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彷彿「特效」般的變形技術,就不能不再提辻一弘。他曾經為好萊塢電影的特效化妝服務了25年,《MIB星際戰警》(Men in
Black,1997)中的最後魔王—蟑螂外星人、《鬼靈精》(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2000)中的鬼靈精、《決戰猩球》(Planet
of the Apes,2001)中不同品種的猩猩與猿猴,都是出自他之手,縱然玩出了這麼多代表作,辻一弘仍決意在2011年停止服務於「天衣無縫」這件事。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然後呢》(LIFE
AFTER PI ,2014)是一部關於位於洛杉磯的視覺特效公司Rhythm&Hues工作室的短片,他們負責了電影《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的視覺特效,並且還幫李安拿到了一座奧斯卡最佳特效獎,但是,該工作室卻在獲獎後的兩週後宣布破產。
發表各式電影特效教學影片的Youtube頻道「火箭飛越電影學校」(RocketJump Film School)曾拍片向觀眾揭露,現代電影的觀眾已經被電影產業的視覺特效所綁架,我們過分依賴視覺特效來接觸一個故事,注意力也動不動就放在那些特效的破綻上。因為,對現在的觀眾來說,天衣無縫的特效是必需品,任何瑕疵都會無比顯眼。
[以台灣為基地,闖蕩藝壇系列二] 談到近藤悟(Satoru Kondo),自然得先聊聊他是怎麼成為台灣女婿的。在東京出生,他卻對這個生活步調過快,讓人頭暈目眩的大城市始終沒有好感。也曾經當過白領上班族,卻始終覺得人生少了什麼,而在35歲那年毅然拋下穩定的工作,遠赴英國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攻讀藝術創作,更在留學期間情繫台灣女孩許瓊文,移居台灣就此成為他不得不去正視的重要課題。
克林姆生前在藝術圈乃領袖級的人物,但從畫作到為人都太過挑戰當時的保守社會。抨擊他的人說,這些不過就是看似金碧輝煌實則下流露骨的春宮圖,但論及畫面裡的符號象徵與掙扎矛盾的細節,後世給了定論,認為他是以女人作為載體,傳遞「生死與性愛的表裡和依存」的主題(“Death and Life” (1910) 便是相當明確的例子)。他也常探討現實與夢境的呼應,並將長方形和圓形視為男性與女性生殖器的象徵(這兩個形狀設計散見於他的許多名作中)。打趣地說,這些條列項目簡直就像佛洛伊德,只不過陪著研究的他者並非躺在診療椅上就是了。
延伸小貼士: 克林姆(Gustav Klimt)1907年畫出《艾蒂兒肖像一號》(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被譽為「金色蒙娜麗莎」。1998年一名猶太裔美國婦女瑪麗亞阿特曼(Maria Altmann)對奧地利國家博物館提出所有權告訴,她表示畫中的艾蒂兒是她的嬸嬸。她認為畫作裡的人物是她的家人,是因為戰爭而被掠奪的家族財產。訴訟歷時8年,美國法院判決《艾蒂兒肖像一號》應回歸家族。瑪麗亞阿特曼紐約一家新博物館以1.35億美金的天價奪標,成為當時全世界成交價最昂貴的畫。
為了建造尺寸約為9 x 2 x 4米的「鐳射光貓 laser cat」,Haven利用6毫米和8毫米的鋼來建造結構,然後用9000個白色塑料袋覆蓋牠,使牠在白天時是一個擁有蓬鬆貓毛的藝術品;貓的頭部安裝了鐳射光機和無線網絡,使牠到了晚上能跟隨音樂變化鐳射光顏色與投射變化,作為音樂節期間的輕型裝置之一。
日本知名藝術團體teamLab的互動光投影新作,出現在今年的「神樣居住之森藝術展」(A Forest where gods live)。在廢棄湯屋裡創造出巨石瀑布的驚艷場景,讓屬於teamLab華美浪漫的沉浸式互動體驗,造出別開生面的廢墟體驗!
「神樣居住之森藝術展」是teamLab每年都會舉辦的藝術展,今年在九州佐賀縣的御船山樂園( Mifuneyama Rakuen Park)展出,而這也是teamLab第五次在此辦這個展,推出了全新裝置藝術《廢棄湯屋的巨石》(Megaliths in the Bath House Ruins),與這次增設的日間展覽「神樣居住之森、廢墟與遺址」相應和。
諾威奇大教堂在最近的Seeing It Differentntly活動中,從馬戲團租了一個16.7米高、遊樂園常見的螺旋滑梯。這個總計1000個零件、花了兩天組裝的滑梯,被放置在教堂中殿。當人們在12米高的觀景台上,從21米高石造拱頂上欣賞千個展示聖經故事的塗漆鍍金浮雕後,就可以順著蛇型滑梯溜回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