
image © tim staugaard
image © laura loana
image © tim staugaard
image © laura loana
image © kasper holm jensen

圖文來源/designboom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八月。未知|霹靂霹靂鐳射光貓,趁音樂節攻占地球吧!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teamLab在廢棄湯屋創造矗立礦石的水瀑花開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日本知名藝術團體teamLab的互動光投影新作,出現在今年的「神樣居住之森藝術展」(A Forest where gods live)。在廢棄湯屋裡創造出巨石瀑布的驚艷場景,讓屬於teamLab華美浪漫的沉浸式互動體驗,造出別開生面的廢墟體驗!

「神樣居住之森藝術展」是teamLab每年都會舉辦的藝術展,今年在九州佐賀縣的御船山樂園( Mifuneyama Rakuen Park)展出,而這也是teamLab第五次在此辦這個展,推出了全新裝置藝術《廢棄湯屋的巨石》(Megaliths in the Bath House Ruins),與這次增設的日間展覽「神樣居住之森、廢墟與遺址」相應和。

在新作中,teamLab讓巨石在湯屋裡破土而出,上頭有持續的瀑布飛瀉與四季花開,讓矗立的斜石呈現晶礦的夢幻自然感。然而它會跟隨觀眾行動改變動態,你能感覺到水流因自己的靠近而分流、因佇足暫留而讓繁花盛綻等,這些由電腦程式創造的即時影像,都會因為不同的行為影響,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剎那。

除此,今年的「神樣居住之森藝術展」規模更勝過往,有著岩石上淌洩的水瀑、夏季花色的互動燈作及巨石上不斷繁生的花等,連同新作共22個藝術裝置。本展展期由7月12日起至11月4日,快來感受科技與自然地景在夏秋之際九州的完美結合吧!

圖片來源/teamLab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

這篇文章 teamLab在廢棄湯屋創造矗立礦石的水瀑花開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當一座滑梯進教堂─上帝的居所能有遊樂場?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教堂的天花板常有繁複精細的藝術作品,但它們通常挑得老高,於是,英國諾威奇大教堂,乾脆將人送上高處,讓人可以欣賞到教堂的中世紀哥德式天花板,更親近這些上帝的藝術──只是看完得滑下來。

諾威奇大教堂在最近的Seeing It Differentntly活動中,從馬戲團租了一個16.7米高、遊樂園常見的螺旋滑梯。這個總計1000個零件、花了兩天組裝的滑梯,被放置在教堂中殿。當人們在12米高的觀景台上,從21米高石造拱頂上欣賞千個展示聖經故事的塗漆鍍金浮雕後,就可以順著蛇型滑梯溜回地面上。

這個有點大膽的舉動,得到的回饋毀譽參半。曾任過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牧師的Gavin Ashenden便認為,這個會讓人沉浸在神秘、感官愉悅並使人分心的設施,是心靈的毒藥,在教堂中擺放這種東西是個錯誤。是溜滑梯讓人太開心而忘了登教堂初衷,還是連登高觀看天花板也有問題?而你怎麼看呢?

圖文來源/dezeen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當一座滑梯進教堂─上帝的居所能有遊樂場?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海龜馱著熱帶島嶼─Lisa Ericson筆下的明艷奇幻生態系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生物之間,適者生存是硬道理,大自然中相互廝殺破壞都是正常,而美國藝術家Lisa Ericson卻將各種動植物畫在一起,造出與世無爭的超現實世界。

Ericson一開始做的是老鼠與蝴蝶的結合,她為可愛老鼠添上了蝴蝶的翅膀,讓它們穿梭在森林等棲地。在這個階段,Ericson就開始使用純黑色的背景,讓主題突出而顯著。

再來,她將好奇心轉向海洋,以非常精細的筆觸,繪出尾巴是繁麗珊瑚的魚,她的主題顏色在啞光黑的背景下,從這階段變得更加魔幻明艷。

她持續在大自然中尋找靈感,讓海龜乃至其他生物,馱著苔癬小丘、珊瑚礁島、乃至大小動物群,在比例失真、各種生物和諧共處的不尋常場景中,Ericson的畫作總帶有奇幻平靜感。

