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烈達最著名的愛情,是與墨西哥壁畫三傑之一的迪亞哥・里維拉(Diego Rivera)糾葛的婚姻。這一組相差二十歲的老少配,在瘋狂愛戀中,激發出彼此更燦爛的創作能量,他們愛得濃烈,相互容忍,但也無法自制地互相傷害。多情的里維拉並不忠誠,甚至與芙烈達的妹妹有染,傷透了芙烈達的心。而芙烈達亦是激情浪漫之人,她也有自己的風流韻事,從迷戀自己的雕刻家,到里維拉的偶像政治家(這是報復了吧),或者女性藝術家——是的,芙烈達是雙性戀者,她從不掩飾這件事,明明白白地示愛,例如“ Two Nudes in the Forest (1939)” 就是她獻給當時的親密愛人(一位墨西哥的知名女演員)的作品。
芙烈達在三十九歲時,前往紐約再次進行手術治療,當時她遇上了一位西班牙藝術家,名叫何塞.巴托利(Jose Bartoli)。這是一段秘密地下戀情,也是關鍵的療癒之愛。當芙烈達身心殘破、喪志頹靡時,是兩人之間的愛慕,輕輕扶起了她的手,使她能繼續作畫。從他們來往的書信中,可以看見她能夠在巴托利眼前軟弱、纖細,她能訴苦,能放心去愛,能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無盡包容的愛。” Tree of Hope, Keep Firm(1946)“ 便是獻給巴托利的畫作。在她激烈的一生中,這一段寧靜溫柔感情是如此獨特,她好好地收在無人知曉的角落,直到1995年才由巴托利的繼承人公諸於世。
專注推介歐美藝術家的Bluerider ART,年度實驗性特展「翻牆 Scale the Wall」開跑!他們今年攜手5位國際藝術家,在9.19- 9.22於松山文創園區的多功能展演廳2F現地製作,要帶給觀眾一場充滿驚奇、挑戰、前衞的國際當代藝術盛宴!
Bluerider ART 2019 年度實驗特展 「翻牆 Scale the Wall」,由 Bluerider ART 策劃贊助,以「翻越畫廊白牆、創新觀看方式」為主旨的年度實驗性特展,Bluerider ART 特別邀請三位國際藝術家—瑞士錄像雕塑藝術家Marck、美國銀針筆藝術家Carol Prusa 、德國光影裝置藝術家 Christiane Grimm,透過藝術家們提出計劃構想、Bluerider ART團隊執行,經過長時間來回討論終於開展, 邀請大眾一同參與、體驗當代藝術。
「翻牆 Scale The Wall」四天特展期間,一系列特別活動,包括「Long
Table Eat Art 翻牆長桌晚餐」—邀請百人和藝術家們共進燭光晚餐。另外,由主辦方 Bluerider ART 執行長王薇薇女士主持,和藝術家們進行二場國際對談,聊聊不同國家之間、藝術創新實驗的現況、挑戰及趨勢。展場並安排多場現場導覽、播放八集由Bluerider
製作翻牆記錄影集,亦是Bluerider ART首度挑戰國際性現地製作的實驗性展出。
以他著名的行為藝術作品〈如何向一隻死兔子解釋繪畫〉(How to Explain Pictures to a Dead
Hare, 1965)來說,乍看實在不明就裡。觀眾們先是透過房間窗戶觀看,只見博伊斯坐在椅子上,神情肅穆,整顆頭塗滿了蜂蜜和金粉,左腳鞋底是毛氈,右腳鞋底是鋼片,懷裡抱著一隻野兔屍體,嘴裡喃喃細語,房間牆上掛滿畫作,就這樣持續了三小時;而當門一打開,觀眾進入房間後,博伊斯倒是轉身背對大家一語不發。關於這件作品的解釋紛云,比如左腳可能是情感、右腳是理智,頭上的蜂蜜金粉可能是生命,兔子是重生等等。然而博伊斯或許並不想作品被這樣分析,他承認這件作品想提醒人類的局限性:世間萬物、整個大自然有著人類無法回答的神秘,那神秘深植於人性中,人們卻以理性切斷了。但說到底,「藝術應該被感受,而不是在學術、邏輯上強求理解」。
Art
in a Sec網站使用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將毛主子的任何照片轉換成8k定制的壁畫。網站融合了我們對藝術,技術和寵物的熱愛,以Sec算法為基礎搭配圖像分割和地標分析等不同技術,不僅可以將照片上的簡單濾鏡放置在照片上,還可以模擬逼真的筆觸,這些筆觸的大小,顏色和方向均基於圖像的深度進行計算。AI繪製完成後,您還可以選擇有框或無框的畫布(24種尺寸)印出,工作天只有1至3天,所有產品都從美國發貨,過程就像買到一幅藝術油畫。
根據In Other Words 和 artnet News, 彙編一項聯合調查,自2008年以來,共有260,470件作品進入了博物館的永久收藏品,其中只有29,247件是女性。而女性在藝術領域的代表性缺乏增長,女性藝術品拍賣總額僅佔全球總額的2%,其中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就佔了25%。
現在年輕的一代不僅更加開放,而且還積極推動根本性的變革。BMA首席策展人康妮・巴特勒(Connie Butler)說,#MeToo運動「真正喚醒了年輕一代希望以非常特定的方式看到平等的年輕一代」,巴特勒在策劃這個里程碑式展覽時,曾率先爭取女性藝術家的認可,她說「《WACK! Art and the Feminist Revolution》於2007年在洛杉磯MoCA舉行。女性藝術家要做的比我們提出的要求更高。」
像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斐列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Art Fair)固定班底的紐約尚凱利藝廊(Sean Kelly gallery)早在去年九月就已選擇以台灣為進軍亞洲市場的基地,並且邀請了台灣資深藝術產業工作者林瑀希(Gladys)擔任畫廊亞洲區總監,隨即在台北成立新空間,藉以深化跟亞洲不同區域藝術家及藏家的連結。另外,瑞士畫廊Mai 36負責人Victor Gisler就不諱言地對媒體表示,亞洲地區的藝術市場潛力確實有目共睹,但香港的變局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他認為現階段的準備工作該是透過參加亞洲地區具指標性的藝術博覽會來累積新的藏家群。而在大收藏家烏利·希克(Uli Sigg)的建議下,也已聘請王維薇擔任亞洲地區業務負責人,積極物色適合的空間,希望以台北作為聯絡中心,拓展亞洲市場。