而在她最新的作品中,更能見到鹿與鶴直挺挺地站在水中,而水下有著豐富且充滿生命力的微型生態,其中珊瑚更攀上鹿與鶴的腳,呈現出一種寧靜共存的美。

圖文來源/COLOSSALLisa Ericson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海龜馱著熱帶島嶼─Lisa Ericson筆下的明艷奇幻生態系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把摺紙變成藝術品 Gonzalo Garcia Calvo神乎其技的紙藝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摺紙,是大家小時候都玩過的遊戲,摺架飛機比誰的飛機飛比較遠,或是摺個愛心準備跟隔壁班的同學告白,還有簡單的「東西南北」,更是大家幾乎都有的童年回憶。

一張紙能摺出多少變化?讓住在西班牙馬德里的Gonzalo Garcia Calvo用摺紙作品告訴你。Gonzalo García Calvo本業是音樂家,但他對這種古老的摺紙藝術充滿熱情,只需要一張乾淨普通的紙張,Gonzalo Garcia Calvo就能變出各種逼真立體的作品,特別是動物主題,栩栩如生的造型令人大開眼界又讚嘆連連。


Gonzalo Garcia Calvo曾表示他不喜歡用剪裁或是拼貼方式來組合作品,所以他都是用一張紙來摺出想要的造型,摺紙方法也沒有固定的順序,都是他在創作路上自己摸索而來的,而擁有這種神級的摺紙能力,Gonzalo Garcia Calvo卻謙稱自己只是業餘的摺紙藝術家,但他的作品根本就是出神入化啊!

圖文來源: fubiz Gonzalo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把摺紙變成藝術品 Gonzalo Garcia Calvo神乎其技的紙藝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人生可比海波浪?Matt Burgess讓你知大海的小情緒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攝影師馬特 ・ 伯吉斯(Matt Burgess)在Victoria的大海中度過了數小時,他在嚥下好幾口超鹹海水並與海浪旋轉中,紀錄了許多令人著迷的時刻。白色頂峰和旋轉的色彩,這些海浪就像被他催眠了一般,凍結在最美的一瞬。

人生,海波浪,衝浪,大海,海水,澳洲小情緒

Burgess運用不同的鏡頭和拍攝角度向我們展示海洋的「情緒變化」:有時大海會平靜得讓你獲得許多旱地足以享受太陽;有時又會爆發足以回滅地球的潮汐力量。

Burgess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讓我們近距離觀察水面,好像我們和他一起在海裡。這些華麗的圖像透著如玻璃彈珠般的光潔度,它美麗的反射不僅傳遞海水藍的調性,還傳遞出紫色和太陽的暖色調。

圖片來源/Matt Burgess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人生可比海波浪?Matt Burgess讓你知大海的小情緒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八月。未知| 讓人頭暈目眩的空間 你的眼睛也被騙了嗎?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有句話叫做「眼見為憑」,但是碰見了錯覺藝術,你看到的畫面到底是不是真的?答案可能就不一定囉!「錯覺」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藝術形式,透過線條、光線跟圖案的變化,讓眼睛先產生錯覺,再欺騙了大腦。而利用這種藝術形式創作的,最有名的莫過於藝術家艾雪(M.C.Escher)。

在維也納,藝術家彼得.科格勒(peter kogler)同樣也是以錯覺藝術聲名大噪,他利用幾何圖形、曲線與光線,將普通空間變成了迷幻天堂,當你走進他所精心設計的公共空間與藝廊時,會懷疑自己是否闖進了未知的超現實領域?變形扭曲的天花板、地板跟牆面,一走進就感到目眩神迷,甚至覺得有壓迫感。

彼得.科格勒從1984年開始就運用電腦協助他的藝術創作,電腦可以輔助他運算出要如何把複雜的線條呈現在寬闊巨大的空間裡,或是把幾何圖案不斷的重複使用,創造出讓人忍不住想要盯著看,卻又越看越暈的奇幻催眠空間。

他於創作生涯的30多年來,不斷挑戰空間變化的極限,也嘗試使用新媒材,如雕塑、油漆、幾何圖形,改變人們對於空間的印象。這些看似歪斜扭曲的畫廊、大廳或轉運站,讓人搞不清楚該站在哪裡,如果是你,是否能保證自己不受線條影響,順利地走出來呢?

走進這些空間,你不需要靜下心欣賞線條跟配色,跟著你的直覺前行,大膽挑戰視覺迷宮吧!

圖文來源:designboomPeter Kogler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八月。未知| 讓人頭暈目眩的空間 你的眼睛也被騙了嗎?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八月。未知|Benjamin Shine飄浮的薄紗側臉,現身索諾拉沙漠天空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如果天空中出現一張由薄紗輕掩的神祕側臉,究竟是神是鬼,還是某種海市蜃樓?

Benjamin Shine,藝術,時尚,薄紗,臉,人物肖像

英國藝術家Benjamin Shine擅長以薄紗勾勒出女人的臉龐輪廓,曾獲英格蘭手工藝理事會、紐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與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等國際領域翹楚肯定,作品也在巴黎春夏高訂周等世界時尚舞台上閃耀呈現。近期他成功使用剛硬材料,完成漂浮在天空的巨大雕塑「Quietude」,呈現經典的輕飄薄紗側臉輪廓。

Benjamin Shine,藝術,時尚,薄紗,臉,人物肖像

「Quietude」是應健康生活媒體品牌 Mindbodygreen為其健康峰會創作的作品,安放在亞利桑那州渡假村中,以傳達正念及自省的意念。巨大的網狀雕塑看似輕柔無支撐,像在無重力空間中存在的飄渺靈魂,隨著陽光的強度及角度呈現粉紅到深紅不同變化,在廣闊天空及沙漠之間有時隱時現的效果,雖然Shine幾年來做了不少薄紗雕塑,但要能大聲違抗地心引力,可是深具挑戰性。

Benjamin Shine,藝術,時尚,薄紗,臉,人物肖像
Benjamin Shine,藝術,時尚,薄紗,臉,人物肖像

畢竟,要能建構出這個高達2.5m的網狀雕塑,材質基本上就不能太輕柔,然而它又得在摺疊勾勒間呈現薄紗般的輕盈柔軟,讓Shine不僅廢棄了過去用過的素材,更發現其實市面上並沒有適合的材料。最後,Shine只得讓網格製造商,以回收的高密度聚乙烯,量身打造出堅硬具韌性,又能呈現出薄紗般精緻且飄渺的塑料。有了這項秘密武器,Shine得以手工摺疊、塑型出空靈側臉,再結合精心設計的隱形鋼構,讓這個閉目沉思的側臉能穩穩地飄浮在索諾拉沙漠的天空中。

Benjamin Shine,藝術,時尚,薄紗,臉,人物肖像
Benjamin Shine,藝術,時尚,薄紗,臉,人物肖像

圖文來源/Benjamin Shine、designboom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八月。未知|Benjamin Shine飄浮的薄紗側臉,現身索諾拉沙漠天空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在鏡子的深處活著,映照千萬種樣貌的抽象藝術

$
0
0

城市美學新態度

藝術家李善單與瑪馨玲月,以創新前衛的藝術創作,受全球頂級建築事務所美國Gensler邀請,7月18日起在Gensler上海總部舉行「明鏡~Transparency」展覽,展出當代前衛的鏡面作品風格,獲得國際建築界菁英及上海名流的激賞及熱烈迴響。

「明鏡~Transparency」展覽

「圖騰能量油畫」第一人李善單教授表示,《明鏡・印象》系列最大的特色──「是活的」,具有畫作與雕塑兩種不同的特色:不鏽鋼鏡面與油彩,隨著環境及人物的不同,包括自己、周遭人事物及光線,映照出的影像也有不同風貌,如同雕塑一般,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而有不同的解讀風光。瑪馨玲月則透露了《明鏡・印象》系列作品,以不鏽鋼800#鏡面為畫布,讓特殊3D樹脂及丙烯顏料在鏡面上流動,以抽象及意象呈現。

身為本次策展人的Gensler技術總監顏崢琳對於藝術家將顏料放在鏡面不鏽鋼上流動的創新手法非常推崇,認為極有前瞻性及藝術性,非常符合當今建築與設計概念──參數化主義,也切合該集團所追求表現的建築作品概念與宗旨:將空間與藝術結合,為人們提供美好生活方式。

這種具當代、又極富抽象意境的藝術創作,受到當天參觀貴賓及國際建築設計師的喜愛,在上海Gensler工作4年的設計師Tony Tu認為,運用鏡面及油彩創作藝術的概念非常大膽及創新,而藝術家為了找尋能附著在鏡面上的顏料及樹脂,花了極大的心力,也令他十分感動。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這篇文章 在鏡子的深處活著,映照千萬種樣貌的抽象藝術 最早出現於 城市美學新態度kaiak.tw

Viewing all 166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